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八佰》影评 - 孤军救国?孤片救市?

原创 文白丶 影画志

很多时候,不能免俗地,我们在评价一部作品的时候会考虑到作品之外的因素。

就拿《八佰》来说,临近上映被撤片,迫不得已再删改,先天就有让人同情的成分在里面。

而如今,疫情未过,影院排片未满,它又一马当先被拉来做市场复苏的垫脚石,其壮烈的程度,又很容易让人想到影片里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决绝,让人不忍伤害。

从孤军救国,到孤军救市,至少对我来说,在评价这部作品之前首先考虑的是给予它尽量多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的问题,而是你对于身不由己的壮烈者,打心底里会涌起一种尊敬。

但,抱歉,我之所以发这篇东西就是因为始终想说出口的那个“但”,但《八佰》对我来说,就是一部想得越多越觉得可惜的电影,它有着一个相当不错的剧本架构,以及相当明确的历史史观,只是呈现结果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有失水准。

而这个锅,基本上都可以扣在导演管虎的头上。

《八佰》的开场便已经展示出了导演能力的不足,一个词形容就是,视角混乱。

电影从欧豪的视角出发,用几个片段交代了他进入四行仓库的过程,只是非但这几个片段缺乏了情绪上的连贯性,甚至中间还穿插了字幕卡、历史资料等解释性的画面,这使得这短短的几分钟节奏极其混乱,及至进入四行仓库,管虎还加了视角之外的大全景镜头,这让人更加如坐针毡,摸不着头脑。

其实《八佰》的视角本应该很统一,就是欧豪进入四行仓库,遇到了一批逃兵,然后见证了八百壮士的坚守与壮烈,所见即所得,由此带出正面战场各类人群的写照。

这在某些片段上是被严格执行了,譬如几人刚进入仓库之后,身为仓库守军总指挥的谢晋元出场,不但是个远景,且人脸隐在暗处,这看上去与其身份的重要程度不匹配,但与欧豪的视角是匹配的,他进入了这个混乱之地,认识人物的主次顺序与其身份的重要与否无关。

《1917》电影壁纸

主观视角,或者放开一点非全知视角是这些年战争片的一个趋势,今年的两部战争片,《1917》和《灰猎犬号》都是如此,这种做法的作用是会让观众产生最大程度的沉浸感,我想这也是《八佰》之所以选择一群逃兵作为主角的原因。

但是,《八佰》显然没有在这件事上考虑明白,它想通过欧豪的视角达到塑造群像的目的,但后来发现欧豪的视角有限,于是便扩大了拍摄的范围,从仓库内向外延伸,扩展至对岸民众,甚至英国人和日本人,各种大全景。

有必要吗?没必要,你把日本人的戏份全部删掉都可以,甚至删除之后还能让影片显得更统一一点。

而这,恐怕是我对这部影片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其次在影片的几个重场戏上,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影片进行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候,几个重场戏连珠炮式的打过来,抵御进攻、刀子过桥、送旗护旗、壮烈撤退。

从剧情安排上来看,这几场戏应该是递进的,抵御进攻是说战士的壮烈,刀子过桥把主体放到本没有责任参与的黑社会打手身上,送旗护旗更不用说,是这场战役的高潮,而撤退时的死伤之惨烈更应该把情绪烘托到顶点。

但事实上,这几场戏的效果,则是递减的。

最打动我的是第一场戏,守卫的情节,具体桥段在陈树生跳下的时候,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就是打急了眼的不管不顾,是豁出去的壮烈,是人为了同伴恢复到野兽状态,而这之后一个个高喊着姓名往下跳则是这种情绪的延伸,最大限度地拉长了你的泪腺时间。

然而到了刀子过桥的场景,壮烈有了,感动也有,但却是那种疏忽而来又疏忽而去的情感,我猜大概是因为这场戏没头没尾的缘故吧,突然之间出现,又不留有后续,情绪上达不成一种连贯,暂不清楚是不是删减的锅。

而影片的高潮戏,送旗护旗场景,很多人都会说删减对电影没什么影响,但对我来说,这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遗憾的地方。首先是送旗,我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安排唐艺昕穿着一身白衣把旗帜裹在身体上送过去,且不说旗帜会不会被水淋湿的问题,你晚上特地选白色衣服偷渡难道不怕被发现吗?老版林青霞穿深色衣服把旗帜包裹起来的做法是有什么问题吗?

更重要的是,护旗一段完全不能感染到我,在整个壮烈牺牲加煽情音乐的渲染下我居然无动于衷,因为旗帜特写的删除让我一下子找不到动情的寄托物,在原本的安排里,旗帜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个客观存在的载体,而当这个载体被有意淡化,那种由下而上的情绪便断了线,四散飘落了。

至于结尾那场过桥的反高潮壮烈戏,抱歉,即便同样是壮烈,而且人数也更多,我却找不到一丝情绪上的波动了,如果说前面陈树生舍身让我触动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人,那么这场戏就是缺少了人,是因为导演通过角色之口把坚守的行为赋予了“开民智”的意义,当你把一种行为言语上的赋予虚幻的“意义”的时候,问题就很容易产生了,你说开民智,那我会想你何以至此?你是如何成为了道具?这种思维扩散开来,就很容易偏离了影像本身。

更何况,作为电影一直以来名义上的主视角,逃兵们,在这个关键场景又突然没了身影。

《八佰》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多到如果我每一条都细细说下来你会觉得我是和管虎有仇,尽管事实上,每次有人问我这片值不值得看时我都会说一句,可以去看看。

比如人物转变上的,电影中的群像塑造,除了欧豪勉强及格,剩下的几个逃兵几乎都是断崖式的转变,怎么突然就想通了?怎么突然就壮烈了?您好歹给一些铺垫啊。这是贪多嚼不烂。

比如镜头上的,大量的大全景,大量的恢弘配乐,这已经不是90年代了,现在再用这样的方式拍电影,未免太陈旧了些吧?

比如意象方面的,白马的镜头就不能删一些吗?两岸的对比就不能克制一些吗?即使群众们心都很大,但有可能会做到对岸在打仗这边在打麻将吗?想想你隔壁小区发现新冠病例时你的感受吧?无动于衷?可能吗?

走马观花,拼命煽情,就这还有人说这电影克制?不是煽情不成功就是克制好不好?

但正如前面所说,如果你闲来无事,我还是愿意推荐你进电影院看一眼这部电影的,不是为了振兴市场这种奇奇怪怪的口号,而是就最终呈现的效果来说,《八佰》至少做到了节奏紧凑这一点,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不会让你觉得冗长。

当然,其他的优点也能找得到,比如正视历史不丑化敌人什么的,即使,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基本上成为共识了,奈何我们的主流银幕依然莫名地稀缺。

至于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的私人表达,以及对于各方面的反思,这虽然是优点,但本篇只讨论影像本身,在此也就不展开了。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我依然会对这部电影给予最大的尊重。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八佰》影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