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马雅可夫斯基 传记:死后余波

有人喜欢他,有人仇视他,诗人在毁誉交并的喧闹声中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作为一个对苏联当代诗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毕竟死得太早了。

、雅可夫斯基的死,对苏联社会的震动是相当大的。在他死后二天即4月15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就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革命诗人》的编辑部文章,对马雅可夫斯基的一生及其文学成就,作出了适当评价。文章指出:“所有他的文学工代是为人民服务的。”

然而,那些在诗人生前曾拼命反对和攻击过他的人并没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去世而停止对他的攻击。那些宗派势力继续散布流言飞语,说什么“马雅可夫斯基自杀是合乎逻辑的结局”。有人至说:“马雅可夫斯基自杀是从斗争前线开了小差,应当痛击和视他正由于文学界存在这样的气氛,诗人死后多年,他的《诗选》还迟迟不能出版,纪念诗人的博物馆也始终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直到1934年,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布哈林在作大会报告时还指责说:“马雅可夫斯基煽动诗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次把攻击矛头指向已去世多年的诗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5年年底。当时,斯大林知道了上述情况后,遂于12月17日在《真理报》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斯大林说:

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对纪念他的事情不关心,对他的作品不关心,都是错误的。

至此,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评价才算有了一个结论性的意见由于斯大林这番态度以及对苏联文学的推崇,20世纪30-80年代,整整半个世纪,中国文学界及官方对马雅可夫斯基及其诗作给予好评和赞誉。有些人一度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与高尔基的小说,视为无产阶级文学甚至是整个世界文学的典范。有人甚至称当年是由于喜读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和高尔基的小说而奔向延安,走上革命的征途”。8在1980年4月为纪念诗人逝世50周年在武汉召开的“马雅可夫斯基讨论会”上,老一辈作家杨平的一段话可以说很有代表性,也很发人深省。

从二三十年代走过来的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从来都把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和他的诗篇当做革命的火种,当做谋求解放的希望。我们这些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今日回忆当年雪夜闭门读禁书的情形,怎能忘记在那黑暗重重的旧中国,马雅可夫斯基把革命的理勇气,带给了中国人民呢

这里,马雅可夫斯基已经不仅是诗人或“革命诗人”,而成了革命的象征和化身。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可以说,从那个时期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界都弥漫着这种“马氏崇拜”

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阶梯诗”(或称“梯式诗体”)对中国诗坛的影响也很大。著名诗人郭小川以及贺敬之等人的诗风,明显受其影响,也颇有建树。

不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西方现代派的涌入以及“朦胧诗”的兴起,马雅可夫斯基及其诗作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下降。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马雅可夫斯基 传记:死后余波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