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大漠边关 雄奇壮美 ——唐代“边塞诗”赏析

大漠边关 雄奇壮美
——唐代“边塞诗”赏析(一)

文:朱和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每当你读到这样的诗句,心头会涌起怎样的感觉?开阔、悠远、雄浑、壮美?我的感觉是眼睛一亮,是一颗心快要跳出嗓子眼,想伸出双臂呐喊一声,想高歌一曲……这就是边塞诗的魅力!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抒发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或反映戍边的艰辛、战争的惨烈,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诗无疑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我将结合部分边塞诗人及诗作,分三篇对边塞诗进行赏析,本文是其中首篇。

我国唐代疆域广大,约1200多万平方公里,西起今天的中亚,东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北接西伯利亚,比今天的版图大得多。从地理上看,整个北方地区属于中温带、寒温带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沙漠、戈壁、雪山、冻土为主,所以黄沙漫天、狂风暴雪、冰天雪地、黑云压城、边关冷月等奇异景象司空见惯,然而在中原人或江南人的眼里却新奇、震撼。独特的自然景观产生独特的美感,激起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也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首豪迈壮美的边塞诗喷薄而出。

说到边塞诗,当首推岑参。岑参自幼遍览史籍,进士及第,两次从军边塞,任安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和判官之职,饱览西域奇丽风光,切身感受将士征戍之苦,这成就了他的诗“意境新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辞采瑰丽”的风格。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不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西域冬天来得早,北风卷地,漫天飞雪,诗人紧接着笔锋一转,严酷的环境突然变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读者精神为之一振,仿佛嗅到梨花的清香。“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六句极言天气的寒冷和将士的艰辛,气氛悲壮,场面阔大。另一首《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用“侧闻”一词引出,并非亲眼所见,正好可以发挥想象。诗人抓住一些具体物象,向读者展现了“水热如煮、鸟不敢飞”“草青鱼肥、白雪旋灭”的奇妙景象。“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以致“燃虏云”、“煎汉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这两首诗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写法也完全不同,前者是写实,后者凭想象而写,但是同样奇丽壮观、有声有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在状物方面同样精彩,“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头两句点明行军的环境:天山、雪峰、湖泊、戈壁滩;紧接着的三句描写飞沙走石的场景,寥寥数语勾勒出环境的险恶,衬托出汉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为封大夫西征壮行。“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该三句运用细节描写,极力渲染天气的严寒和行军的紧张激烈,衬托汉军的兵强马壮、斗志昂扬。“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末三句预祝封大夫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顺势引出,自然而然。这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三句一韵,节奏鲜明,短促有力,就如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夕阳西坠,黄云漫天,雁叫阵阵,雪落纷纷。这是北方冬日特有的景象,有悲凉气息,但更多的是开阔壮美,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是劝慰,豁达豪放,满怀激情,一扫多数送别诗的缠绵忧怨的老调,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媲美。

卢纶《塞下曲六首》也非常有名,其中《月黑雁飞高》、《林暗草惊风》二首尤为脍炙人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首句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描写了当时的情境——月黑风高,大雁惊飞,十分反常,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次句顺势带出,单于趁着夜色仓惶逃遁。军情紧急,怎么办?“欲将轻骑逐”,将领号令追击,勇士整装待发。“大雪满弓刀”,雪花顷刻便落满勇士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寥寥20字,却包含大量信息,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读罢余味无穷。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在状物和叙事方面同样出彩,风吹草动,将军引弓,表现将军的高度警惕和身手敏捷;后两句避实就虚,侧面描写,留下悬念,翌晨揭晓,表现了将军的自信和勇武。

另外李贺的《马诗》也可圈可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的前两句描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景象;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递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富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王维的边塞诗。一般认为王维属山水田园派诗人,其实王维早期也写过近四十首边塞诗,而且有些篇目还相当精彩,例如《使至塞上》、《少年行》、《从军行》、《陇西行》等。唐玄宗开元24年,王维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任河西节度使幕府判官,这段军旅生涯使他得以目睹边塞风物,感受戍边之苦,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使至塞上》最为著名:“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一首五律,首联交代了本次出使的目的(代表朝廷宣慰边关将士)和方向、行程。颔联叙事,诗人以“蓬”、“雁”自况,因为正值春季,见大雁北还,触景生情,又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顿生飘零之感。颈联描写塞外风光: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画面壮阔,意境雄浑;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精妙,巧夺天工,清代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王维才华横溢,诗画兼工,往往“以画入诗”,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正是这样,画面感极强,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对这两句诗进行了精彩点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果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尾联回到叙事,这里用了“燕然勒石”典故,意指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几乎是一笔带过,戛然而止,但读者还沉醉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美中,久久不能自拔!

作者简介
朱和平,安徽和县人,1968年5月生,当涂县某中学高级教师;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大漠边关 雄奇壮美 ——唐代“边塞诗”赏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