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唐刺史林嵩纪念祠

唐刺史林嵩纪念祠
文/雷大毕

端午节下午,驱车前往霞浦牙城龙亭村梨溪岭,参访慕名已久的“唐刺史林嵩纪念祠”。该祠位于杨家溪至龙亭段通京古驿道的龙亭村,向南约二百米左右的龙赤古道聚仙岭(梨溪岭)之中。

车子停在龙亭村内,沿着一条长约四五百米,宽约三米的硬化水泥道,便到达聚仙岭头。站在岭头的亭阁内,从山下杨家溪方向吹来的清溪风,像有一只温柔的手在抚摸着我的头和脸庞,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恩赐,内心倍感激动!于是躬身坐下,好好地享受!当侧耳于亭柱间,似乎听到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龙亭瀑布,所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它打破山野的寂静,给单独行走在岭上的我增添几分畏惧感,刹那间,孤独与恐惧的心理,一起涌向心头。我索性站起来慢慢地侧耳静听,没想到那巨大的轰鸣声,让我感到有一股雄壮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激励着我,让我忘却一切烦恼!敞开心扉深深地吸一口来自山野的清新空气,真让我心旷神怡!

随着脚步慢慢地向岭下挪动,不时地映入眼帘的有“金狮把口”、“文笔架”、“将军印”、“岩峰”、“玉兔飞跃”、“将军拜仙”、“仙翁坐山”、“玉象峰”、“猴子洞”、“龙洞”等10余个形态逼真的景点,让我目不转睛,总觉得还没看个够!当我尽情地观赏着“仙翁坐山”时,一团云雾从瀑布那头飘过来,让我突感惊讶!便前往瀑布形成的壶口探个究竟?原来,从壶口往下倾泻的溪水形成落差约136米的文、武两条瀑布,瀑水与岩石撞击时所形成的水雾,时而浓,时而淡,把所有的景点都笼在雾海之中。时而像顽皮的孩童露出半脸来;时而隐入雾层中,有时让你措不及防。当你拿起像机要抓拍时,它又含情默默地隐入云雾之中。雾海的变幻莫测,而屹立岭中的聚仙岭随着峡谷溪风的吹拂,若隐若现,宛如蓬莱仙阁,让人留连忘返!相传清乾隆年间,福宁知府、诗人李拔喜欢游名山大川,也曾来到他管辖境内的龙亭关寨,体恤民情,他顺道前来观赏此处景色,他惊叹不已,赋诗一首:“悬崖瀑布似云屯,触石风涛彻远村;疑是骊龙争海底,几回听罢欲销魂!”

在沿着崎岖险峻山岭,即“新娘子下轿岭”,我们手扶着护栏,缓缓地走下了一百多级台阶,便到达目的,但由于岭徒坡度大,我有恐高症,走完这段岭,不仅双腿瘫软,且浑身冒出冷汗,只好坐在祠旁的石凳子上休息,大约十多分钟左右,前来这里上香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有的是来求财;有的是来还愿;有的是祈福……

我真不知道,在这险要之处,村民们为何要把“唐刺史林嵩纪念祠”建到此处?带着这个问题,询问了祠内管理人员陈先生。据介绍此前在这岭旁的岩洞下,有一天然的小凹坑,民众都叫它为“留云洞”,民众以洞里岩石为神龛,供奉着一块简易的石刻土地公石神像,村民和路人为了家人一年四季平安,时常来这里焚香祈愿等。民间口口相传说林嵩一生行善,去世后成为龙亭、梨溪一带的本土神主,而洞里所奉祀的福德正神土地公,便是岭下梨溪畔“梨花草堂”的堂主林嵩的化身。

“茅舍庐前涧雾边,月新潭里钓鱼先;聚岩岭上苍烟起,道界神坛奉祀仙”。为此民众对土地公敬仰与膜拜远播霞鼎两县市及浙江省南部地区,每每逢年过节及农历二月二,这里人山人海……为了让前来上香的信众安全,在九十年代初,村民们自筹资金,对原来的石洞进行拓宽改建,一座悬山顶结构的土地庙屹立于岭中,取名为“唐刺史林嵩纪念祠”。那么,这位土地公神主的林嵩是何许人也?

据《霞浦县志》、《赤岸林氏族谱》等记载,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雄飞),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人)。生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在太姥山西脉的灵山结庐,刻苦自学。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赴长安应进士科试,以《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文,一举“显登上第”,誉满京城,成为继薛令之之后,福建闽东地区最享盛名的“掇巍科”者,也是成为今霞浦县境域的第一位进士。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林嵩被授职秘书正字后,荣归故里,率领故里众乡亲兴建其少年读书时,深受其害的梨溪桥。他慷慨出资造桥修路,造福一方,深受乡民赞赏与爱戴。时任福建省观察使的李晦非常赞赏林嵩的才华,称赞其曰:“气擅琳琅,学勤经纬,禀山川之秀气,占闽省之全材”。由于他对林嵩的推崇,特以上表,奏请皇上更改林嵩的故乡之旧名。

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唐僖宗皇帝诏准,下旨改“赤岸”乡为“劝儒”,里名为“擢秀”,命县令给林嵩家乡“蠲免一门征徭,历代子孙永传遗荫”,并在东、南二门树立华表,建造“桂枝亭”,亭内立碑,李晦亲作碑记,以昭光宠。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由于林嵩不愿与义军为敌,为此,他束装归故里。在寂寞的生活中,为排遣愁怀,常与后岐道士陈蓬诗文交流,时常出对子题楹联,陈蓬一副: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而林嵩一副:“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这两副楹联的出现,一举获得了“中国楹联之师”的美称。他除了和陈蓬对对子,写诗作词外,还纵情山水,多次沿着通京古道游览太姥山,并撰写了《太姥山记》一文,还在太姥山麓修建蓝溪桥。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陈岩任福建观察使,延聘林嵩为团练巡检官。他“秉公赞理,举贤翊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久,转为度支使,仍尽心竭力,理财节用。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后,唐朝廷返都,林嵩被召回,任《毛诗》博士,后出任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

林嵩晚年无意仕途,辞官回家,先在离家不远的岱村(在今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境内),以整理旧书籍为主。后迁移至梨溪(今为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梨溪自然村)溪畔种梨树、筑草堂,并把草堂取名为“梨花草堂”。据民国《霞浦县志·名胜》对“梨花草堂”的地理环境记载:“上有飞瀑,下有梨溪,风景甚佳”。他就在梨溪畔过着清闲且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正如他所赋《赠天台王处士.七律》一诗所言:“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茶烟岩外云初起,新月潭心钓未收。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林嵩于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逝世,享年96 岁。身后留有诗集、赋集各一卷,但经五代、元末及清初迁界移民、战乱等,大部分诗文已失散。现在仅可从北宋欧阳修等的《新唐书·艺文志》找到所著词赋卷目;清初康熙《全唐诗》中也有他所撰写的《赠天台五处土.七律》诗一首;从清《全唐文》中,也收入他所撰《周朴诗集序》一文,并从明、清至民国诸志书的《艺文志》中,也仅找到他所撰《太姥山记》一文。另有诗三首(七古、七律、五律各一首)被收入民国霞浦溪西《林氏宗谱》中。

当我品读着林嵩所撰写的诗文,从文中总能品味到他当年读书勤奋刻苦的时光。千百年来,他为人善良,为官清廉的品德,得到林氏后裔的传承,同时也感化和激励着霞浦境内民众奋发图强、读书积善,为创造和谐宜居的滨海新城而不断努力着!

作者简介:雷大毕,男,畲族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唐刺史林嵩纪念祠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