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马蒂斯 传记》第六章:预言成真

高强度的工作影响了马蒂斯的身体健康,1916年12月,马蒂斯做出了一个影响他整个余生的决定,他决定休息一下,到南方去看看尼斯冬天的景象。

多年以后马蒂斯回忆道:“当我第一次向窗外观看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全是我的,只要我喜欢’,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好运。

尼斯这个城市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水彩画家曾偶然发现的一些乐园特质,但它也依然拥有南方沿海大城市的喧闹与多彩。高大的海边旅馆代表着海滨游乐场的建筑式样,在旧城区,露天市场堆满了茴香、鲈鱼和刚树上摘下来的新鲜的柑橘。这里的光线温和而不眩目,正如在法国南部众多的地方一样,但它微妙而变幻不定。

马蒂斯很快恢复了健康。他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很快就成为航海俱乐部的热心成员,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辆汽车。他以稳健的速度在马路中央自学驾驶。一位朋友问他,如果迎面开来一辆车,他怎么办?马蒂斯谨慎地回答说:“嗯,那种情况下,我应该让我的汽车停下,坐在路旁直到其他汽车过去为止。”

马蒂斯在这里度过了5个冬天,他住在一个沿海大旅馆里,过着有规律的创作生活。

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拉两个钟头的小提琴,9点到12点,他在画架上工作,午饭后,他要么午睡,要么在阿勒颇松林和雅尔丹阿尔伯特首相府中的大阳伞松林里散步,下午4点他又会继续工作。当晚上阳光消失的时候,他关上窗户,放下画笔,记一些白天出现在他脑海里的东西。尼斯时期的画从一开始就独具特色,它们一开始就比马蒂斯的其它作品更加接近视觉真相

多年来,马蒂斯的目的是要改变绘画的未来,所以产生出来的画也要认真要求。现在,他突然放松了下来,展示在公众面前的艺术也变成一种纯粹的愉悦。

1918年1月,马蒂斯与毕加索在保罗·纪尧姆画廊举办联展,阿波利奈尔在目录的前面评论说,南部光色的优美似乎在鼓励马蒂斯相信他自己的直觉的力量和可靠性。

秋末,他再度回到尼斯,开始了“尼斯时期”的创作。宁静、温馨有序是这一时期作品的总体风格,画家用他那饱蘸激情、永不疲倦的画笔描绘人世间所有的喜悦与欢乐,带给人们一种纯洁而稀有的幸福感。

尼斯时期的杰作都是室内场景,在这些画中,外面璀璨的光线与室内柔和的光线形成一种优美的均衡。他所画的场景没有紧张感,他画的女人呈现出他曾在北非研究过的闺阁女子的那种永恒的倦怠神情。

尼斯时期的画是全部成就的写照,超然的宁静正是他要在画中表达的东西。每幅画的每一部分与其它部分一样重要,没有高潮区,也没有笔触干燥和呆板的地方。

马蒂斯曾说一幅画的画面“本身应该具有完整的意义”,尼斯时期的画阐明了他的意思这些画在人们确定它们的含义之前,作为绘画已达到了目的。

对于遭受战争摧毁的欧洲,马蒂斯的作品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对欧洲人心灵的渐愈起了一份作用。尽管人们已经忘却了坐在阳光下心情舒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它们使人们相信这种生活仍然是可能的。快乐的观念再生了,马蒂斯使它又回到生活中来。

在10年当中,尼斯时期的画在拍卖中达到了10,000美元超过了马蒂斯在1914年之前最好的画的卖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马蒂斯与同时代的许多前卫艺术家(如毕加索和勃拉克等)一样,其创作似乎又回到了一种对传统的反思阶段。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批色彩丰富的肖像画及自由流畅的线描人物画。《白羽毛帽》即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画中的模特儿安托瓦内特是马蒂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结识的,也是他当时最喜爱的模特。在棕红色的背景前,这位身着黄色衣服的女子凝眸沉思,在她的头上,佩戴着一顶饰有白色鸵鸟羽毛的帽子。画家精心刻画出了羽毛柔软轻盈的质感,羽毛的白色与头发的黑色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低垂于鬓旁的黑白相间的螺旋丝带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洛可可式的装饰情调。

1920-1927年,马蒂斯最喜爱的主题是“东方宫女”。在早年的旅行中,马蒂斯见过许多北非女子。如今他要借助漂亮的模特重新捕捉北非女子的豪华美,这些模特,或裸体或穿着透明的色彩艳丽的薄纱服装。

