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四)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四)

张建平

一.

大约在7、8年前转入道家的学习与领悟,也是来自天意。在一个黑夜,看到灯火斑斓中的倒影,一些时事与政局就突然领悟了,那个时候,网络弥漫着人们欣喜与希望,人们觉得太阳是为他们而升起来的,好像一切都是固定向好的,未来的色彩充斥着鲜艳。我当时在“研究”经济,当然,不可称为研究,只能说兴趣。因为我不在这个行业里,只不过读了一些早期的马克思与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观点观念。经济,并不取决于经济本身。

那个黑夜事物与白天看到的不一样,那是一团剪影。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所谓“客观”如果无法真实看到一件事物整体的原貌,恐怕就是主观。而主观恰恰是人们最擅长的,碧如“梦”、梦想。如何透过黑夜来看到一个事物的根本本质,与真实的性质内在,其实,就是我们如何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基本的判定方法。但实际上,人喜欢梦幻般地活着,来享受梦境里的幸福与快乐色彩。向往,就是这样一种感性的方向选择姿态,在唯心中,建立了信任感与自信心。不必过多讨论的是,信任与信心,并不长久存在。

很早看《道德经》的时候,只不过是文本概念的东西。其实,很难懂,语言就是这样,古代汉语应对现代汉语的认知方法是一词多意。这个一词多意就要了文学与哲学的命,你无法真实知道老子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些什么,后人的任何解构同样是一种主观的见解而已。而古代汉语的句式需要展开,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支撑,而后,解释其思想精华。“道”在“道德经”开篇就建立了一个本质的主题。两千多年了,后人们在其中的迷宫转悠,总想着入道升华到一定境界。可以肯定地讲,几乎无人能够领悟,后人恐怕就两个人领悟了老子先生,一个庄子,孙子算半个,孔子也算半个。

老子的道家思想,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茎,其精髓在于建立了一种人生观“真善美”。这个顺序是容不得错位的。层层递进,为何人的发展越来越“假善”,是因为无真,不知真实真正的东西是什么。后来的唯物论的猖獗,心为物役,眼睛被物质蒙蔽了,事物的内核越来越复杂,所以,就有了迷障。

我的感悟力不是很强,都是唯心论而已。在研读《道德经》这么多年,真是不敢多言。来回看,从德经倒回来思想与感悟,便有了些许收获。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整体性的思维阐述,它把眼界建立在本质真实的思路上,来决定鲜明的主题。开篇就告诉你“道”的真实性所在,却不是你用任何概念与语言所能够理解的,能够阐述的。你要把《道德经》整部书看透,看完,然后,进入一种精神层面的实质,来看待世界、人生、国家、经济、政治、男人与女人、军事兵法、最后,就是人与一切最合理的关系。

我不会讲“道”。等我都讲完了,道自然存在。我讲“无为”。这个概念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最排斥的内核。无为,是个“道”的方法论。千百年来,那些寻道之人,讲这个,讲的嘴都烂了,东扯西扯,结果给道家来了一个消极的定论,实在是忽悠我们自己这样一个最伟大的哲学初始。

“无为”。很多所谓的大家从字面解释,是不做事。这个“为”论为“做”。而后,他们难以对道德经自圆其说,因为,道德经既是宏观的思想学,又是方法论。因而,不知是谁,来了一句“无为无不为”,乖乖的,来了一句绕口令,照实把中国文化弄惨了。

这个“为”在古汉语里,还可做副词用,即“为了什么”“目标”。个人有个判断,不应读“二声”应读“四声”。无为,即人们在做事、思想与判断的时候,不应设定什么目标,你不为了什么目的而去行事的本质,才是真,才可能是人作为人的根本实在与存在。无为,就是不事先确定什么目标,好好活着,活出你自己人生的真意。一有目标,就会有局限,局限越多,各个方面限定你的存在,自由越少,人生活着就痛苦。

开始,我也不理解,慢慢的看这个世界与社会人们的窘境,大都为了生存,碾压着,消解他人与自己的存在。越来越虚伪,越来越狡诈,距离真实与“真”越来来越远。发现是欲望目标之心过重,沉重的负荷,让人生越来越虚幻,轻易就归入虚无的,人生无意义的境界。这就很有意思了,又回溯到本源,人的无意义性。实际上,是你最终求真的过程,觉醒到这个层面。当我们有一天,真实觉悟到人生无意义的时刻,你将会发现本我就有了,这个本我是切实体察人的本性所在,并在宏观的境界里,建立你更好的存在。为何,不从开始就认定人生无意义?

