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装睡与醒来

原创 朱科 书评之乱

工作超出想象的忙碌,穷忙,没时间没心力思考和写东西。一则因为有好心的领导提醒我,要多写点“歌德”又“接地气”的好文章,不要“不务正业”。一则因为一位比较高阶的学者在多番客套之后,终于说出“很多的困惑也不过是源于包法利夫人情结”。然而,生活已经如此憋闷,还假装没有困惑,假嗨、自嗨,就几乎等于认命,混吃等死。人活着,还是不要太早认了命。沿着自己的目标,清醒点、努力点,总会遇到好的人、好的事情吧。贴一篇旧文。

近日,一篇名为《别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误读中国》的评论,批评时下不少人的一种“认识误区”,即“容易把网络舆情当成全部民意,从而对中国社会作出有很大误差的判断”。文章还援引网友的一句“看微博感觉明天社会就要乱了,去菜场兜一圈又发现,啥事儿也没有,一百年也不会乱”,用网络与现实的“断裂”现象试图说服读者,“网络上的中国不是真实中国的全部”。

诚然,这种观点无疑在逻辑上存在自洽性,但仔细推敲后,发现其在看似客观的外衣下却暗藏狡黠,是一套十分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在该文结尾,终于要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地读懂中国”了,作者却不出意料地虚晃一枪:“当一个社会不那么过度地依赖网络,不是什么都逼到‘到网上发个帖子’、‘到微博上吸引关注’时,也许网络才不会那么亢奋”。照着作者的思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逆向推演:那些对由网络发出的弱势群体的声音置若罔闻,而对网络与现实的“断裂”安之若素的人们,是不是在掩耳盗铃,是不是在发挥“精神胜利法”,是不是属于鲁迅批判最猛烈的“被动怯懦的国民性”?

这篇“误读中国”的文章,让笔者想起,政治学学者周濂的杂文集《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以下简称《你》)。那些一叶障目便高呼“天下太平”的人们,何尝不是聪明地假装酣睡,不想醒来?《你》一书的诸多观点,正是戳中了这些装睡的乡原们的要害。

数年前开始,“你懂的”这个感情色彩原本十分暧昧的词,以极不寻常的速度被年轻人接受。这个词的使用语境,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一件是非曲直极为鲜明的事情,最终变得模棱两可甚至黑白颠倒。当责任方给出的解释超出常理时,每当大家在茶余饭后谈到,便会心一笑“你懂的”。周濂在书中分阶段再现这一过程“先是狂怒不已,然后无奈摇头,继而怒极反笑,最后则是:笑而不语。”至于“笑而不语”者,周濂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

可是,周濂紧接着便敏锐地指出,“你懂的”这种自我陶醉状态的危险:“‘笑而不语’者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因为他们不仅战胜了怒气,赢得了快乐,而且还在相视一笑的默契中体会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优越感。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笑而不语也许克服了个体的暴力,却更大地鼓励了国家的暴力。”

不少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所谓成功人士,一听到普通百姓对现实中的不公发表议论时,总会没头没脑地甩出一句“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良民吧”。言下之意,如果普通人有本事而又对现实不满,那就“用脚投票”,如果没本事那就自认倒霉,默认现实的不公。

针对这一类的强盗逻辑,周濂批驳道:“作为公民,我们可以用法律做挡箭牌,如果法律是恶法,还可以‘公民不服从’。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在常态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又以臆想中的暴民面目骂娘。在良民与暴民之间,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公民。”

“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典故,似乎都在论证戈培尔的那句话,“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至少是持续很长时间的“真理”。在公共道德信仰没有确立的社会,谁掌握了“重复”的艺术和权力,谁就是王者。而在这种社会中公民个体,并不是全然没有正义的自觉,他们只是觉得“无论高贵的谎言还是冷酷的意识形态,都不必费劲维持它的表面光鲜亮丽……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周濂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这样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谎言不再承担造梦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装睡。而那些睁大双眼注视这个社会,清醒地指出其中的乖谬与荒诞的人们,就被当作了不谙世事的“傻子”。

鲁迅在“铁屋”的经典比喻中说:“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周濂则认为,其实大家都很清醒,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装睡与醒来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