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论我所以为的《民国那些人》

我之所以要说我所以为的《民国那些人》是因为看了此书后是从我的主观意识的角度所发出的讯号!为何这么说呢?大抵是因为很认同书中所述观点,但又越过对于书中观点的认同而趋向于我所观察的角度来说的,并将其两者加以关联而说的!
《民国风度》1和2这两本书的修订版原身是《民国那些人》。虽然我只是狗啃式略读了此书,但这本书所阐述的观点是现代生活中:“我们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主要是一种精神的缺失!”在民国时期,曾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离我们相距甚远!如今,我们常叹息于“因材施教、以德树人”的风尚是虚的、是求而不得的、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甚至出现于学生厌学的社会现状,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我常叹息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从小让老师打着、骂着过来的!就是老师这么打着、骂着过来的我们也难有几人会对老师有恩戴或敬仰之心。我以为敬仰之心是指对老师自身抱有一种从心底上的敬佩、尊敬!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现代生活中我们好像缺失了什么东西!难道是因为当今社会上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经济和科技而使之我们丢失了精神上的信仰吗?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德、处事之道、精神文化吗?
刚开始我寥寥看了此书几章节的内容,佩服的我简直五体投地,觉得出书人很有想法,且一致认为他做了极大贡献。句句戳中我的想法!看着看着感动不已,并愤恨当今社会为何这样的人寥寥无几;也不再有几人关注于这种精神传承性上的东西。直至引申到了社会制度的缺陷性上。

于是,带着我对这种精神传承性的东西而欣喜的与朋友分享了这一想法,深谈之后所得结论为:“少数服从多数”。不可否认文化软势力对经济发展、国际地位都有一定影响。可到底还是经济和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力度大!而我开始以一种自发性的惯性思维去想当今社会的缺失现象不免产生一种强压式的思维希望别人也应该去喜欢或关注这种精神传承性的东西这也就体现到了“我们生活中好像缺失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何觉得民国那些人为什么离我们并不遥远又相距甚远”的原因了!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并非人人都喜欢或有意去关注这种东西了!就像很多人都知道学英语好,也都愿意去学。可效果甚微,又有几人能在此展露头角呢?由此我们便日复一日,平庸而过,既不很开心也不很难过。可能不是人人没理想,而是多数人利用经济和科技放荡自我!变得无所事事了。
知识分子的集体失声。我们变得“佛系、与世无求”自我暗示着人生而平等。其实,人,生而不等、平分三六九;优秀的人永远优秀,平凡的人自嘲着“我是什么什么永远得不到的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有没有态度去做。有想法的人想着法子充实自己;平庸的人想着法子偷懒。不是有想法的人光芒太弱照不到他们,影响不到他们,而是他们没有想要去把自己照亮!
我想民国那个大师倍出的时代也是因为有太多人想要照亮自我与他人,所以才如此明亮吧!

我之所以要说我所以为作者的写作会是很幼稚,但是看了以上的文字,我忽然感觉作者的独立思想在青年人身上依然存在着光芒。——把文中的句子改了一下,表达我对作者的一些认同和敬意。
这是一篇读后感,但是笔触却有着杂文的劲道。也许是因为作者在阅读《民国那些人》中也读懂了“那些人”的文化风骨吧?
(赵云翔)

笔名:矛八雅 本名:蒋琳 19岁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论我所以为的《民国那些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