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雕塑晋南女人群像——读张建群长篇小说《青台》笔记

【三晋女书】赵光华 | 雕塑晋南女人群像——读张建群长篇小说《青台》笔记

拿到女作家张建群这部长篇小说是在一个周末暖洋洋的午后,原计划一个月读完。但鬼使神差,这部小说让我读到废寝忘食,一个礼拜就从引子读到后记了,393个页码、洋洋洒洒、沉甸甸的22万字。

这部小说采用纪实小说的写法,基本没有虚构。形式上像散文,小说空间是特定的,人物是流动的。小说共三章,章下面有节,每节都有小标题,每节篇幅不长,两三千字,独立成文。小说语言通俗易懂,方言俚语多,描写细腻,细节丰富,感悟多,读起来轻松,感觉有点像萧红呼兰河传》的笔法。

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青台村,一个黄土台塬上普通的小村庄。本人在栲栳工作过多年,辖区各村都有许多熟悉的群众,所以读小说感觉故事就发生在身边,现在虽然离开了栲栳,但是许多乡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小说以青台村章家一百年的兴衰与人物曲折经历为主线、穿插高市村、张营、碱庄等附近村落亲缘关系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百年来由乱到治,由衰到兴的历程,描写了命如草芥的农民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历史风云激荡下众多小人物命运。

小说读完了,但小说里众多人物,尤其是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的喜怒哀乐,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她们的一颦一笑不断闪现。作家用细腻的笔法,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两个家族的众多女人多舛的命运。她们是母性,为家族繁衍,不惜自己的生命;她们是母亲,为儿女奉献所有;他们是媳妇,独守空房依然坚守柴米油盐;她们是新时代的女性,打破封建桎梏,敢于斗争;他们是离开家乡的知识女性,自食其力、有尊严的生活。具有鲜明人物特色的女人贯穿整篇小说,这些女人们冬天像冰层下缓缓流淌的河水,如风雨过后依然扎根在青台塬上大树,她们如春天里开在塬上的无名野花,静悄悄地开,静悄悄地谢。

许氏、卫夫人
遵规守矩的章家第一代女人

许氏,丈夫走西口,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思念的歌不能唱,思念的话不能说,都纳在鞋底里,都等在大门口,在大门口瞭望,看有没有捎书的带信的,望眼欲穿。”那一代女人可以用一个“守”字概括,守住了自己,就守住了一个家,守住了当下的日子就守住了将来。虽然换了人间,但是在农村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三从四德仍是衡量女人的标准。“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人活脸,树活皮,把人做砸了,还不如死了”。她五十九岁时候死于瘟疫。她没有把生命离去的原因归咎天灾人祸,而说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毒物,她有旧时代女性认识的局限性,她死得悄无声息,像一片树叶落下,像一粒漂浮的微尘落地。

卫夫人,章维的母亲,操心着一大家人的生活,遇到明火贼,为了保全家庭,舍得钱财,为了解救被土匪掠走的丈夫,连夜筹钱,太多的苦压在她身上,手无寸铁她只有逆来顺受,章家是新发户,没有高门深院,没有家丁保镖,动荡的年代,面对杀人如麻的土匪,她不吝啬钱财,销财避灾,保全一家人的性命。她没有抗争意识,当儿子要参加革命时,她用爱的名义挡住了儿子前进的脚步,如果儿子随罗毅走了,那章家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但是谁能说她的决定不对呢。在哪个年代,遍地饥荒,民不聊生的社会境况下,一大家子要吃喝,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儿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如果再失去儿子,她可能就轰然垮塌,一败涂地。儿子参加劝化团后,她觉得将儿子送上了康庄大道,殊不知等待儿子的是牢笼。她去探望狱中的儿子,她依然站得笔直,岁月带给她太多的苦难,但她心里充满希望和力量。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她用威严压制着媳妇和众多族人,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这是时代在她身上的烙印。国家的灾难最终分解为每个家庭的灾难,血泪和哭喊、悲苦和辛酸。她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少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又失去儿子、女儿、她尝尽了人间所有的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的一生是好像奔着受苦来的,她们是封建社会的殉葬品,战战兢兢、任劳任怨、悲苦又安详地走完人生。

