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林黛玉的精选书单,你要收下吗?|才女的阅读养成

原创 花卷儿 米粒成长空间

10岁时,我在镇上的书店读到了《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烧掉诗稿死去,痴痴傻傻的宝玉被骗着和宝姐姐成了亲,我哭的哇啦哇啦的。此后,《红楼梦》就成了我的床头书,时常翻一翻,慢慢翻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读《红楼梦》,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偏爱,尤其是金陵十二钗谁最好简直成了百年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我最爱的是林黛玉,爱她的灵性,爱她的率真,爱她的真诚,爱她的坚持,爱她的善良,爱她的骄傲敏感。

林黛玉前世是仙子,此生也是仙子般的存在。

她满溢的灵秀,与广袤而丰盈的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

母亲贾敏去世后,6岁的林黛玉进了贾府,贾母问黛玉读了些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四书是啥?《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也!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主要记录了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其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此外林黛玉对五经中《礼记》也是很熟悉的,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黛玉用菱藕瓜果做祭,宝玉就猜:

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季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儒家关于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它和《仪礼》、《周礼》被称为“三礼”。

现在划重点,在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出题范围正式限制在朱注四书五经之内。
把贾母和黛玉之间的对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是:

贾母:乖乖外孙女,读了啥书呢?
黛玉:刚做了一套《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

而宝玉问黛玉读啥书时,

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不过,试想如下对话:

宝玉: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刚念了《四书》。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是:

宝玉:妹妹最近读了什么好书?
黛玉:刚做了一套《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

这还能不能愉快的交流了!!!林姑娘作为天才少女,自然是不会犯此等低级错误,成为话题杀手的。

其实,四书五经,只是黛玉庞大读书体系中的很小一部分。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走进大观园,随贾母一众到了黛玉住的潇湘馆: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是那个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刘姥姥将黛玉的房间误认为是哪位公子的,可见林黛玉多读书,与同时代的男子相比毫不逊色。

博览群书后,林黛玉在对各类书籍充分习读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对集部书籍的偏爱。

古代将图书分为四类,即经、史、子、集,文学类的书籍就被划分在集部之下,清代《四库全书》将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和词曲类。

林黛玉自是对这种文学类书籍情有独钟。而诗词类的书籍,又是在黛玉所偏爱的文学类书籍中最受其青睐的。

在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时: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以林黛玉让香菱读诗的顺序来看,可以知道黛玉一定看过这些人的诗作,对他们每一个人的作品内容和风格都非常熟悉,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故而才能排出习读的先后顺序。

林黛玉看的诗词绝不仅仅止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在与大观园众姐妹赋诗结社的举止中也能对其略窥一二。

《咏白海棠》中,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立意新奇,不落窠臼,想象奇特,用笔灵巧。林黛玉的这句诗就借鉴了宋代卢梅坡的《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填柳絮词《唐多令》中的“香残燕子楼”的典故则来源于燕子楼的故事以及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

“嫁与东风春不管”来源于唐代李贺《南园》诗:“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在第四十回中,宝玉欲让人拔去残破的荷叶,黛玉以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让宝玉打消了这个念头。该句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句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红楼梦》多处提到黛玉正在读书,第四十五回,黄昏阴雨时,倍感凄凉的黛玉随手拿了一本《乐府杂稿》,今天这本书已经无法考证。

诗词之外,林黛玉对诗歌理论性著作也有涉猎。在教香菱学诗时: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里“不以词害意”就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而《随园诗话》是一本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就是如此广袤的阅读所积累下的厚重与轻盈,让林妹妹既能直抒胸臆,又能在大场合挥笔立就应制诗。

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段话:

有人问我如何写出好东西,成为一个好的作家。我认识一个做饭做得很好的厨师,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去找当地的美食,而我每到一个地方 ,就先去找当地的书店。他品尝过很多美味佳肴,总说其他菜馆做的不好的厨师很难进步,总说其他餐馆做得很好吃的厨师进步会飞跃的发展。

为什么?就像我们个人。你有一段时间没有进步了,那你身边一定聚集了很多乌合之众。我们这一生身边总是人来人往,但是你身边乌合之众多,那你肯定进步慢,但是你身边有很多让你望其项背的人,那你肯定进步快。

所以,我建议很多读者,第一,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有些无良的抖音会浪费你的时间。第二,读伟大的作品,趣味性的也行。

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

网上流行一段话,不绝对,但也有道理。你吃了很多饭,但是可能忘了吃过什么饭,但是我们都可以确定,吃饭所吸收的那些营养都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了你的血液和骨骼。

林妹妹读了一屋子的书,方一身诗书,一世风华。

而读过的那些书,也化作一篇篇锦绣文章,释放林妹妹心中的情感。

巴金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朋友宝宝姐说:表达和被认同,是个体情感和归属的基本诉求。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每时每刻也都会有情绪产生:开心的,苦恼的和难过的。

可是,因为受环境所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别人交流。这个时候,文字就成了最好的倾听者。

在闺阁女儿礼教甚严的时代,通过阅读与创作,林黛玉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说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到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接着——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听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忽又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早眼中落泪。

演习的戏文是《牡丹亭》,“水流花谢两无情”来自于唐代崔涂的诗《春夕旅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来自于南唐李煜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些诗词引发了黛玉更深的思考,让浓烈的感情涌上心头。林黛玉最终写下了《葬花吟》,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这正好应了毛姆那句话,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林黛玉的精选书单,你要收下吗?|才女的阅读养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