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咖啡公社》影评:佐证不够,力道不够 -又名《咖啡爱情》

这是伍迪艾伦的第一部由数位摄影机拍摄的电影,相信大家看完也可以感受到这样做后面的动机,投身在电影业五十余年,每年都编导一部,无论是本身年纪还是资历,明显他已是一位老人了。在《咖啡爱情》中充满着无比的感慨,电影最后停留在男主角面对过往的留念,那种孤寂无奈的感觉,而不是像《午夜巴黎》那样给了较为正向的结尾。

.

从电影一开始,就可以看到伍迪这次对在美术、服装、摄影,整个视觉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跟他过去的电影比起来,是非常新奇的。摄影上明显的看出片中长镜头的运用,或是大幅度的运镜,出现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并不是太常见,在服装的讲究下,不难看到大量色彩填满画面,彻底想重现出当时的好莱坞,且这次的男女主角设定极为年轻。以上的改变,我想应该跟他决定拍电视剧是相同的思维,在《咖啡爱情》中的故事,又是挖出自己内心的一段过去,或许改变是为了这部电影对老年的他产生不少感触,或是他将此设为突破,也许《咖啡爱情》只是个开始呢!

.

无疑《咖啡爱情》是伍迪艾伦继《蓝色茉莉》后最棒的作品,故事方向非常明确,他很清楚这故事会怎么走、怎么结束,在结构上相当丰富且大部分明确。

.

电影的缺点

.

〔演员〕

我要讲的是克莉丝汀史都华,她在电影中的角色极为重要,戏份仅占 1 / 3,但是她几乎占了左右电影关键的全部,所以她必须在少量戏份中抓住观众所有的注意力。若切三段来看,第一段里的薇妮应该是具有强烈吸引力,在好莱坞名流至上的世界中,独具个人特色,那种年轻有活力但又有因故事安排有所隐藏的小神秘感。

而第二段应是她最混乱的时候,一方面正在疯狂热恋期,另一方面却又过着双重日子,无法决定该如何选择,这时候的她应该是充满着不知所措及迷茫。

而第三段的她则是拥有大改变,整个人摇身一变,姿态、眼神、说话语态都该拥有幅度不小的改变。

可惜以上提及的她都没有表现的好,尤其越往后越无法令人信服,她仍然是前段的那个薇妮。我很喜欢剧本的设定,让薇妮在后段有大改变,但只靠男主角单单一句话形容,史都华没有做出反差的表演,实在无法令我接受。

.

〔剧本〕(提及剧情)

收先,我认为伍迪艾伦在此片中对于时间流逝的处理,并没有太出色,电影拥有大量的第三人称旁白讲述剧情,我认为这个剧本到后半段已经过度沉溺在此了(无论是旁白还是对白)。因为它会造成观众并没有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只是在听导演「讲故事」,就如同中段我们相当清楚的听到旁白说:「班结婚了」,没过一阵子,就出现一场班在夜店里的戏,在五分钟内,就出现了三句对白问起班的老婆,OK,我了解这告知了观众老婆在此时与班的关系并不如往常密切。但是这仅仅是文字,今天这是一部电影,应该不可以仅是文字或口语上的传递讯息,若我们将声音去除,这些影像带给了观众什么?或是说,它的还能传递什么感觉给观众?故事的层次观众吸收到了,但影像上要如何配合剧情做出不同层次,以及让观众的感觉有所跟着变动,这是我认为伍迪这次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

另一个例子就是我认为他放了过多的篇幅在非必要的情节上,如后半段讲述的哥哥,故事一直延伸到姊姊家庭以及父母,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就在思考,伍迪是想要讲哥哥这条线,还是要讲全家,而那又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里的目的并不明确,最后又讲的不明不白的就没了,因此我认定他主要用意是时间推动的呈现。但老实说,这一大段,邻居怎么样、姊姊老公怎么样,对故事最后又有何影响?这些零碎的情节无法组成一个电影主轴的一块零件。与其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堆积一个时间象征性的东西,还不如简洁点,将剩下时间创作更多时间象征性的代表桥段,更容易把使观众信服,且加深观众最后可能有的感慨。

.

承接上段,结局的出现缺少足够证据表现角色心理状态,宛如「加油到一半就踩油门走了」,最后一场戏也没有什么影像叙述,因此,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结局,到最后一个镜头我才确定他方向要这样走,但很快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没了,我喜欢最后他营造出的无奈感,但就在最后一场戏的处理,使原本可再更强烈触动我,下一秒就不见了,这就像是「猛踩油门后煞车」。但我想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后段对时间的佐证不足。

.

7/10

电影爽度:6 故事剧情:7 气氛营造:9 演技表现:7 题材鲜度:7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咖啡公社》影评:佐证不够,力道不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