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欧·亨利的失业者流浪汉小说

流沮在走投无路的失业城市

与西部牛仔小说遥遥相对的,是失业者流浪汉小说。它与后面第十章的小职员打工仔小说是一对姊妹系列,都来自欧·利东部大都市小说的创作,主要见诸于《四百万》、《城市的声音》和剪亮的灯盏》等小说集中,是欧·享利围绕人性主题创作的第五个系列作品。从此开始,后面几个小说系列,已经明显地远离人性主题的中心而逐渐处于人性世界的边缘了。欧·享利的人性世界,是光明世界.它的中心就是一个人性的发光体,随着小说系列一个比一个距离人性的中心越来越远,其人性的光辉,也就逐渐由强而弱,由弱而暗。到了第十三章的上层人物小说,所展现的,已经是一个非人性世界,一个黑暗世界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所含纳的两个对立的世界,就是这样带有过渡性和渗透性,因而才构成其一个完整的创作体系。

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高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交通网络发达完善,物资产品丰盛富足,高楼大厦金碧辉煌,现代化大都市星罗棋布,好像呈现派繁荣昌盛景象。但它却掩盖不了两极分化的社会真相。恰恰是这种繁荣昌盛,才导致美国千干万万失业者流浪汉的悲剧。这是欧,享利的犀利的眼光所透视的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他的失业者流浪汉小说系列创作的现实依据。作家着重表现的,是这些失业者流浪汉饥寒交迫的苦难,及其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命运。他们为生活所迫,难免也有为盗、行骗、偷窃的行为,干出违反人性的勾当;但他们又不同于强盜、騙子、惯偷,他们大多能知迷而返,痛改前非,自力更生,有着人性的觉醒。他们虽然形形色色,各有表现,但都是流浪在走投无路的失业城市中的一族。欧,亨利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对他们是同情多于指斥,爱护多于谴责的:而对那些走投无路面临死威胁的不幸者则是饱含强烈的感情,用手中沉重的笔和眼里悲痛的泪加以描绘的。小说的背景又都是欧·利最熟悉的有深入体验的定居地一—纽约,一个典型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因而这一小说系列跟小职员打工仔小说系列一样,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显得特别深刻而又真实。

先来看看《爱尔西在纽约》。主人公爱尔西是个纯洁美丽的少女,可是没有工作,父亲又不幸被汽车撞死了,留下的遗产只有2块5毛钱和一封给奥脱先生的信。就这样,她来到组约讨生。她带着那封信要去找奥脱先生一一带着寻找职业的一线希望,开始流浪在走投无路的失业城市,受尽命运的愚弄。第一个遭遇:碰见一个纯真、和气的青年,两人一见钟情,却被跑来横加干涉的瞥察拆散了一这时正有一个强盗掮了一袋银器从·幢公寓里走出来,警察却视而不见,不去理会。第二个遭遇:刚刚找到“职业介绍所”,好不容易得到就业的机会一有一位老太太要顾用她,反被一个维护女工权益的“女工防止会”阻止和诳骗了。第三个遭遇:看见招收缝纫女工的招贴,正在高兴,也被一位“虔诚的”牧师先生“劝”走了

牧师说这是“罪恶不赦的场所”
又说“上帝会照顾你的”
“每个礼拜天下午,教堂隔壁雪茄

烟铺子的地下室里有免费圣经班”。于是她继续走。第四个遭遇:

