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耍弄法律与被法律耍弄(1)

这篇小说突出的欧,享利艺术,是双重“事与愿违式”结构及其幽默讽刺的喜剧语言的运用。

《警察和赞美诗》跟《供应家具的房间》一样写于欧·亨利创作的高峰期—年产75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的1904年,同年12月4日发表于纽约《世界报》星期H版,1906年4月收入小说集《四百万》出版。这是一篇用典型的“欧·亨利于法”写出来的典型的“欧·亨利小说”,一向为读者和评论家所津津乐道是作家声誉鹊起的一篇成名作,当推“失业者流浪汉小说”系列之首。而在嘲弄和讽刺美国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方面,则是作家初试锋芒的杰作,跟《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最后的常春藤叶》、《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我们选择的道路》、《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等同列为欧·享利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名著。

欧·亨利小说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一歌颂底层社会的“符合人性”和抨击上层社会的“违反人性”,往往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歌颂底层社会的“符合人性”本身就是在抨击上层社会的“违反人性”,而抨击上层社会的“违反人性”本身也就是在歌颂底层社会的“符合人性”。这在《警察和赞美诗》表现得尤为明显。整篇小说,是以“违反人性”开路,而以“符合人性”归结,因而对苏贝这个失业者流浪汉主人公的塑造,采用的是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故意犯罪,后是醒悟自新。而小说对美国法律的嘲弄和抨击,则正好相反,是先扬后抑,欲抑先扬先是对苏贝一连串犯罪行为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显得特别宽容仁慈;后是对悔悟新生的苏贝绳之以法,暴露了残害人性的狰狞面目。“先抑后扬”带出了“先扬后抑”,“先扬后抑”推动了“先抑后扬”,两相交错而造成冲突,让人看到犯法者的怪诞和执法者的荒唐。由此即构成小说的戏剧性矛盾,以主人公耍弄美国法律和被美国法律耍弄的奇遇,暴露美国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不堪,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欧·亨利对美国社会现实的透视有锐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见解,能以集中凝练的艺术手法提炼“合情合理的违背常理”的典型化情节和令人扪案称奇的“出人意外”的结尾,由此而竖起“事与愿违式结构”

小说题目就是这种结构的投影:造成“事”与“愿”违的就是“警察”与“赞美诗”,这既是小说情节的两个部分,也是小说结构的两大支柱。“警察”,代表法律,却放纵了犯罪,乃主要情节之构成;“赞美诗”,代表宗教,则唤起了省悟,系意外结尾之所在。“警察”和“赞美诗”两相比较,在英文原著中,一个用的是带有鄙俗味道的“俚语体”,一个用的则是富于堂皇气派的“庄严体”,两者配搭在一起,极不和谐,却是对立的统一,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小说一开始,就把苏贝躺在纽约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冬天即将来临,无法抵御严寒侵袭的苏贝,正在考虑由他自己“组织一个单人筹备委员会”,来决定避冬的去处。他厌恶那些以精神屈辱为代价来换取一点“施舍”时慈善机关,认为还是像以往那样“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因为这样可以“3个月不愁食宿”,既能摆脱北风和巡警的干扰,又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共处。每年冬季住进监狱,已经成了他惟一的出路。而只有违背良心犯罪,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一在苏贝的心目中,再没有比这更为美满的事了,因而多年来成了他的“冬季寓所”的“好客的”布莱克韦尔岛上监狱,简直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伊甸园了。欧·亨利最初定居纽约,即于1902年在麦迪逊广场附近赁屋而居,对广场流浪汉失业者难敌寒冬威胁的苦况是深有感受的。因而描写以公园为家的底层社会小人物不少,诸如靠一年度得到感恩节的恩赐的斯塔弗·皮特,他的家就在联合广场喷水泉对面的第三条长凳上(《两位感恩节的绅上》),范德·鲁伊斯林斯,他的家则是格兰默西公园(《廉价商店》),等等。这个对准麦迪逊广场的特写镜头,还闪现出严寒来临的一些景象和意象。这里有冬季逼近的感知—“当夜晚雁群引吭高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这里有人物境遇的提示

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 Jack Frost的名片。Jack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北风幕天席地别墅’的房客—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了因而昨晚当他睡在广场喷水池旁边的长凳上,用了“3份星期日的厚报纸”衬在衣服里还是“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的时候,布莱克韦尔岛上的监狱就立即“涌现出来”了。监狱的涌现,即系起情节的纽带而拉开小说的序幕;而开头清新明快、诙谐幽默的语言的运用,则为腾挪跌宕的情节的拓展定下了喜剧的基调而引人入胜。

正是这种故意犯罪的“违背常理”,以及“违背常理”犯罪中的“事与愿违”,使小说造成强烈的悬念,才给读者带来盎然的情趣和审美的兴致。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进入中心部分,我们看到苏贝种种可笑的犯罪表演。然而一往年屡试不爽而行之有效的吃白食大饱口福的做法两度失灵,还被推出门外摔打得半死,身旁的警察只是笑了笑,理都不理:捡起大石头砸烂商店厨窗,无理取闹,正“站定不动”等待奔跑而来的警察,而警察却立即转向追捕一个赶搭街车的人,根本不把他当成嫌疑犯,认为肇事者都是拔腿就跑的;扮演调戏妇女的流氓角色,风流自赏地对一个“风姿可人”的女郎“挤眉弄眼”·“哼哼哈哈”·“嘻皮笑脸”·极尽“下流惹厌”、“色胆包天”之能事,但遇到的偏偏是一个妓女近在咫尺”的“忠于职守”的警察竟在那里“盯着”而无动于衷佯装疯狂,乱跑乱跳,大喊大叫,捣乱胡闹,在闹市扰乱治安而“搅得天翻地覆”,警察反而向市民“解释”说,那是球赛得胜的耶鲁大学的学生,虽闹得凶但不碍事,“我们接到指示,不必干涉”;当小偷,讹诈别人的雨伞,拿起就“不慌不忙地扬长而去”还要人家赶快叫警察,没想到“物主”却正是一个顺手牵羊的小偷……为了关进布莱克韦尔岛监狱,苏贝竟不择手段干犯刑律,不惜以身试法。在苏贝的心目中,禁锢自由的监狱,竟是“吃喝不愁的安乐窝”,“日思夜想”的“蓬莱仙岛”。但尽管这一个美国底层社会最微不足道的流浪汉使出浑身的解数,千方百计干坏事,向法律挑战,冒犯资产阶级法制的尊严,刑律却从不去干预他,好像他天生就是世界上水远不会犯法的帝王,好像他本身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的化身。因而“蓬莱仙岛”还是“可望而不可即”,他的个人筹备委员会的避冬计划也因此而化为乌有

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从“违背常理”到“事与愿违”,整个喜剧的表演无不令人捧腹而倾倒;但其中,无不饱含着底层社会小人物的辛酸和不幸,无不隐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最尖刻最辛辣的讽刺喜剧情节笑中含泪,艺术效果引人深思。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耍弄法律与被法律耍弄(1)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