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大江大海1949》

当时看到这本书是震惊的,依然是电子书,因为我很早就把豆瓣“藏书”小组各位网友分享的电子书全部采集了一遍,然而大部分至今还没时间看。
连自己祖国的历史都不了解,我当时非常羞愧。
“作者龙应台经过十年酝酿、耗时400天,走过长春、南京、沈阳,台湾的马祖、台东、屏东等地,拜访了许多国共内战的幸存者”,《大江大海1949》是巨著。
关于国共两党,不管谁错的多,最起码应该看多角度多种立场和观点的著作,而不是一味地被洗脑。
2013-8-16 21:55:35

作品简介

《大江大海1949》是台湾作家龙应台于2009年8月出版的著作,该书从文学的角度,细诉1949年国共内战的相关历史。作者龙应台经过十年酝酿、耗时400天,走过长春、南京、沈阳,台湾的马祖、台东、屏东等地,拜访了许多国共内战的幸存者。
2009年9月18日,龙应台在香港大学举办新书发布会。她表示,她发表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诉,也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向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致敬。」她说,她希望这本书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纪念千千万万个为了「一将功成」而死去的「万骨枯」。第二,她要通过这本书向与她母亲一样历尽艰辛的一代幸存者说一声谢谢。最后希望对这段历史没兴趣的年轻人了解历史,避免历史重演。
作者介绍

龙应台 出生在高雄大寮乡,读过的小学有: 新竹东门国小、高雄盐埕国小、苗栗苑里国小。 童年在台湾中南部农村度过,少女时代在高雄茄萣的海边渔村度过。
「龙应台」不是笔名,是真名;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她是离乱中第一个出生在台湾的孩子。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在台北做公务员四年,以香港为写作基地快满七年。 她今天还歪头在想:到底要在哪里种下一株会开大朵黄花的丝瓜。女,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每年导演学生戏剧,并为《法兰克福汇报》撰写专栏;

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受台北市市长马英九之邀;
1999-2003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2010年8月1日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说,阐述她的“中国梦”。她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构成了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基座,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她强调,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大江大海1949》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