在他的宫女画中,马蒂斯展示给人们的是热爱享乐、沉浸在异国情调欢乐中的人,他的目的在于把空间压缩在平面里,使得整个画面成为一个统一的装饰图案,从而获得更加振奋人心的色彩。

当他沉迷于宫女画的时候,仍未放弃继续向前探索,他以这些女子为模特再次试验雕塑和石版画。

在马蒂斯创作他最好的宫女画期间,还完成了他最得意和最有名的雕塑《坐着的大裸女》。这是他自1908年以来创作的最大的雕塑。雕塑的姿势很明显是他着迷的那种:一个坐着的女人,向后倚着,双手抱头,一条腿用脚点地插在另一条腿的膝下。

雕塑使他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具体地感觉他正在创造的形体。在讲解如何画素描时,马蒂斯曾告诉他的学生:“要像雕塑一样来转换人体的曲线,找到它们的体积和丰满程度。轮廓应该饱满。拿一个瓜来讲,我们用两只手表示它的球形。同样,两条线足以表示一个形体。”

《装饰背景中的装饰人物》又译为《花毯前的女人》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画中,一个躯干被过分拉长的裸女悠闲地坐在一间阿拉伯式的房间里,其身下的卧塌和身后的墙壁布满了蜿蜒缠绕的藤蔓纹饰。雕塑般的人体和平涂的背景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装饰性画面。马蒂斯长期以来苦心孤诣追求的装饰趣味与阿拉伯民族艺术风格实现了完美的沟通。这幅画是马蒂斯所画过的最大胆的成功作品之一,完成它之后,他的探索暂时停了下来。

在1927年美国匹兹堡的国际卡内基展览上,马蒂斯在尼斯时期的幅具有代表性的华美的静物《水果与鲜花》荣获头奖,从而确定了马蒂斯在美国的声望。1929年,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作100多幅蚀刻版画和个青铜浅浮雕《背》之中,1930年,国际卡内基基金会邀请他到匹兹堡为近期的一个画展担任评委。

于是马蒂斯经由纽约到南太平洋,3个月之后再到匹兹堡去担任卡内基评委。这个决定带来的连锁反应对他以后的绘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马蒂斯决定出访纽约和南太平洋岛时,他的生涯达到一个临界点。

马蒂斯非常喜欢纽约,在这里,他观察到所有的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逻辑产物,他对一位《纽约时报》的访问记者说:“荷兰的灰色天空被表现在荷兰的画中,正如明媚的阳光被表现在意大利风景画中一样。”他又补充道:“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都在影响着他们的画家所画出的画。”

谈到对纽约的印象时,他说:“这是一种与我们欧洲不同的文明。只有亲眼看到它,才能真正领悟纽约的宏伟壮观。我曾在电影里看过许多次,但是纽约的庞大超越了所有的理解力…以现在所有这些,与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前存在的东西相比较,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在绘画中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

在塔希提,他发现这里的气候不适合他,他不喜欢这里,甚至不认为塔希提是个美丽的地方。他说:“尽管无意识中我在建立一个新形象库,但我很惊愕。”他所看到的光线完全不同于尼斯那种银色的优美的光线他一页接一页地在速写本上潦潦草草地画满了他所见的一切,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生涯的最后的辉煌时期,他的作品才更多的反映出塔希1930年10月,马蒂斯返回美国完成那项为第29届国际卡内基奖担任的色彩、形体和海岛生活。

评委的任务。在99名美国画家和137名欧洲画家之中,毕加索以他的幅严肃的古典主义《奥尔加肖像》获得此奖。

马蒂斯没有在匹兹堡逗留,即刻便返回纽约。谈到对美国的感觉时,他对记者说:“美国的艺术家不应该以自己的国家为耻,美国很了不起。为什么他们在国内有这么丰富的美丽景色还要到国外去呢?”

从纽约出发,他到美国南方作了一次短期旅行,去拜访在美国的马蒂斯画的两位大收藏家,巴尔的摩的克欧家族和在费城郊区的巴恩斯。巴恩斯博士是宾夕法尼亚马里昂的一位艺术收藏家,他收藏了许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1914年左右,当他在巴黎斯坦因的公寓里看到马蒂斯的作品时,便开始购买马蒂斯的画。20年代,他一直在买马蒂斯的画,这样,他成为美国迄今藏品最丰富的马蒂斯作品拥有者。

巴恩斯是一个执拗的人,他举止粗野,性情急躁。还没等马蒂斯看完他的藏品,巴恩斯便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宣告他已打定主意:马蒂斯必须装饰巴恩斯基金会前厅法式门之上的空间—这个空间有11英尺高,47英尺长