把“无为”深刻理解了。这个方法论是“德经”的精髓。顺其自然,也就真理解了。不要有什么强加的目标与目的性,自然而然。自然界有目标吗?下雨有目的吗?风有去处吗?没有,什么都没有。人这个自作多情的动物,非要给自然强加进目的性,它不以你的意志存在而存在,干涉自然多了,不顺从自然客观规律,报应一定来,一定大。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一样。

做一件事,也是如此。不要超出人的能力的付出,人,也就这么点能力,肉身也就这点东西,只不过思想与境界无穷大。你虚妄设定一个目标,绑架他人,跟你一起痛苦、受罪,你既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无法左右事物真实的逻辑规律,也无法左右人性这个本质,因欲望驱使的虚假性,在蒙蔽眼界的同时无形制造了诸多罪孽。

人,向来是看不到、得不到那个东西,才会因好奇心驱使,努力得到。得到后的失望感便会接撞而来。又再去寻求新鲜的东西。循环往复。为了什么,也是如此,为了这,为了那,最终,没有属于自身的一点东西。这就与佛教呼应了,一场空而已。死后,什么也带不走。

不去为了什么,而更好,真心喜爱地做一件自己本来、天意、天生就喜爱做的事物。就会快乐地,从精神层面升华出使命感,从而,决定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无想、无念、无悔的独立性,也就自然形成。空明而清晰的存在本质,就在这个层面形成你自身独特的价值感。不以目的存在,而享受一个本我的人生,或许,意义也就自然生成。

从《道德经》开始的思维与感悟,进入人的博大境界意义,非同一般。

二、

我理解痛苦的方式,是从不感觉痛苦。相信一种悠远的心灵感应,来面对某个人,面对这个世界。当然,我深深喜欢的人,从不需要语言。

一旦,造化,开始起着先验的作用,那么,这个世界对于我开始的理解,就像今天的闷热,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当你感觉很苦恼的时候,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本来的存在意义,就是因为你的存在。取决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天,会没有距离的因素,并在同一个自然里接受命运,甚至接受痛苦。可以来向往的远方的寄托,冥想所抵达的地方,在那里,有真实的生命,值得珍惜的东西。

不用被动地,鼓起勇气,来接受任何,毕竟是人所能够赋予的部分,我仍然认为这也是人的造化之一,而幸运,在其中构建了一个圆满的空间。所以,不应该有无聊感,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空泛,可以,让生命坚实起来的能量,就很可能在于我们认知事物的深度,从中,真实的爱意,你要首先发现出什么是真这样的美好事物。

纯粹的真,是不需要外物的。唯有当我们领略爱的时分,那是一种空状的充实感,于是,希望就生成在远方的痛苦阻拦之物。

你去阅读吧,找一本好书。

任何感悟时间与判断时间的企图,都是痛苦的根源。你要学会固化属于你的一种经验,即,我们不应该只存有美好的记忆,应该让记忆经常展现在眼前。人生,如果短暂的只剩下记忆的话,将是我更加绝望地对自己深深的极不公平。

有时候,我很怕一种结果,就是我即便做了很多事,但当我要死的那一瞬,我忽然醒悟这一生什么都没做,或者还很想去做一件什么事,不得善终。当然,现在已经如此认为,他人认为我没做什么事,我从不纠结。但,你又完全不同。

你一定要去思考,找到轮回的真相。

一旦,我要告诉你,这个社会的悲苍随后而来,我是不忍的。但我还是铁了心的要告诉你真相,做一些心理准备。崩溃与坍塌,并不因我而起,它也同样来临。因为,我阻挠过,关切地呼吁过,由此,开始了准备。而你不一样,你是热望的、善良的,充满着对于这个社会希望性的途径。我们因宏观境界开始的“分道扬镳”会不会随着你的失落感,而形成彼此更为成熟的理解?我把这种关系,看做真实的天意。

从我觉察到一种可能的时候,也就有了长远的信念。这种可能是天作之合。我始终在感动天,所以,天不会辜负于我。比较奇妙的是,天始终无言,我也无言,在一种默契里,完成守望。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四)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