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三)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三)

原创 秋色文学

一.

取悦大众,是一种明星式的哗众取宠效应,毋庸置疑,它会带来些许好处,起码构建在虚荣心层次上的满足感,在暂短的相应时间内给人生以激情。观察范冰冰就是很有意思的角度,她喜欢哪种经历过苦楚之后的热烈吹捧感,所以,从励志的某个角度看,对于她的起起伏伏对于生存的经验也会得到启发,但这种启发是肤浅有限的,因为,她转而受到人为的操纵,这种被操纵的深层次感觉,恐怕只有她自身真实经历与情感纠结深有感触。我无暇评价她与李晨的关系问题,这不值的关注,因为,从这个关联的开始就隐含了最大的危机,利益与官僚的苟合,弱者败。如果,可能做个强者的话,就会首先回避被操纵的难堪境地。这也只是良好愿望而已,从当今的社会利益博弈来看,不被操纵,你一定不会取得相应的利益。

人们,大都喜欢热烈欢呼表象。

文学写作,同样面临这个即奇妙又可叹的境地,不能说假话的是,写的文章不能没人读,哪怕再烂的文章总要有回馈。点赞多了,总有一些虚荣的满足,或者会在文本上产生一种错觉:啊,我是一个当今中国很不错的作家了?这同样塑造了某种值得玩味的写作激情。但请注意,是写作,而不是文学创作。那种写作本身在各级作协机构以及出版、纸媒上,得到更多的写作文本表象的作品特征。但我从来不看,也不值得看,所以,我并没有特意寻找的评价素材,没有讨论的必要。

文学经典的范畴,涵盖了读者与文学创作的基本问题。这个经典只能由文学史给出解答。由此,世界文学的历史作家的作品,才可能具有可靠的文学说服力。除此之外,就是利益的被操纵者所写的当下那些文字,与其读了很多,读自己的满足一下虚荣心,读岁月静好的满足逃避的感性支撑,便再无其他。也与文学创作无关。世界文学史中伟大作家的文学经验是建立在反抗的潜意识里,完全谢绝所有的被操纵,包括读者的“操纵”。用一种精神与心灵自由的抵达方向,唯有的不采取博弈的方式,建立创作的基调。在主题上,给予启蒙与价值观阐述的深切必然。

二.

越来越理解人性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善恶交织在一起,变化多端。总看“好的”一面,经常让人失望,陷入狭隘的境地里,自满自足也不是不可。不过,中国人喜欢讲是非,喜欢很清易就去评价一个人,也在其中诸多奇妙的让人很不解的变化,如20岁看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始终在看一个人,一定有着诸多变化。我们怪罪了时间性是“杀手”,也不尽然,不过是经历的事多了,眼界不同而已。实际上,中国人两千年的人性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些个实质的老玩意,老子都有了定论。因而,老道的庄子说,对于人与事最好只评不议,因为,人就是善恶叠加的动物,无法真实深刻地来总结议论,尤其好坏是非,议来议去,就是那么点利益多少的问题,给你的利益多了,你就会认为他好,他给某人的利益很少了,或者对于那人有不利,一定是被评论的坏处多。人在表象上,一贯是“君子”的,而背后你没看到的东西,一定很多,会很龌龊。包括我在内,所以,这就是人性。你的是,就是他的非。

我大概读懂了庄子的一部分后,极少评价什么人,尤其身边的人,接触到的人,因为,我不能建立一个尺度,一种客观的判断标准,这种客观是不应该以我的存在为存在的。这就难了,评论来评论去,多少年之后,你又变了,很是打自己耳光。人,这一辈子,很短暂,最好从年轻时代就建立一个坚实的长远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让观念深入灵魂,并有效地树立好自己的道德尺度。否则,每过一个时期,你就要否定自己,否定来否定去,全是别人的灌输给你的观念,而后,又在现实实践里否定了他人与时间,你经历的时间就白白浪费。

从小到大,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变来变去,毫无根茎。这就是虚无的基本内涵。中国人的历史是白茫茫一片,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至于未来,我从不敏感,那是某种热情驱使的感性内核,论为愿望比较恰当,也无法多说,因为,理性的考量是逻辑推演。感性总在变,所以,又是变数,绝大部分人其实是渺茫一片。就唯物论而言,也并非乐观,历史的解译从来并不理性逻辑,并不见得,你今天能够开上车,明天就一定能开上飞机,下一代就一定比你好?多看看中国历史,也好好看看世界历史的好处是,人类总是极少极少一部分人在承受着人性的恶果,坚韧向前走着探索,而大部分人一般是最终回转过去,进入历史轮回。

三.