有一家工厂正在招收500名女工“学习制花”,正是机会难得,但又遭到“工贼组”组长的阻挠,于是她彷徨无主地往前走,往前走,流浪在走投无路的失业城市……最后,突然看见了“福克斯一一奥脱公司”的招牌。就像找到救星,真是喜出望外!奥脱先生“很甜蜜”、“很热情”地接待了她。又“很甜蜜”、“很热情”地把她打扮得非常鲜艳。她“满脸光辉,十分兴奋”。“她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晨星”。“她很美”。但她不是得救了,而是被奥脱先生蹂躏了,被吃掉了。结尾,欧·亨利还套用了狄更斯讽刺小说《荒屋》第四十七章末段的话,并声明“故事并不是我编出来的”,而只是纽约司空见惯的悲剧,“我只不过是把它重复一遍而已”。失业的少女,还有《天窗室》里的丽森小姐,她被贫穷逼到租住“天窗室”的困境,饥饿代替了她原来的打字匚作,但她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像史吉特先生在他的《并非玩笑》剧本所写的“从舞台左角一阵风似的投到f爵怀里”那样去爱上“45岁、傻里傻气、血气旺盛的何佛”。她虽然没有像爱尔西那样“误入歧途”而被吃掉却因饥饿而虚脱,任由死神摆弄。而在《供应家具的房间》里,那个左边眉毛旁有一颗黑痣的漂亮的青年歌唱家艾洛伊丝小妲,则因在纽约失业流浪而千脆开煤气自杀……这三种失业少女的悲剧、惨剧的必然结局,均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失业男性也不例外。像《两位感恩节的绅上》里的皮特,就是另一种典型。他因为失业一直流浪在纽约街头,在长年饥饿的折磨中,只有感恩节这一天才是他的节日,才能得饱口福之乐。但由于这一天对上帝感恩的绅士太多,到处都有拉请流浪汉吃饭的善行义举。他被一请再请,尽管肚子已经承受不了,还是一吃再吃,大有绅士风度

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就是在敌军人马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结果,肚子被撑得两眼发直,呼吸困难,终于爆炸似地倒在人行道上。表面上是饱胀而死,实际上是饥饿而毙。而施舍者老绅士,则早已没落到穷途末路了,却硬要保持住每年请穷汉饱吃感恩饭的荣誉和绅士的派头,为了筹备好这一顿丰盛的饭菜,他整整挨饿了3天,宁可坐看施恩对象狼吞虎咽而维护士的尊严,最后也紧接着流浪汉倒下,不省人事了。前面3个关业少女的遭遇是充满了悲剧的氛围,这里流浪汉的经历却渲染了喜剧的情调,有强烈的对比,有极度的夸张,有动人的幽默,但反衬的同样都是催人泪下的悲哀。

这些失业者流浪汉都有要求工作、热爱生活的天性,都有善良、勤劳的人品,但都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是如此悲惨,甚至连美丽的青春和美好的人性都来不及闪亮一下就连同生命一起被推毁了。只有那些活下来的失业者流浪汉,才有青春形象人性闪光的时候。欧·亨利在监狱中创作的第一篇以“欧·亨利”署名的小说名篇《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里的口哨狄克,在流浪中大做好事,就有青春形象人性的闪光。《虚荣心和貂皮》里的失业青年小勃,曾经失足加入“烟囱帮”,还是“帮里最爱虚荣、最坚强、最谨慎、最有成就的阴谋家”,后因摩儿爱情的感化,决定“自食其力,老老实实地过活”。他爱他的摩儿,认为只有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才能配得上他的摩几的美丽,因而尽管他买不起最昂贵的俄罗斯貂皮,却虚荣心大发作,硬是把假货冒充价值1000块钱的俄罗斯貂皮,甚至当探员怀疑他是偷来的,他也宁肯蹲6个月牢房也不愿意说出假货的真相,因为他“是一向不把便宜货放在眼里的阔佬”,不是第一流的货物是不买给他的摩儿的。这都是为了他的摩儿,为了他的爱情。这种近乎“爱的牺牲”的作为,就跟他的退出烟囱帮一样,都有人性的闪光,所以才把摩儿感动得勾住了他的脖子喊:“哦,你这个可爱的、耍阔的、疯头疯脑的傻瓜!”而同样是失业者流浪汉兄弟,《警察和赞美诗》里的苏贝为了度过寒冬的难关而争取在监牢解决吃住问题,想尽办法触犯刑律,跟小勃一样也有“疯头疯脑”的行为,但他最后人性觉醒,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跟小勃退出“烟囱帮”一样,也退出犯罪的行列,在他身上同样也闪烁着人性的新光。他们都不是“傻瓜”。他们代表着失业者流浪汉一族的希望。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欧·亨利的失业者流浪汉小说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