马蒂斯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要求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他非常固执地要说服马蒂斯,以至于差点误了事先安排好的午宴。

马蒂斯最终被巴恩斯美丽的收藏品所感动。他也很赏识巴恩斯把它们一起买下的眼力。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立即答应巴恩斯。回到法国,他继续考虑这个建议,他日益感到这似乎是一桩“真正的事业”。1931年1月,他通知巴恩斯,表示同意。接着他在尼斯租了一个废弃不用的电影摄制棚,全力以赴埋头于创作中。

马蒂斯决心创作出他以前未尝试过的东西。美国不缺乏欧洲画家的杰作,但却没有一件专门委托的欧洲杰出的艺术作品,马蒂斯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

“人们将感觉到我的画而不是观看它”,他希望这件作品将在绘画与建筑之间发挥作用,成为“石头和水泥的相等物”。

巴恩斯壁画的最后草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马蒂斯是一个决心简化绘画的人。他逐渐地将人体平面化、简化,并且他将注意力从强健、结实、紧张的肌肉移到纯净的人体轮廓上来。

一年多的工作和极度的痛苦之后,马蒂斯把完成的画送往巴恩斯家进行安置。在那里发现他把画的尺寸搞错了,这幅壁画几乎短了两码马蒂斯只好完全从头来过。对他来讲,改正过的尺寸即是一个根本不同的设计问题,因而他又撇下一年的工作重新开始。9个月后,第二幅壁画出现了,它在设计上不同于第一幅壁画,在感觉上更是全然不同。第幅壁画没有作废,巴黎现代美术馆于1936年购买了它,并在1968年,马蒂斯伦敦大型回顾展览上展出。

这幅名为《舞蹈》的作品,每个弧型内有两人,共计绘了六个生动活跃的人物。这种单纯化的形体,不仅相互紧密联系,而且创造出一种激烈运动的旋律。由白、蓝、粉红色、黑色组成的画面,和史楚金《舞》形成鲜明对比。

1933年春完成的第二幅作品名为《舞蹈2》。这幅作品与第一幅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跳跃的六人之下特别加上了两个卧坐的人物。于是从第一部作品的左上角往右下角斜流运动的旋律,在完成作中表现了旋回圆环状的律动;而且每个人物的身体摇动,简直变成了一种群魔乱舞的激烈运动。马蒂斯关于这两幅画的差异曾在一封信中说道:“第一幅作品是战争性的,第二幅作品是情感性的。”

巴恩斯基金会的《舞蹈2》,和史楚金收藏的《舞》相隔20年,虽然它们相互对立,但都属于纪念碑式的巨作而在艺术史上闪闪发光

当壁画被安置在巴恩斯基金会大厅的拱顶之上时,马蒂斯与巴恩斯欣喜若狂。他写道:“当我一看到这幅画被装置好时,我便感到它真正与我分离了,它所呈现出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它在我的画室里那样,那时,它只是一幅画好了的画。在巴恩斯基金会大楼里,它是一件坚固的东西,如石头一般沉重,好像是与建筑物同时被创造出来的一样……”至于巴恩斯,他认为这幅壁画是他全部收藏品中的王冠,“宛如中世纪大教堂的圆花窗”。

在承担巴恩斯的壁画工作的同时,马蒂斯还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集作了一些版画的插图。在30年代和40年代,他接连为乔伊斯的他的作品的这种新趋向最充分地表现在《粉红色裸女》中,这幅画于1935年5月开始创作。在这幅作品里,装饰的背景与立体人物并非相结合,整个画面由平涂的色面构成,具有统一的秩序美。在这平面化的画面里,庞大的躯体好像要从四周挤出来似的,但并不失生动与均衡。过多的不同种类的纹样被排除掉,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方格,使这古典式的“丰满”人体,充满了无限的生命感。

马蒂斯用了六个月时间完成了这幅画,但在这期间画面发生了各种变化。他曾拍了二十一张照片,以记录这创作的变化过程。他说:“我从感情出发开始工作,在头脑中有构思,而且很想实现它,为此经常修改自己的构思…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于是通过创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揣摩最终的构思是比起以前的工作在目标上是否有所好转,是前进呢,还是后退呢?这样便可知晓。

朋友们担心马蒂斯的安全,都催他赶紧去国外避一避,他在纽约的儿子皮埃尔也多次来信劝他。但他谢绝了所有的邀请。1940年,拿着去巴西的签证,他给皮埃尔写信说:“当我看到一切都如此混乱时,我退掉了票。我觉得自己像一个逃兵。假如每一个有点价值的人都离开法兰西,那么我们的祖国还能剩下什么?”

