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怜子如何不丈夫 ——读《傅雷家书》有感

张中华/作

我们常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现在,我很想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也可能站着另一个伟大的男人——成功男人的父亲。
我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傅雷和傅聪父子。成年成名后的傅聪在谈论父亲傅雷和《傅雷家书》时这样说道——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为什么?我不忍卒读啊!一翻家书,我就泪如雨下,就整天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可是事实上《家书》里说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特别是父亲的遗书,我现在一想起它,眼泪就忍不住了!那里边真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父亲那么朴素,很简单,很平凡,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严。
我想,读《傅雷家书》的读者,没有不被感动的没有不被打动的没有不被触动的——
不必说贯穿全书的浓浓的拳拳的真挚父爱,也不必说父亲的渊博学识,对古代诗歌、音乐、绘画的独到研究;不必说父亲对待事业工作的谨严,心胸的宽广,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也不必说父亲对自己性格暴躁方面的检讨和因对儿子小时候要求严厉的忏悔; 不必说父亲对儿子做人方面和艺术修养方面的谆谆教导,也不必说父亲因儿子的成功感到的欢喜和骄傲,单是他对儿子日常生活和婚姻爱情生活的关心和指导,就足以让我——让我们这这些晚辈百感交集五味陈杂了!这是怎样一个人,一个父亲啊!
SPRING
傅雷家书

儿子远在异国他乡,父亲对儿子所有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儿子不多的信件。他认真仔细地多遍阅读每一封信,关注细节,不放过蛛丝马迹,准确地把握儿子的思想情绪,生活工作学习状况,仿佛儿子就在身边,就是另一个自己。每一封回信都是殷殷之语,都是爱的注解,亦师亦友,舐犊深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恨不得化作黑夜里守护儿子的眼。
他指导儿子合理安排时间,他说“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他看着儿子寄来的照片,担心地询问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而显得瘦?又是谁替你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钢琴?”;就连儿子演出时的着装,他也会提出建议:第一绸衬衫容易皱,第二欧洲人习惯都不用绸子做衬衫——真可谓事无巨细,呕心沥血。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父亲,他躺在病榻上,眼睛昏花,因过度疲劳而泪水涟涟;他高血压;他腰椎胸椎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他苦不堪言。他终于停下了笔,但他的脑子并没有休息,他想着他的翻译和鉴赏文论,想着他远在异国的儿子和儿子一家,想着他儿子的钢琴和各国的演出,想着他儿子瘦弱的身体和思想上的苦闷……他真想立马飞到儿子身边,再和他促膝长谈,再把他所有的一切都倾倒给他……他像一只疲倦的再也飞不动的鸟,俯卧在窠巢边,他的目光追随着蓝天中的儿子,真想再去指导他帮助他……
穿越时光隧道,天下不仅有慈母心,更有慈父心——在儿子小时候,傅雷对儿子要求的确很严格,但是,随着儿子的渐长和渐行渐远,随着父亲生命时光的渐行渐短,跟随这本书,你会发现,父亲的心越来越柔软,牵念和自责,反思和忏悔反倒越来越多。可能,这就是血脉吧!这就是人性吧!
是的,“怜子如何不丈夫”?大丈夫既有像白杨树一样伟岸正直铮铮傲骨的一面,也有情系家人,为儿女牵肠挂肚的一面:这才是真人,才是血肉丰满的人。
作为爱子甚于爱己的父亲,傅雷对于儿子的终身大事婚姻状况自然更是倍加关心操心担心。

他爱子,但是不偏子不护子更不惯子,他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站在“中西方文化是有很大差异的”认识高度和“能同艺术家做伴儿,日子过的和平顺适的女子,古往今来寥寥无几”的现实高度,以宽厚长者的姿态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苦口婆心地劝慰儿子“处处要克制些,冷静些,多些宽恕,少些苛责,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多想想别人的长处”,并且痛心地陈说自己脾气暴躁的缺点,恳请儿子深以为戒。
遗憾的是,儿子傅聪与儿媳弥拉最终还是走散了,这也证实了父亲的担心和忧虑。用傅聪的话来说,缘由是“东、西方人秉性差异太大”。令人欣慰的是,父母亲终究没有看到这样不尽人意的现实,否则心头上不知会有多少伤痛和自责忏悔。但其实,更大的伤痛——对傅聪而言,1966年9月3日凌晨,为他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亲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们魂牵梦绕的孩子。
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和遗憾无处不在。要怎样,才能有圆满和完美,恐怕永远没有。“生命不过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甚至,更多时候,它就是一袭褴褛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触目惊心。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甚至,有时候,连背影都不可得。
可是,还好,傅雷呕心沥血培养的儿子傅聪终究成为了“一个性格独特、博学多才、愤世嫉俗的世界闻名的大钢琴家。他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双重叠影:音乐的傅聪和人文的傅聪。音乐的傅聪,充满着诗情画意和幻想,他的琴声中,有一种纯净、质朴以及神幻般的古典美;而作为人文的傅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甚广,学识渊博,直言不讳。他的身上,有着矛盾的两重性:叛逆和顺从;细腻和粗犷;正直与宽容;诗情与悲壮。”
我想,如果阴阳相通,老天有灵,那么九泉之下的父亲傅雷一定是含笑的。他没有死,他一直在,在儿子的性格里,成就里,思念里;在儿子的血脉里,骨髓里,生命里;他就是儿子的一面镜子,永远照着他,照亮着他。

—END—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怜子如何不丈夫 ——读《傅雷家书》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