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江畔独步寻幽

江畔独步寻幽

红云

  初冬的雨冷清清的,天空灰濛濛的,周遭嘈杂无绪,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索性偷得浮生半日闲,信步来到江边。但见江水悠悠,偶有江船驶过,腾起一排排细浪温柔地拍打着堤岸;北山一片苍茫,山形若隐若现。脑海里浮现出朱熹神游泗水之滨的样子,“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又仿佛聆听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远眺北山之下北岩书院,程颐、朱熹不是来此仙游过吗?何不过江探幽寻古一番呢?这样想着,不觉来到糠壳湾码头,上前询问能否过江,船夫答随时可横渡过江。因为是冬天又逢冷雨,过江人极少,就我一个客人,船夫立马跳上船放绳起锚,船如一叶轻舟划到江心,江面开阔而平静,不一会儿已到北山脚下。

踏着北山新修的沿江小路,撑起雨伞徐徐前行,但见青山隐隐,北岩的亭台楼阁在半山眺望着对岸。拾级而上,一座大石门矗立眼前,上书云“北岩仙境”,由此进入程朱理学胜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儒雅清秀的理学大师程颐,他目光望向长江和乌江欲说还休。曾经这里掀起的理学思潮,如长江之水,奔腾不息,最终以其教育和理学的卓越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程颐被贬为涪州编管,栖身于北岩普净禅院,在北岩的石洞中点《易》立说,历时6载,写出理学代表作《易传》。南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学说,形成了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名的“程朱理学”。

由于程颐是理学界的权威,担任过皇帝老师,名声很大,他的到来使北岩顿时蓬荜生辉,并吸引众多学子纷纷来涪,聆听他论经讲道。一时间,云集的求学者,“正堂容不尽,环院门而观听者,盖数百计”。

行至一处天然崖壁下,清晰可辨“北岩仙境”、“钩深堂”等字迹。“钩深堂”是同样遭贬的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写。来到北岩后,被程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深深打动,欣然提笔,将其讲学堂题名为“钩深堂”。他不仅与程颐谈经论史,探讨学问,还共同讲学。

石岩高处,有题:“官守当为斯民造福;臣心誓与此水同清”。一个为百姓着想,廉洁奉公的清官形象迎面而来。

朱熹的《北岩题壁》最为有名:“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诗句大气磅礴,盛赞程颐理学的博大精深,也宣扬了他以理为“本”的哲学思想,意境幽深。

往前是一块平地,但却有数巨石耸立于此,上凿有梯步,却不知何用。巨石旁有方砚形池,即洗墨池,相传为黄庭坚当年题“钩深堂”后洗砚于此而得名。遥想那是怎样的一池墨香,熏陶着涪州学子们齐来北岩聆听圣人说理。

一代文风兴起,涪州学子纷纷研读《易经》,学风昌盛,以清朝为例,有进士35人,位居四川各州府之首。在众多人才中出现很多贤良忠臣、文学家、史学家,更有周煌、石彦恬等学者、书法家。他们在这里沐浴程朱理学的阳光茁壮成长,为北岩圣地增添光芒。

继续往前,仍是一面石壁,壁上凿有一洞门,即是点易洞。点易洞因我国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曾在此地点注《易经》而得名,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石洞坐北向南,背岩面江,洞朝涪城。高4米、宽3.8米、深2.2米。“点易洞”三个大字深刻于门洞上方,散发着易理光芒。洞内正壁,程颐塑像目光深邃,庄重肃穆,似乎仍沉浸在易海理学之中。

观澜阁位于点易洞前,凭栏远眺,滔滔长江,一览无余;山川城郭,尽收眼底。读画廊是一段长一百多米的石壁长廊,岩上树影扶疏,古藤悬垂;岩下曲廊幽径,水鸣琴颤。

园中还有碧云亭、致远亭、三畏斋、三仙楼、四贤堂、北岩书院、流杯池等遗迹。

探幽寻古不尽,不觉天色已晚,雾气渐浓,出了园子疾速下山。再回首,北岩已淹没在傍晚的浓雾之中,程朱理学的先贤们似乎仍在北岩书院继续说理论道。所幸我们生在涪州,每天和先贤对望,也能熏陶一二。

这篇游记记录了作者游览涪州北山的经历。移步换景中,介绍了北山上的人文景观与涪州的历史文化,让读者知道了涪州北山与程朱理学的渊源。(赵云翔)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江畔独步寻幽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