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香港,书天堂

朱科 书评之乱

如果报团去香港,导游会跟你讲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亚洲的购物天堂,却永远不会说香港更是书的天堂。

从入关到出关,在导游的嘴里,太平山上、浅水湾里相当不起眼却动辄数千万上亿的“豪宅”是“香港”,维多利亚的夜景、海洋公园的云霄飞车、迪斯尼乐园的童话世界是“香港”,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的名包、名表和奢侈品店当然更是“香港”了。书店,香港?拜托,别闹了。

倘使你是内地人,却要问导游“香港有哪些值得逛的书店”,无疑是大忌。仅此一句,就能暴露自己穷书生的身家,至少铁定不是那种人傻钱多的内地土豪、款爷。导游从你身上搜刮不出多少油水,幻想破灭,言语当中自然没了客气。要么一脸茫然,装不知道,暗暗地啐一句,“好一副穷酸相”。要么就自以为洞悉玄机地警告,“哎呀,那些东西嘛,不要买了,带不走的”。

若果真遇到这样的香港导游,也不必莫名其妙,料想“佢哋都系为咗揾食”(他们都是为了讨生活),只是素养不够,短见薄识,外地人、爱书人还是拿出点君子风度,高挂免战牌吧。幸好自己多年关注香港书店、二楼书店,此次赴港,早前做了不少功课。只是适逢占中,全港近一半巴士停运,从酒店到目的地,只知大致方位,到底路线几何,还须现寻现问。

梁文道谑称《逛书店》作者杨小洲逛书店有如“采花贼”,什么书店都得去沾一沾。其实,大约书客逛书店,都有一种与灵魂伴侣、知己红颜“人生初见”式的浪漫,缠绵缱绻难以自拔,百转千回后亦多有留想与余味,以至提笔行文总免不了再添些花言巧语,心中想着,若如此,或许能再有几番温存。

自然,想象与实际总是有所差别。用脚步丈量香港的街道与书店,可不是在情人枕边闲听软语,倒真有几分苦行修戒的禅味,寻寻觅觅,或有得或有失,当你有些灰心,却总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总之,其间必有一番好找,但也不枉此行。

在网上查香港的古本屋(二手书店)时,不少人提到中环摆花街汇财中心的神州图书文玩有限公司。有书客还清楚地标明,该书店偏文化、学术,屋小书多,但时有廉价好书。可是坐地铁到了中环,找到了摆花街,从头走到尾,找到了汇财中心,却举首戴目不见“神州”。左问大厦保安,右问超市店员,再问报摊档主(好几个档主不懂普通话也不懂英文,只能写繁体字交流),皆不知当地有名叫“神州”的二手书店。来回折返数次,无果。

正想作罢,却在LyndhurstTerrace 46(摆花街46号)硕大的门牌号下,无意间看到了BookaZine相当秀气的招牌。店名是Book(书)和Magazine(杂志)的缩写,含义与时下流行的“杂志书”(Mook)类似。是的,这是一家专营外文图书、杂志、文具和礼品的书店。推门进店,收款台附近两位店员正用英文小声向外国书客介绍最近的几本新书。

门口最显眼的一排书架,便是各类China Interest(中国题材)图书。有Juan Pablo Cardenal和Heriberto Araujo 两人记录中国海外扩张的《中国的无声军队》(China’s Silent Army),有曾被改编成电影的李存信的自传《最后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有张爱玲的英文小说《易经》(The Book of Change),有Rob Gifford写的题材类似于《行路中国》(Country Driving)的《中国道路》(China Road),当然还有Prisoner of the State,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Mr. China等好书……

一路翻看下来,真是过瘾。这种如沐春风般的畅快,岂是逛内地某些打着外文书店旗号却只能卖外文词典和教辅的“书城”所能比的?寻古本屋不遇,却发现了一家店面不大然而拥有地标气质的外文书店,让人喜出望外。浸泡在这样自由的阅读环境,学英文会少走多少弯路啊。

