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王小波二十年祭(二) 智慧在混沌中存在

(注:这篇先发出来,以后再改)
摘要:以王小波的三个杂文集作为第二部分,也借用王小波的书来回顾我自己的青春。

1,我的精神家园
在高一的语文课外读本里发现王小波这篇文章,还记得当时的意外惊喜。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摘自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不管是追求还是成就,王小波远远超越了同代作家。《我的精神家园》也是这本书的书名,有着强大的气场。著名程序员陈皓(@左耳朵耗子)的图灵访谈也是这个标题,我的精神家园,陈皓肯定也是看过王小波的这本书。

我中学时期一张照片,实不相瞒,这个书柜实际上是碗柜,拉开门是这样的。

我和王小波共同点,我也一直学理科却对小说鬼迷心窍,最感兴趣的就是文学,然而我丝毫没有文学天赋,就像这篇流水账的所谓祭文。

2,萧伯纳《巴巴拉少校》里的一场戏

中学没看懂《沉默的大多数》的序言,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 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 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 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我年登不惑,才明白萧翁的见解原有偏颇之处;但这是后话——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

后来听到慕xxx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演讲《梨花飘落的瞬间》,里面提到:

大文豪萧伯纳写过一个剧本叫《巴巴拉少校》,剧中有个富二代叫斯蒂芬,和大多数中国的富二代差不多,这个斯蒂芬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一天他爸爸教训他,说你天天这么游荡不行啊,一无所长,将来怎么办?斯蒂芬回答:我的长处在于能够明辨是非。他爸爸听到这话大为生气,说明辨是非是世上最难的事,科学家和哲学家终生思考,也未必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你这么一个东西,凭什么就能明辨是非?

 

我想说的是,当我成年之后,发现在是非颠倒的社会里,只会明辨是非别无所长的人将是最困难的。我曾经是个喜欢刷微博抨击时事的愤青,还写了很多谈科学谈传统谈是非的文章,这些在父老乡亲看来比抽烟喝酒嫖娼贩毒还要糟糕。如果还想保持或者坚持自己的是非观,那一定不能一无所成。

沉默的大多数 北方文艺出版社

3,沉默的大多数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生前自己选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后来全部杂文。《精神家园》的序言了也谈到了“沉默的大多数”。如果不理解“沉默的大多数”曲折的表达,去看《精神家园》的序言。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精神家园》序言的结尾

王小波的沉默是无奈,他被沉默是世人的羞耻。世界文学史都是局外人写的,王小波也是这样,主人公都是游离余社会之外玩世不恭的,不管是他的当代小说还是历史还是未来。看他的小说,会对”沉默的大多数“又有一层理解。纵观世界文学史,想想那些最杰出的世界名著,主人公也都是这样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王小波语录: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4,我为什么写作
数不清的作者都写过《我为什么写作》,有无数的作者思考过这个问题。王小波是这样回答的: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我喜欢这个答案,因为里面包含着幽默感——明明是自己想要登山,偏说是山在那里使他心里痒痒。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这位登山家干的事,没来由地往悬崖上爬。它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出脑子的危险,所以一般人尽量避免爬山。用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反熵的现象,所发趋害避利肯定反熵。

——摘自《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和他所说的登山家一样的品质,如果王小波从事别的事业,他也仍然是这样的人。

沉默的大多数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After The Gold Rush,人们会明白王小波说的是什么。

5,思维的乐趣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也是王小波广为流传的名言。
由此我想到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有能力的人可以严谨而又优雅,理性而又激情。

思维的乐趣 重庆出版社

只有感性理性短缺是危险的,只有理性没有感性总觉得少了什么,比如《生活大爆炸》的科学女青年莱斯利·温克尔博士就显得极为分恐怖。
不仅要拥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而且需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思维和诗意,这才是人类的优越所在。

王小波明明是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可惜……

 

6,作为程序员的王小波

王小波对智和趣的追求可以说是信念,并且,他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他的信念。一个高级动物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张佳玮说他是一个过于正常的人。
王小波在人大是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他的作品里化学、数学、物理、社会学、金融等领域随处可见。他还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换句程序员常用的话,王小波是一名伟大的极客!
最近闲逛微博看到的一张珍贵照片:

敲代码的王小波。看到這幅照片,莫名感動。攝於一九九六年。 via: @在日本寻找中国

我的朋友GrinV说:喜欢文艺的人和有品质的程序员。那王小波是这两方面的极点。思维是纯粹的乐趣,编程是纯粹的思维。
所以,我直到三十高龄也终于走上了编程装逼的道路。
如果我以后开一家公司,不管是科技装逼公司还文化装逼公司还是电子商务装逼公司,都会以王小波的话作为宣言:

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爱的世界,但是X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王小波门下菜狗 梦千寻
写于2017年4月

相关文章:
第一部分《龟头血肿和阴茎倒挂》(一个黑色幽默和一个黄色幽默)
第二部分《智慧在混沌中存在》(王小波的杂文)
第三部分《长安城里的一切都在无可避免的走向庸俗》(唐人故事)
第四部分《XX在混沌中存在》(王小波的x爱描写)
第五部分《王小波的师承》(谈文学理论)
第六部分《一群特殊的猪》(谈王小波门下走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王小波二十年祭(二)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