我发现,从虚无,进入绝望,而后,潜意识里的本性的东西,就是某种对于自我希望的真实产生。这与他人与这个世界无关。很可能与宗教、哲学发生了密切的关联。由此一来,看世界,看待人这个问题,就多了很多的味道,不敢言是趣味,因为,一旦趣味性产生,人这个东西,就都消解了,更加进入无意义,这是神的境界,还是与我无关。而且,在那些哲学家看来,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应该是主观能动性的,需要一些报偿,利益是物质的,对于理性的极大满足感,来自精神。

关乎自我的希望,来自先天的夙愿。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本质肯定。自信的所在,在于认清这个虚幻的世界本质之后,人生的虚无感体验,进入意志的层面,这种意志同样是神性的某种感召。应该可以理解的是,人的意识起点,大都来源唯心主义的良知,所谓,唯物主义,无非是建立在物欲层面的某些判断而已。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经验判断,也大抵如此,从唯心开始的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决定了世界观。西方哲学界,在唯心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用唯心构建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这就是哲学体系的最先产生。

四.

当奇妙的情感去决定一切的时候,我应该报以悲悯。

也就是我越来越感到,绝望,轻易就进入了悲悯的境界。悲悯是对宏观的人类与人性认知,没有原因的,不由自主的心底产生。他作用在你的本性认知上。人生,其实真的很可怜,也可叹,可怜的,就可能产生仇恨。所以,我也可怜仇恨。

而情感的源头,来自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潜意识认知,受所经历的教育支配。因而,一旦受教育影响支配,我就不会很轻易相信情感这个东西。

如对于毛泽东先生的情感,崇毛的与恨毛的,都很有立场性的情感缘由。而且,不明所以的是,当把自身精神的独立意识,建立在所受教育的这个并不值得信任的环节上,得出的结论,很可能都是情绪上的东西。你所接受的,仍然是这样一种精神输出:把境界,放在一个点上了,并没有放在中国历史的线径上。而这个点,只满足了你一些实则经不起推敲的精神满足上。

在近期某个节日,发生了一起很有意思的事。某个其实有着相当长网友关系的女人,在微信里发了圈,她富有激情地说:没有某某,就没有新中国。我这人向来不应景,不懂得什么社会情感,就来了句:没有某某,我依然存在。

结果,惹的人家很不高兴,想象中会很愤怒。这个时候恰是体现正能量的时候,你要歌颂,你要卖弄一下可叹的情感,起码,伟人向来需要大众的情感,便于操纵。而,我是没有正能量的,我只需要深刻就够了,也就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

她在微信里,给我来了这样一句:

“我毙了你”随后,把我拉黑。

乖乖的,吓了我一跳。吓一跳,是因为我突然看到某种东西的还魂。暴力意识的最终决定一切的文革思维,实在让人担心。就毛精神底蕴而言,也无非这个逻辑思路,不同道者,即灭之,也是中国文化内核里最为深层的东西,唯物论者最终的手段就是灭身,再无其他。这就可以理解了,对于毛有着深深情感的人,所真实崇尚的还是强者思维里的消灭异己。

这个世界,强者极少。包括毛本人晚年的时候,终于无所依靠。人,就是如此的命运,还要来天定,你没有那个永动的能量,来承载这个世界。把情感问题,认识清楚了,就不会产生崇拜的情结。人,是不能来崇拜的,一旦,你看到了他背后的一面。崇拜,寓意着愚昧,当然,愚昧是人的本然之一。至于,很多人需要崇拜他人,来解决自身的寄托问题,也还是情感的一部分。如我这般,愿意享受孤独的人,也就另当别论了。

尼采的精神体验是:我,崇拜我自己。也就是说,他才能影响世界。

公众号ID :Qiuse_Literature

精选留言

戴长鑫

读后之感:这样的表白,没有把握,没有自信,是很难很难做得到的。层层递进,细细分解,既解释了现象,又严肃认真的作了自我剖析……这样中肯的评价和说理,已经很少有人能这样坚持下去了。真因为如此,所以建平先生的这篇文章,才是出乎文学,出乎哲学,出乎崇拜的悟性之作……如果升华的思想境界都有他这么宽容大度……那么我相信,少走弯路,少说空话,那人间烟火之风景,肯定会更加这边独好……一孔之思。互勉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出乎文学的互不相关之表白(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