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朝花夕拾》读后感 - 那朵夕拾的朝花

那朵夕拾的朝花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你独自在黯夜中前行
只带着一只笔
在哓哓中落笔成剑
剑花飞处
幻化出离奇的紫光
照见月亮惨白的脸
一朵经年的花捧在大地的手心

这朵花飘落在记忆里,似乎已失去朝花带露的色香。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却并不如别的花一般委顿而消陨,反而在书页间竟自活生生起来,绽放着别样的风采。这就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或缀或作”,用时九个月完成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包括《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共10篇。
这些文章,作者说:“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只记得是这样。”从记忆中抄出的当然不能是带露攀折的。虽少了色香,但毕竟是花。相比他的野草、杂文、小说,我们窥见的是他温情的怀想。
儿时的乐园一一百草园。那里有高大的皂荚树,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还有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突的窜出的叫天子……园里一个小孩子正东跑西窜忙上忙下:一会儿听油蛉唱歌,一会儿听蟋蟀弹琴,一会儿用手按住斑蝥,一会儿又去拔何首乌,一会儿又去摘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又酸又甜。酸酸甜甜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这是鲁迅所有文章中色彩最亮丽的,是他最真性情的表现。百草园在他的笔下充满无限趣味,读来让人悦动。
而阿长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秘地让人不禁对阿长有了好奇。在《阿长与〈三海经〉》中先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沿用别人名字的,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的粗拙女工,却为我做了别人不肯做、不愿做的事一一为我买来了我的第一本最想得到的书《山海经》。她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我感念怀想不已。三十年过去了依然留存在记忆中。
感念怀想的还有“藤野先生”。他给予了我这个弱国子民无私的关怀与帮助。他没有种族界线与偏见,没有私心与冷语,辛勤治学、诲人不倦、严谨踏实做着自己。这样的好先生遇到了就是一辈子。
至于范爱农,一个不被现实所融,一个不能融于现实的直性人,其结局非疯即死。范爱农选择了溺水而死。然而他却是个游水好手,在被从菱荡里找到时,是直立着的。鲁迅先生已不仅仅是在追忆怀想了,更多的是叹息与痛心。他为范爱农写下了三首诗:
《哀范君三章》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这些人和事是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珍品。在那个特定年代,复杂的人性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先生犀利的笔触,触动人性的美好与丑陋,看到的是世态人情。
当读到范爱农死后有人想给她的女儿集一点学费的基金,还只是提议即有族人抢夺保管权,这让我无论如何不能不悲哀了。世道如此!
世道人心是丑陋与虚伪的。《狗猫鼠》中狗与猫对立之可笑,不过是动辄得咎的写照。既已存了不喜之心,那么即使“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是错的。相反“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不错了。”我们的好恶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人之认为自我之觉总是高于动物,其实更多的是虚伪之姿。“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先生之仇猫,仇的是其对弱者的凌辱,对强者的媚态。这何尝是猫呢!
当看到《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我也倍感惊悚,和先生有同感。不过时过境迁,如果先生看到今天社会之风气该做何感想!
在描写世态方面,先生是高手,迎神赛会、无常、衍太太、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的描写具是生动细致,议论更是精到。但我从中看到的是先生的的人生轨迹。
在《琐记》里,记述的是他求学的过程。起因是人前是人,背后是鬼的衍太太。心思邪恶。怂恿我去偷家里的东西,不成就诬陷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卖。这使我惊怕不已,只好“去吧”。到为全城所笑骂的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一一中西学堂。因为学校不能满足先生的更多的求知欲,于是去了南京一所免费学校,名字怪怪的一一似乎叫雷电学堂。但只觉得“乌烟瘴气”,只得走开。这次去了矿路学堂。在这里鲁迅先生接触到了新知识与新思想。新书特别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更是打开了一片天地。毕业后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并未学路矿而是在仙台医专学医。原因我们在《父家的病》中可以知道。鲁迅觉得是庸医夺去了父亲,决心学医来疗救国民的身体。但在医学院看时事片子时,鲁迅先生看到中国人观看日本人杀中国人时那醉酒般的欢呼,不禁“使他的意见却变化了”。从此走上文学呐喊之路。鲁迅先生在他的《呐喊:自序》中说: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他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大业。从小我转向大我。这一切都源于他深刻的自省与洞察。从此他如椽的大笔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不朽篇章。无论时光怎样变换,岁月如何更迭,那朵夕拾的朝花终将以花的姿态永存!

毕书红的这篇读后感着重于对鲁迅的’情’的分析。在《朝花夕拾》里,作者看到的是鲁迅的种种情怀。有温情,有真性情,有亲近社会底层的怜情和感恩之情,有突破国界的文化之情,有深深的友情,有关心国运的民族之情,在这种种人情揭示与世情揭露的行文中,为我们展现出来了具有文人担当的具有家国情怀的,一个有情有义,有心有志,情感丰富而可近的文人形象。
(赵云翔)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朝花夕拾》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