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吴宓与周莹

原创 王仙娥 仙娥湖的月亮

我非常仰慕吴宓先生,12月末有幸随陕西省散文学会陈长吟老师、史飞翔老师等一行五人,去了趟泾阳。看了“青训班”遗址的安吴堡,拜谒了吴宓墓,参观了吴宓纪念馆。我到泾阳主要是看吴宓的,但周莹的影子不时闯入眼帘,因为她是人们公认的曾经安吴堡的当家人。在青训班门口,一个个甑糕摊主,冲着游人抑扬顿挫地喊着“周莹爱吃的甑糕”、“周莹爱吃的甑糕”,我们都笑了,有人说过不了多少年,他们也许会喊“吴宓爱吃的甑糕”了。我们后来还驱车去了三原的孟店村,看了周莹故居。

出行归来,我意犹未尽,买来《安吴商妇》一读,看了近年来一度很火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尽管书与电视剧都不能当传记或纪录片来看,电视剧人物有虚构、情节有虚构,但视觉上不失为一场饕餮盛宴。《安吴商妇》一书最后也有周莹继子辈分错乱的硬伤,但总体瑕不掩瑜,值得一看。它们各有长短,各有千秋。

周莹与吴宓,都是泾阳安吴堡的自豪和骄傲。一个是秦商的典型代表,“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得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一个是蜚声杏坛的国学大师,桃红李白竞芬芳,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许国璋等等都是他的学生。

周莹生于1869年,书中说她卒于1909年,虚岁42岁,“龙泉清代粮仓”即清代安吴吴家藏粮的密洞内,介绍“秦商女杰–周莹”,又说卒于1908年。尽管她当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乐善好施,扶贫救困,捐款助国,但看来县志记载也是笔墨有限。她有可能还不是周家亲生女,而是养女,嫁给吴聘冲喜应该毫无疑问。吴宓生于1894年8月20日,两人年龄相差25岁。也就是说, 1885年初,当17岁的周莹嫁给安吴堡“吴家东院”少爷吴聘的时候,吴宓还没有出生。

吴蔚文死后,周莹临危受命,开始代替病弱的丈夫吴聘经营所有商号,但不久吴聘也撒手人寰。吴蔚文、吴聘去世后,先是发生了吴家西院的吴蔚斌(吴宓的祖父)、南院的吴蔚武、北院的吴蔚梦、中院的吴蔚龙四兄弟与周莹争夺财产管理权,接着发生了周莹挑选继子的风波。吴蔚斌是继子风波的牺牲品,一日轿子过泾河竟然落水身亡,书中认为是四兄弟争相把自家孩子过继给周莹,以将来继承吴家东院巨额财产而互相残害的结果。为了给以后减少麻缠事,一了百了,周莹决定分家,将吴家一分为五,各院自管。吴蔚斌不在了,是吴宓的奶奶代表吴家西院参加了分家会议。总算平息了家族内部的乱事,周莹把新寡的悲哀放到脑后,开始整饬吴蔚文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大摊子”。商号很多,如成都、扬州、武汉、河南、陕西等等,但积累的问题也很多。1887年春节过后,她带领三十多随从人员,弛马历时10个月,巡查了吴家几个外省大商号。先后处理了成都川花总号、扬州裕隆全总号、上海裕隆聚总号内叛风波等。第一次外巡取得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周莹管理好吴家商业的信心,她深刻地意识到“上下同欲者胜”,开始对运城盐栈、永济秦晋铁木货栈进行“股份制改造”。就在周莹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另一个主人公吴宓还没有登场,他们到底有多少交集?

1894年吴宓出生,据说1896年一年间吴家就连遭三次抢劫,“安吴寡妇”周莹开始秘密修建隐藏粮食及金银财宝的“密洞”。1910年,16岁的吴宓离开家乡泾阳, 当时周莹去世约一年有余。两人的交集时间上看应该不少,但从东院与西院地位差距及两人年龄、辈分差距看,应该也不是太多。以周莹的作派,我私下猜想,在逢年过节家族大聚会时,小时候的吴宓应该接受过周莹的压岁钱或爱心小红包。

当时的周莹就是安吴堡的“太阳”,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整个家族的高度关注。吴宓有两个特点:一是记忆力超好,很小的时候就能熟练背诵《红楼梦》。16岁离开家乡,此后仅回去过一次,但在1970年编写自己年谱时,丝毫不差地能回忆起其家乡近郊以及故居摆设的图谱,其次吴宓是一个坦诚率真、特立独行的人,从不投机说谎、媚俗取巧。因此吴宓关于周莹的所有日记和言语都是值得信任的。《吴宓日记》中记载说,周莹与吴聘曾有过一个女儿,只是不到一岁就夭折了。1962年,吴宓说周莹“并未见过慈禧太后,1900年助赈最多,诰封一品夫人”,主动澄清慈禧认周莹做干女儿的说法。

尽管在周莹眼里,吴家西院、南院、北院、中院都是险恶、丑陋的泼皮,不务正业,家境败落,但仅就吴家西院(吴宓家)来说,在外人眼里也是“家资颇丰”,而且经商、读书两不误。吴宓的父亲吴建寅(1874年–1949),小周莹5岁,人称芷敬公,是泾阳县学增生,在地方较有名望,且从事商业。吴宓出生第二年母亲病逝,由于其父亲长期鳏居,祖母做主把四岁的吴宓过继给叔父吴建常(1876–1950)。吴建常人称仲旗公,乡试考取副贡生,后来官居陕西都督的参谋长、凉州副都统,与于右任有来往。

周莹是吴宓的堂伯母,吴宓是周莹的堂侄。一个拥有自己的商业帝国,二十多年长盛不衰,家财万贯;一个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创立了中国现代文学一大流派“学衡派”。吴宓的成就可以说远在周莹之上。吴宓是“中国近代罕有之国学大师”,他精通多国语言,是“哈佛三杰”之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红学专家,办“学衡”杂志倡导国学,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导师,筹建了清华大学国学院。他不论办学办刊、为诗为文,皆成绩斐然,享有“部聘教授”的特殊待遇。有个海外学人曾说:“陕西能出一个吴宓,真是不容易。吴宓那可是凤毛麟角的人物,是大师的大师”。他人品高洁,爱惜人才,富有同情心,在他的生命里找不到“嫉妒”二字。解放后一直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教书,虽“虎落平原”,但不怨不艾,竭尽努力培育英才。后因时代异变,命运多舛,受尽磨难,令人嘘唏。

在比较了周莹与吴宓的命运及成就后,我不由陷入长久的沉思,感想泉涌:
富甲一方的周莹,你再怎么对西院嗤之以鼻,西院一样养育出了杰出的吴宓。

爷爷吴蔚斌再不堪,也不影响杰出子孙的孕育和茁壮成长。

周莹再风光无限,也有辗转反侧、伤感落泪的长夜,也有商业帝国没落的时候。1906年她的商业布局被挤压到渭北一隅。她终于“被打倒”,胸闷气短,心力交瘁,刚过而立之年就走完了她辉煌也悲哀的人生之路。

吴宓有铮铮铁骨。尽管文革期间受尽磨难,但永葆高洁、耿直的本色不变,挺身而出,坚决反对批孔。 1978年1月17日在泾阳家乡去世,享年84岁,走完了他自我预测的三个“二十八年”的生命,先知先觉,无人能及。

人生都不易,请惺惺相惜,互相都留点余地。

(今天是吴宓逝世41周年忌日,谨以此文悼念先生)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吴宓与周莹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