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李晓鹏《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读后感

作者:孔鲤

在第二个下午,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

之所以要把第二卷和第一卷分开聊,是因为这一卷我是不大推荐的。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强调的是究竟是谁把明朝弄灭亡了的,他把罪责放在文官集团上。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姑且不论,只是作者的论证方式略微有些民科。

我们知道,谈大问题,有意义,但大问题是有无数个小问题叠加起来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大问题的认知,不是通过对无数个小问题的了解,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了解的,那么他对大问题的看法,就很不牢靠。所以动辄喜欢以一个朝代为叙述主体的史论,要么太浅,要么太深。

那么作者究竟深还是浅呢?

阳正伟写过一本书《「小人」的轨迹——「阉党」与晚明政治》,在这本书里,阳正伟仔细辨别了「阉党」的具体人员,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细致讨论,这样的讨论是深入到某个个体的,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而在本书中,尤其是在写晚明史时,作者直接使用一个抽象的「东林党」概念,既没有像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那样讨论它的来龙去脉,也没有像阳正伟那样具体到每一个人。在这本书中,凡是有利于国家的,都是「东林党」反对的,反之,则反之。

不能说作者的史论有误,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认可的,尤其是关于朱佑樘、杨廷和、朱厚熜和张璁的论述,关于这一块,田澍《嘉靖革新研究》更加详细、规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虽然很多地方我是认同作者的,但初读者一定不要全盘接受。

因为作者的史据还是有些不足的,有些分析方法(比如讨论宋朝和明朝在收税角度的优劣性)明显有些草率,作者对社会史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更多集中在经济史上。

此外,作者此书显然是站在明朝皇帝的立场上在书写的,作者的模型「君主—百姓—官僚」是正确的,但在叙述李自成等农民军时,作者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上讨论「叛乱」,那就很难得出真正客观的结论来。

明朝是该亡的,按照历史的进程必然如此,这一点不随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在此基础上讨论如果如果,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后记》一定要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李晓鹏《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