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女儿读《老人与海》有感

原创:畅读姐

女儿问我什么是读后感,我说是读书感想。女儿说:我也有读完的书,我也可以有读后感吗?我说:是的,你可以给我投稿。

于是我收到了女儿第一篇口述读后感——《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我读了两遍,老人和小男孩一起打鱼,他们不管去到哪都不穿鞋。后来老人怕小男孩有危险,就没有带小男孩,自己去下海打鱼了。

开始,老人打了好几条小鱼。后来他打到一条大鲨鱼,他把鱼绑在船上,但是大鱼被吃了,只剩下一个大鱼头了。回去人们都跑来看。”

我问女儿:你觉得《老人与海》哪里最吸引你呢?

女儿说:老人很会绑绳子,因为大鱼过了好几天,都被别的鱼吃了,也没有松开。我肯定绑不了这么紧。

我确实很欣慰女儿复述出了故事梗概。但真的没想到女儿最佩服老人的地方是老人的绑绳子技术。

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女儿注重的是技术层面,她感受到了大鱼的大,于是她考虑的是老人带回鱼的难度。我可能更注重于老人如何抓到这条鱼,抓的过程体现出的老人的不放弃不气馁的硬汉精神。

成人世界里放弃一向是可以被理解和谅解的,于是我格外珍重老人的不放弃。

而六岁的女儿,她的头脑里显然还没有放弃这个概念,她关注的是如何带回鱼的问题。

我竟然恍惚想到了团长龙文章那句“我想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抓鱼本来的样子就是抓住绑好回家。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六岁的孩子会顺理成章的忽视抓的过程,她对于小鱼和大鱼显然一视同仁,但既然选择大鱼,势必面临技术问题。

想到这里,我又一次想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说:安逸,就是要安逸。我们成年人似乎没有对顺理成章进行充分的理解。南天门对峙,只要不开火,大家就立刻安逸起来了。安逸一天是一天。连龙文章也安逸去了。直到敌人的炮弹突然而至,讹传师座死讯时竟然首先想到是逃跑,不是核实也不是反击。

成年人对于安逸的追求,使得放弃成了理所当然,没有把正常做事当做顺理成章。

今天,我从女儿对《老人与海》的解读,明白了一件事:大人动不动就谈放弃所以总是歌颂伟大;小孩子却从不言弃,思考如何做事,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发言权。

我很感恩,听到了女儿的绑绳子解读。

我记得曾经读过一句话:千万别说小孩小。

小孩子在某些方面会是我们的启蒙者。又或者,小孩子本来就是思想家、哲学家、实干家。

本文转载,作者畅读姐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女儿读《老人与海》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