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 再读《傅雷家书》

原创 超然Sky 超然观物

傅雷家书》这本书很多人不会陌生,这本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书,世事流转,带给人们多少触动与感慨。

时隔多年,如今已是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对于当时发生的一些事在此无意做评判,或许有人会说这本书已经过时,但我相信,作为人的生命中本质的东西,并不以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近日再读这本购于1996年的旧书,有很多共鸣,将主要感受总结为以下五点,其中也做了许多摘抄,为了自己留存查阅:

01

父母何时可以真正觉醒?

这本书起始于傅聪20岁离家赴北京后傅雷写给儿子,傅聪之后将再赴波兰,相隔万里,不知何时再见。

第一封信不是表达思念和担心,居然是对儿子深深的忏悔: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连续两封信都是如此,怀着良心上的责备,满是悔恨,为自己犯过的重大错误,为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过失,为孩子受过的所有委屈:

“可过了四十五岁,父姓才真正觉醒!”

看到这里,脑中浮现一幅画面:父亲痛哭流涕,请求宽恕,在青年面前,全然失去了往日高高在上的权威。儿子束手无策,或许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往日那个管教起来不近人情的父亲,此刻判若两人,或许他心底在揣测,这是真的忏悔吗?

我在想,如果没有儿子离开家,父亲是否会有这样的幡然醒悟?

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即便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愈发凝固,无以回头。或许只有当发生了重大事件,或许只有到暮年,暮然回首,所有的错误已经铸就,空留悲叹。

我始终认为,在十几岁的年龄,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离开家庭一段时间,到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和同龄人一起参加活动接受锻炼。创造这样一个空窗期,其实是父母和孩子彼此反思的时机。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意识到过去的问题,通过努力,还可以有纠错的机会。

傅雷通过和儿子的分离,反思到过去的种种不当之处,通过语言充分表达了对过去的悔恨——他放下了权威,赢得了尊敬。

所以在他的第三封信中,由衷感慨:

“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傅雷真正放低了姿态,认真地告诉儿子: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敢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

傅雷在儿子离家后,做了真正彻底的反思和改变,这让我们有机会读到他们父子间十二年间持久的书信交流,更是思想的深入交流。

2

人生原则,身教胜于言教

傅雷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二,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他们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傅雷对儿子的原则:第一学做人,第二艺术家,第三钢琴家

这三条原则在傅聪的生命岁月中贯彻始终。

他多次提醒儿子要戒骄戒躁: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

“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护,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做的情绪抬头。”

他提醒儿子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 ,其实perfection[完美] 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完美] 。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完美] 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他认为做人要真诚,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03

心理关怀和精神支持

二十多岁的青年孤身在外闯荡世界,在艺术的殿堂艰苦打拼,种种困难可想而知。

傅雷非常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过来人的身份,告知儿子如何发泄烦恼,以坚定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挫折与成败得失:

“人生的苦难,theme[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iations[变奏曲]而已。”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孩子,别烦恼。我前信把心里的活和你说了,精神上如释重负。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朵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第一册末了,第四册第九卷末了),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日也可减少负担,上台也不致紧张。千万千万!”

“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

“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度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末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

可以想象,在那些孤寂的夜里,这些饱含着父母殷殷之情的书信,带给孩子温暖和力量。

04

时间管理,仪表举止,生活细节

傅雷多次在信中告诫儿子要合理安排时间:

“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去,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对于仪表举止,一些生活细节,中西文化的差异禁忌等,傅雷也事无巨细,极其用心: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对宗教的事,跟谁都不要谈。在欧洲,尤其犯忌。”

有人一定会说当他的儿子真难。

我认为这绝不是啰嗦,因为只有自己的父母才会指出这些生活细节问题。对于外人,绝不会直言相告,只会背后评论其无礼,缺乏修养。

人们会说一个人没有家教,而家教就是来自于父母平时对孩子言行举止的规矩,对一些生活细节的要求。一个好的家庭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有家教的孩子。

05

爱情婚姻家庭

对于儿子的爱情和婚姻,傅雷夫妇很明智,不去干涉,但给予提醒和指导。

建议年轻的傅聪不要操之过急谈恋爱,对情感波动给予冷静分析: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希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愚妄;不考虑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单单执著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剧的!”

“过去的罗曼史,让它成为我们一个美丽的回忆,作为一个终身怀念的梦,我认为是最明哲的办法。”

对伴侣的选择,他们给出了主要观点: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相关文章:《傅雷家书》读后感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

对于傅聪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傅雷夫妇给予指点,都极其用心。

当然,孩子自己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傅雷本人是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著作颇丰,在文学、绘画、音乐领域知识渊博,他在信中也有大量篇幅和儿子深入交流艺术观点,帮助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傅雷夫人朱梅馥温静娴淑,具有东方女性的标准美德,他们的家庭本该和谐而美满。

无奈的是,为了傅聪的艺术人生,他们多年万里相隔,通话不便,只能凭一封封书信寄托思念。

不幸的是,在那个年代,他们夫妇经历了灰色的岁月,最后的结局让人心痛……

庆幸的是,傅聪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成为一代钢琴诗人。

最后,回到主题,我们该如何做父母,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的榜样,不过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思考。我们作为父母,是否懂得反思,是否学会和孩子交流……

– 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朝夕相处,该聊点什么;

– 当我们和孩子分开,微信社交工具非常便捷,零碎的交流,该说点什么,如何防止不被拉黑;

– 当我们和孩子分开,如果遇到问题想做深度沟通,个人推荐邮件,即时抵达,彼此都留有思考空间。

最后,与其苦思冥想我们该如何做父母,倒不如弄明白:我们想要做怎样的人,就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个人随感,以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 再读《傅雷家书》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