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盛夏话木屐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范洪祥|盛夏话木屐

木屐,也叫木板拖鞋,就是用1.5公分左右厚的木板依照穿者脚底的长短,在木板上画出脚底大小尺寸,然后用木锯子把脚样底木板锯下来,再找一块稍厚的帆布或橡胶带剪成条形状,将条形状折成拱形用铁钉在靠木板鞋底前的两头边钉住,这木板拖鞋就成功了。

这木板拖鞋制作方便,简单实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经济困难的年代里,曾经在社会上流行了一段时期。每每入夏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穿着木屐行走在街巷之间,木屐踏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石板路上,发出趿拉趿拉很有规则的音响,形成了当年盛夏木屐特有的风景线。

有文献记载,这种木屐是中国人发明的,且国人穿木屐已有30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穿屐者已普遍,据说孔子当年就穿过木屐。《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论语隐义注》:“孔子至蔡,解于客舍,入夜,有取孔子一只屐去,盗者置屐于受盗家。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异”。

吴越时期,木屐也已流行,据说吴王夫曾给西施造了一条“响屐廊”,成排的陶缸埋在梁画栋的长廊下,廊上铺设木板,脚着精美木屐的西施,在长廊翩然起舞,木屐敲击着长廊木板,铿然有声,连佩叮当作响,夫差为之神魂颠倒。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

西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汉人纷纷南迁,穿木屐这一穿着文化也先后陆续传入粤东客家地区。旧时女子出嫁,要带一双鞋一双屐去。汉晋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男女以穿着木屐为尚,在东汉首都洛阳,还流行一种习俗,新娘出嫁,嫁妆之中必备有木屐,考究者还在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绳为系。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

唐代时,著名诗人李白也已穿着木屐,脚着木屐游山玩水。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个“屐”就是木拖鞋,想着诗仙趿拉着趿拉板在浓荫的山径迂行,我的脑海里便会勾画出一幅诗人穿着木屐的“山行图”来,着实有趣。 

旧时,粤东的客家人常穿“木屐”。因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气温高,雨季长,春夏间高温多湿,穿着木屐可避湿,洗澡后穿上它即刻就干,尤其适合于夏季纳凉,故人们喜欢穿它。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粤东的客家人依然有很多人穿,城镇多有专营木屐生意的店铺,生意兴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生长在嘉兴水乡农村小集镇,童年时穿过多年的木屐,在穿木屐之前大都是光着脚的。那时,物质匮乏,生活贫困,我兄弟姐妹多,连一双简单的木屐都穿不起,入夏后,我是整天赤着一双脚丫与农家孩子们在泥地里踩来踩去。

那时农村很少看到有水泥地,都是泥地皮,光脚走路软软的,感觉挺不错。后来,发觉泥地皮上逐渐铺上小石子或石块,光脚走路石块地面温度很高,地面发烫,还会碰到一些坚硬的碎瓦片、铁丝,脚底被硬坚的东西刮伤。父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才决定为我们几个孩子各做一双木屐。

当时父亲给我们画了脚印,找了坚实的板子,用锯子锯成几段,再拿着尺子一个一个地量好我们脚的尺寸,在板子上勾画好脚型后,父亲便开始凿制。木头的鞋底样做好了,就为木鞋底选取一道寸余宽帆布或橡胶跨鞋底两端,铁钉钉牢,一双木拖鞋就制作完成了。后来,我与兄妹学着自己制作,从当地一家农机厂找来废弃的转动马达的帆布带,剪成拱形条状跨鞋底两端用钉钉住,做得与父亲的质量差不多。

那时,在炽热的夏天,人们只要不出远门,不走什么坑坑洼洼的路,便喜欢拖着这么一双木屐到处走。找个阴凉的树丛中或竹园里坐着聊会儿天。聊完天穿上木拖鞋,伸个懒腰,趿拉而去。也有的男士把木拖鞋一脱,垫在屁股下,打牌,下象棋;妇女们则是结毛衣,纳鞋底。任凭骄阳在树阴外肆虐,有人玩乏了,便把木拖鞋当枕,在习习凉风中呼呼睡去。

那时,在没有袜子穿的年代里,我爱光着脚穿木屐。就是后来有袜子穿了,我也爱光脚穿木屐。这样穿木屐干爽,凉快,透气,洗脚也非常方便。即使是下雨天,木屐也能“哗哗”地蹚过满是雨水的地面,任雨水漫过脚面,率性、随意、舒服。那时,从每年的6月初穿到10月中旬,一年中木屐穿了将尽三四个月。

那时,我特别喜欢戏水,可以这么说,整个夏季学校放假的时光差不多是在水里打发掉的,从床上爬起来,就往河边跑,穿着木拖鞋不跟脚,就在手里拎着,木拖鞋是必不可少的玩水道具。岸边,把手中的木拖鞋往河里一抛,能抛多远就抛多远,然后,脱掉短裤头,一跃入水。拖鞋就是水上漂浮的目标,边游边翘头寻找,在岸上,目标一目了然,可在水中,感觉完全不同了,拖鞋随着水波晃动着,就在你身处不远,却视而不见,急得岸边的同伴,大呼小叫,纵身跳入水中助阵,捞到,抓起,用力再抛出去,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木拖鞋是夏日的产物。后来,有一年冬,我跟着大人去集镇上的浴室洗澡,在热气腾腾的浴室里,到处都是零散的木拖鞋的身影,一位老师傅用铁钩子满地钩鞋,把它们聚拢一起。木拖鞋都是同一个型号,我的脚伸进去,幸好有鞋带阻拦,否则,不知要伸到何处呢。木拖鞋在浴室里趿拉着,声音似乎格外地温暖,多年后,每每我忆及浴室的情景时,耳边总会想起木拖鞋的趿拉声。

在生活非常贫困的年代,老百姓对生活要求很低,一分钱想花二分用,艰苦朴素习惯了,没有办法,没有能力过高的讲究,木拖鞋不花钱自己做。后来,有不少生产厂家生产了带有颜色和图案的木拖鞋,还上了油漆,色泽光亮好看,价钱也不贵,这时我家也开始从商店里购买有颜色和图案木拖鞋,显示能够跟着时代的节拍。自从有了自制和购买的木拖鞋后,也就从此告别了盛夏光脚的历史。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制鞋业的发展,市场上开始有各式海绵、泡沫、塑料或橡胶风凉拖鞋,开始的塑料拖鞋好多是用废塑料制成的,既硬又有点难闻的化学气味,后来非木质的风凉拖鞋从硬底到软底,从单色到多色,从平式底邦到高式底邦,从无搭攀到有搭攀,花样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琳琅满目的各式非木制的塑料或橡胶风凉拖鞋的出现,逐步代替了木屐,木屐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当年曾为普遍流行、高贵的木屐,被历史发展所淘汰,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成为现实。

但是,木屐,在华夏文明中趿拉而来,回响在历史的天空里,我估计在偏远的乡村,一定还有袅袅的余音。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盛夏话木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