胡氏
忍辱负重的章家第二代女人

过去婚配讲究门当户对,胡氏生于大户,锦衣玉食,是家里的心尖宝贝,她带着美好的愿望嫁到章家,但她没有摆脱旧中国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顺从。无限服从只有12岁的小丈夫,“把喜封子放起来,就像放自己的命运一样,有些别样的意味和寄托”她发现自己的丈夫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时候,也许有一丝遗憾从脑海划过,她没有嫁给爱情,只是按照媒约完成了一生中一个重大的仪式。改朝换代了,按说,胡氏的命运会迎来转机。但是没有,因为一步走错而身陷囹圄的丈夫,让她开始了十八年漫长的等待。面对新社会产生的新问题,家族滋生的新矛盾,白天她承受周围人歧视的眼神,长夜漫漫,陪伴她的只有香点画。她忍受失去几个孩子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顶着强大的精神压力,坚强地活了下来,第五个孩子、女儿章锦书让她看到了希望,伤痕累累的心得到些许慰籍。生了儿子后,她觉得终于完成了自己为人媳为人妻的艰巨任务。

时代变了,但是旧习俗、陈腐观念,仍紧箍咒一样牢牢套在她头上。她在娘家娇生惯养,可是到了夫家,照样谨小慎微,活在婆婆严厉的目光下,低眉信首唯唯诺诺。她自觉地约束自己,守着传统的婆媳关系。封建社会对中国妇女的奴化教育,像大山一样压在她头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行为。女人的自我,性格和追求,都还在沉睡着,没有苏醒。但她又是乐观的,寄希望于将来,说“女人少时受苦不算苦,老来享福才算福。”她说“年轻时你所忍受的任何苦楚,都是为后来的人生储备幸福”正是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推动着她前进。为了孩子,卖掉陪嫁物品,去地里拾麦子。她比婆婆卫夫人进步了,生活让她学会了变通,学会了适应,她如沙漠中的骆驼,笃定地望着前方充满荆棘的路,憧憬着未来。上世纪八十年代,胡氏终于熬尽了灯油,撒手人寰,那百十号人的送葬队伍,似乎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褒奖和肯定。她长眠疙瘩岭了,她一定得到了安息。

锦书
承上启下的章家第三代女人

锦书生在日益没落的地主家庭,她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过上幸福生活。她是不幸的,先是父亲离去,让她幼小的身体承受了更大的责任,作为家中长女,她用心温暖着苦命的母亲,她替父母处理着家里的琐碎事。她给狱中的父亲写信,让父亲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些牵挂和祝福的文字,都是有力量的,那是父亲章维漫长黑暗日子里的一缕阳光。”锦书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的时代没有炮火硝烟,没有背井离乡。她能接受教育,能自主地选择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但是她又逃不脱命运,六二压时失去了工作。为安泰生了八个孩子,一次次命悬一线,一次次闯过了鬼门关,她除了生孩子,干农业社的繁重的体力活,挣工分,养家糊口。和锦书同一时代的还有芷蓉,芙蓉,田氏等等,这些女性,不能改变,不能主宰,水草一样随着命运之河流淌。

新月
敢做敢当的章家第四代女人

严格来讲,她是章家的媳妇。对外,她敢于反抗一切不公平的事情,敢于对抗权威,叫板队长。敢于泼妇骂大街,“骂得天昏地暗,骂得气壮山河,骂的尽人皆知”她骂出了章家几代人憋在心里的火,骂得章家终于抬起了头,不再受人白眼。这是章家的新女性,也是新时代的女性,她思想里没有封建余孽作祟,没有那么多顾忌。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着实为章家出了一口气。对内,她敢于挑战公爹的权威,敢于和生产队长公开对阵,她给家庭引入了民主思想。小说看到这里,章家一扫过去的阴霾,终于迎来了春天。章家的女人压抑了太久,章家的男人们也憋屈太久。作家安排这么一个顶天立地的女人出现,给读者带来了久违的欣喜,好比久旱逢甘霖、枯草遇春风。新月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国女性解放的标志。

承秀
继往开来的章家第五代女人

承秀的根在青台,高市只是她短暂寄居的地方,命运安排她去高市串个门,又让她返回到灵魂所依的地方。承秀是离开青台章家后代的代表,他们虽然离开了这块土地,但是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家族勤奋、善良、诚笃、坚忍、顽强的血液,让章家在这纷扰的世界砥砺前行。

张建群是一位女作家,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家族百年历史,我想她无意歌颂章家,她只是原汁原味地展现社会大背景下的中国农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晋南青台章家女性身上表现出的中国女性优秀品质在现代女性身上似乎比较隐晦,所以就显得弥足珍贵,作家写这本小说的目的无意为章家女人立传,但客观上记录中国女性优良的传统,作家的初衷和辛勤付出是令人感动的。

赵光华,1971年出生,山西省永济市人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雕塑晋南女人群像——读张建群长篇小说《青台》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