战争期间,他继续在尼斯埋头作画,即使在1941年患病卧床期间,他仍在桌上用彩色纸做剪贴作品。这种形式成为他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

1943年,为躲避飞机轰炸,马蒂斯来到尼斯背后的山上,旺斯小镇郊区的一个叫做“梦”的小别墅成为他一住6年的家。

纵观马蒂斯的艺术,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的艺术史是一个艺术语言日益简化,作品内涵愈加丰富的历程。古稀之年的马蒂斯因肠闭合动了手术,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加之腹部一侧肌内壁也受到了损伤,不能持久站立,只能坐在病榻上间歇地画些小画。强烈的绘画欲无法得到倾泄,他就在涂上各种颜色的纸片上剪出一个个形体。这种工作方法在他晚年的创作中被广泛利用,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剪刀在他手中如同使用画笔一样轻松自如。他把这些形与色最完美统一的剪纸有机地拼贴在一起,就形成了奇妙无比的画面。他找到了最单纯、最直接的表现自我的形式,以致暮年越来越醉心剪纸艺术。

马蒂斯的剪纸不同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他的剪纸严格地说应该称为“彩色剪纸拼贴画”。这样组合成的画面只有色彩,不必再用线条去勾面物象的轮廓,区分不同的色调。马蒂斯的彩色剪纸作品,代表了他晚年的艺术成就。

线条和色彩一直是马蒂斯艺术的两大要素,如果说素描体现了他在探索线条的表现力方面的成就,那么剪纸则是把色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明证。这种彩色剪纸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马蒂斯一生在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等方面不懈探索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国王的忧思》作于1952年,是马蒂斯对剪纸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结晶它是根据《圣经》的一段故事画的。旧约全书中施洗者约翰,因指责希律王“你娶兄弟之妻是悖理的”,而引致改嫁后的希罗底的恼恨。

希律王生日时,其侄女莎乐美为他跳舞祝寿,国王非常高兴,便许诺将满足她的任何要求。莎乐美的母亲为了报复,唆使女儿提出要施洗者约翰的头。希律王追悔莫及,但只能履行诺言。这幅画正是表现莎乐美跳舞的情景。

画家选取的题材原本还带有悲剧性,画面的效果则适得其反。画面虽然能让人辨认出三个抽象的人物形象,但画家的最终目的则是通地黑白、黄、桃红和深蓝等色彩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愉快心情。对于马蒂斯来说,仅将各种色彩任意并列在一起显然不是创作的最终意图,他总是要把这些互不相干的元素纳入一种有机的构图和秩序之中,并分明主次,使这些色彩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这幅剪纸作品充分证明了马蒂斯在驾驭这种色彩语言上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他生命最后的5年中,马蒂斯卧室的四壁从天花板到地板都布满了彩色剪纸,有时它们被固定在画布上,有时被钉在墙上,有时又悬挂在空中垂落到地板上。他说:“由于我不能经常起来,我得为自己营造一个去散步的小花园。一切都在那儿水果、花朵、树叶、一两只鸟儿…。”

在他头上方的天花板上,他用炭笔画了几个大于真人的女人头像。他说:她们也陪伴着我,没有麻烦……我让别人把炭笔拴在那儿的鱼竿上头然后我继续工作。”

马蒂斯在谈到他的剪纸时说:“我曾用彩色纸剪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小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中国人说要与树齐长,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正确的了。

在剪纸中,马蒂斯终于实现了被印象主义者所瞥见、点彩主义者所分析、野兽派为之奋斗和德国表现主义者所开拓的纯色理想。在这里,纯粹自由而坚定的色彩独立发挥着自身作用,而马蒂斯则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得到它

1949年,他的剪纸作品在巴黎现代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巴黎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这之后,其剪纸作品先后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了世人的浓厚兴趣,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马蒂斯,这位一生描绘欢乐与幸福的画家,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充满艺术活力。虽然疾病将他束缚在病榻之上,但这位与病魔抗争的老人,一如既往地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痛苦和失望,没有无奈和泪丧,画家带给我们的只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颂。这位一生寻求均衡、纯粹、表现喜悦、宁静的艺术家,在弥留之际没有遗憾,躺在自己亲手创造的温馨世界里,他说:“我从来不孤独。”

1954年11月3日,亨利·马蒂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5岁。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马蒂斯 传记》第六章:预言成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