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聊以丹青怡倦眼 - 陈丹青

原创 中凌梦蝶 蝶解语

陈丹青在《局部》中曾说:
你熟悉一个画家,终于有一天站在他的画面前,那是一种大快乐,你完全不知道一个画家,也不知道这幅画,忽然给你撞见了,我觉得更是一种大快乐,那种欢喜快乐,你忽然会回到小时候,小时候的大欢喜大惊讶,其实最珍贵……
局部

陈丹青

·观
·愫

·像

其实并不是多么熟悉他的画,只知最有名的西藏组画。更熟悉的是他的书,从《退步集》到《草草集》,尤其是《笑谈大先生》,写出了鲁迅有温度的一面。
因其介绍,还爱上他的老师木心先生,阅读了《文学回忆录》,参观了木心美术馆。他为师尊写下的《守护与送别》,令人动容。
在我心中,陈丹青是作家,是艺术家,是评论家,是公知。今天这个时代,能如此跨界的斜杠并不少见,难得的是他仍保持愤怒与批判。
尤其是辞去清美教授之职后,几乎一直在批判教育、美育、智育……一切育。
身为海龟,他身上偏多旧式文人习气,又绝不中庸,观点鲜明一如他瞪人般的灼灼眼神。他的寸头,眼镜及着装,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气,又有看破非要说破的江湖味儿。就像在讲文明与艺术时,自然而然蹦出的脏字。
正像他评价鲁迅一样,是个“好玩的人”,有趣的人。

·比

·人

·册

去的太早,还未开门,我们去书店看书。再返回时,那里已是整个798人数最多的展厅。既有老人,也有学生,更有年轻夫妇携子女同来。
进去一看,“退步”果然来自《退步集》。
一号展厅中的画作多为近几年所作,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模特,瘦、高,着装时尚,但几乎没有表情。
男男女女,都没有喜怒哀乐,整个人冒出一种冷漠、高傲与无所谓。
陈丹青对他们到底是什么态度呢,只看到画作命名精简到符号化,有一幅直接就是《高筒靴和花上衣》。
如此而已。

但画的那些外国人,就各具性格,甚至呼之欲出。
有个跳舞的黑人,潇洒至极;还有个扮演亨利八世的老人,一为盛装,一为裸体,对比一挂,真的是百般滋味。
在第二展厅,有他初学画画的作品。第一幅油画,是三个青涩的西红柿,仍然新鲜得仿佛刚刚采摘而来。更有50年前画的祖母,乡下青年,地主,历史气息亦扑面而来。
《西藏组画》当然也挂在那里。那些藏民面色红润,服饰质朴,眼神纯净热烈。无论是佩戴纷繁挂饰的汉子,还是裸出乳房哺乳的母亲,都显得强健粗犷,有昂扬的生命力。
你能感到画家对这些人的爱。
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所画的三个农民工。能明显看出是一家人,相近的脸型与五官,甚至神情。仿佛他们正在劳动,被画家一喊,忽然转身的瞬间。
异乡,打拼,互暖,希望,以及青年的一丝丝不甘,尽在其中。

至于画册字帖组合的静物,绝对是陈丹青独创。看惯了花鸟水果、瓶瓶罐罐,中规中矩的静物,初见这些,非常不适。尤其是将明代的春宫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画并列,再加上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碑帖……中间可能还藏着一幅自画像。
穿越感油然而生。
仿佛这些艺术正在碰撞,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正在对话。
明明可以电脑观看《局部》,还是坐在地上将剪辑版看完。

路上与语愫交流,此展为何名“退步”。
我觉得涵义有三,一是相对于年少创作时的元气淋漓,他的创新与守旧均为退步。就像他对《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赞美;就像毕加索曾言,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一生都要向小孩子学习。是这样一种生命状态下,自然而然的退步。
二是画画这种行为本身,已经与艺术越来越远。画家不再居于艺术圣殿,而是与贩夫走卒一样街头卖艺,自然多的是匠气商气谄媚气。是时代逼迫下的整体退步。
三是自由或者反讽吧。在一切都要加速度、加油干的时刻,在处处都要做大做强的今天,他偏要退后一步。有种消极的高贵。
这很第欧根尼,简直是骄傲的淡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聊以丹青怡倦眼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