来港前,已经久仰香港二楼独立书店的大名。像青文书店,不仅是也斯、梁文道、马家辉陶杰等一众香港文化人的精神高地,更是香港文化的“重要推手”。2008年2月4日,临近农历春节,青文书店的老板罗志华,在书仓整理书籍时,被二十多箱塌下的书籍活埋。当时无他人在场,老板最终失救而死。

听到噩耗,众多香港文化名人扼腕叹息,纷纷写文章悼念,有报刊还为他出了专题。这在内地真是难以想像。常听人讲香港是文化沙漠,港人做事都以“钱”字当头,此言或许不虚。但是,不得不说,香港的独立书店和一大批文化人,却很自觉地筑起了精神绿洲。

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从旺角下了地铁,直奔序言书室。心里觉得,就是那个方向,就向前走着,果不其然,就在西洋菜南街密密麻麻的广告牌中,一眼找到了“她”。沿窄得仅有两肩宽的楼梯上到三楼,再乘一座相当老式的电梯到七楼。电梯门一开,序言书室,近在眼前。

书店门前的楼梯走廊扶手和墙壁上,挂有各类介绍本港最近文化活动的小册子、海报和卡片,还有几句关于占中的标语。一进书店,店内的美女老板就热情招呼。我问手中书可以寄存在哪里,她说可以直接放在窗户旁边的咖啡桌上。哦,原来面积不大的书店,在窗户附近竟然放有一个三人座的沙发、四个咖啡桌,书客在此地看书、品书,耗上大半天也没人打扰。

书店门口的一排书架,很贴近香港时事。戴耀廷、周保松等宣扬公民抗命和自由主义的本土学者的读物很显眼。《再会吧!公共人》、《合法化危机》、《选民进化论》、《秩序缤纷的年代》《政治的承诺》、《常识》、《民族主义的不正当性》等政治学、社会学读物占据主流。而且,有近一半的纯学术作品,是内地的简体字版本,或者是内地学者着作的繁体字版。

书店一角的“两性问题”专区,有解构爱情动作片发展史的《无格豪情》,有香港学者的学术作品《从情欲、伦理、权力看香港的两性问题》、《男男正传》、《打开男性》,还有《套套逻辑》、《酷拉时报》,更有本桥信宏的《なぜ人妻はそそるのか?「よろめき」の現代史》(书名不翻译了,大家尽可想象)。以先锋严谨的学术语言解析两性、同性关系,让人大开眼界。这类严肃作品,在内地即便是有,大概也不是足本吧。

站累了,便找了本《ChinaDream》坐在沙发上翻看。这时一个香港青年与一个外国青年用英文在讨论近来的占中行动。外国青年问香港问题与近几年大中华地区各种运动的联系,香港青年的语速很慢,在说到evil tricks时还拉长了音。

临出书店的时候,我跟美女老板聊了几句这次的“朝圣之旅”,并要了一张便签,写下“名不虚传,好书店”几个字,贴在留言门上。

香港的独立书店大多只在下午至晚间营业,而旺角的书店又相当密集。一下午,我逛遍了博学轩、田园、乐文、学津、常春藤、尚书房等书店,算是过足了瘾。在各家书店,内地普通话口音的买书人,说白话的广东书客,也常能遇见。在不同的书店,有时甚至是在同一家店内,两岸三地版本的书都能找到。在港的读书人,能看到内地的阉割版,也能看到足本,乃至banned book,信息的不对称,见识眼界立判高下。

大家都想与知识和思想进行自由且零距离的接触,都想变得更有智慧,而书店则是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但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的当下,内地的阅读仍然壁垒重重,有时候还要承担风险。这其中,既有外在的意识形态控制,也有五毛党和自干五的自我阉割。而这一切的壁垒、风险、控制和阉割,却在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变得荒谬可笑。

自由,让香港书店魅力无穷,让香港成了爱书人的天堂。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香港,书天堂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