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道生与郁达夫

前面的文章我们反复提到了一个中国著名作家的名字,他就是郁达夫。郁达夫对道生的感情的确非同一般。实际上,他已把这位“薄命的诗人”引为了自己的知音。郁达夫在1923年9月写的介绍《黄面志》作家群的文章《集中于<黄面志>中的人物》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相关研究资料,在本文中也多处引用。他在描绘那个穷愁潦倒、为情所困、落拓不羁、放浪形骸的颓废诗人身上,其实是看到了自已的影子。郁达夫在留学日本期间,也曾像道生一样,“每天于读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里找女孩子喝酒”。因为对生活失望的缘故,他也像道生一样,“谈醇酒妇人作香艳诗”,以此作为自己精神的麻醉。面对灰色的生活,道生表现出了多重性的颓废性格,这对郁达夫无疑也构成了一种启示。道生清醒的时候,温文尔雅,待人谦和,但是一旦喝醉了酒就变得狂躁易怒,甚至骂人打人。在郁达夫身上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双重性格。他平时一般给人的印象是纯真坦白正直认真,对弱小者怀着近于“感伤”的同情。但与此同时,他也有狂放不羁的时候。如1921年夏,他与郭沫若在上海,有一天两人喝醉酒之后,手牵手走在大街上,郁达夫突然跑向街心,向着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以手指比成手枪的形式,大呼道:“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本家!”对郁达夫来说,道生的一生及其性格似乎远比他的诗更具有吸引力。当郁达夫看到道生以颓废和堕落的姿态来掩饰内心对生活的绝望时,他似乎感到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在行为上加以仿效的榜样。

郁达夫对道生表现出的热情是罕有的。他不仅写下了长篇的文章对他进行评介,而且还以道生为主人公创作了一部小说。郁达夫自己也说过:“我记得曾经在一篇小说里,把他的性格约略描写过的。”

这篇小说,就是他第一个小说集《沉沦》中最早完成的一篇作品《银灰色的死》。这篇小说发表时,作者加上了一则“附言”,其中说道:“有一点必须提到:这篇没有奢望的小说的构思,取材于史蒂文森的《宿夜》和道生的生平者甚多。”小说的背景取自史蒂文主人公狂热地爱着一位年轻的旅店女招待这一题材则是取自道生追求小酒馆老板的女儿的真实生活经历。作品在灰暗阴冷的世纪末情调中,描写了一个失恋的青年从偏僻的街头酒馆出来,患脑溢血而倒毙在街头的夜色之中,死时口袋里还装有一本《道生诗文集》。小说的主人公“他”既是郁达夫为道生画出的一幅像,同时也是郁达夫自身的剪影。郁达夫把道生和自己合二为一,从而塑造出主人公“他”的形象。“他”的放浪形骸的生活史既是道生一生命运的写照,也是郁达夫自己生活的真实再现。因而,在小说里,作家在对那位落魄潦倒、最后惨死街头的主人公寄予深深的同情的时候,他既是在同情道生,也是在怜悯自己。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道生与郁达夫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