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原创 王仙娥 仙娥湖的月亮

电影《人生的枷锁》壁纸

朋友推荐,我开始读英国作家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朋友说此书相当深刻,心理描写异常精彩。我其实也是带着问题开始读这本书的,人生的“枷锁”是什么?隐隐觉得书的内容一定会使懵懵懂懂的自己开悟些什么,有我需要的养分在字里行间。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再也放不下,下班就读,睡前要读,早上睁开眼先读,看病打吊瓶在读,外出旅游抽空也读,终于利用零星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心潮起伏,感悟汹涌,不写都忍不住。书中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对我来说简直是饕餮盛宴,享用不尽,不由得一次次大声叫好,在书上空白处写下感想。作者高超的心理描绘,简直把一个人通体上下内外,赤裸裸地摆在了读者的面前,包括他处的环境、肉体及灵魂,极具画面感,如身临其境,透彻见底,美不胜收。故事情节那也是跌宕起伏、任性恣肆、扣人心弦。思想的深刻性,是最值得称道的了,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种表达,感觉作者毛姆是在用利刃层层剥去人的面纱和伪装的皮囊,直捣心脏深处。重要的是,有的是我们想说不敢说,有的是我们想表达不会表达,还有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那时那刻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糊里糊涂行走在人间。我还在想,这样深刻的人生意义的探索、人性本真的分析,散文是说不清的,因为很多时候单纯的语言都会沦为说教,只有小说这种思想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在恰当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下,只需要几句的表达,一切都会入骨入髓、刻骨铭心,小说强大的诠释道理的功能我算是见识到了。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的人生经历,与作者毛姆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菲利普天生跛足,不到十岁就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寄养在大伯家里。大伯是个冷漠、自私、贪吝的牧师,还好伯母很疼爱菲利普,因为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努力把菲利普视若己出,这使严重缺乏爱的菲利普感受到了些许的温暖。菲利普先在附属于基督教会的皇家公学读书,他“资质聪慧,脑子灵活,以激发自己的才智为人生一大快事。在期终考试时,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同学对他跛足的嘲弄,使他感觉受了奇耻大辱,再加上他的“莫逆之交”–罗斯的转学离开,他觉得自己再也忍受不了皇家公学的环境。余一年就要毕业了,他坚决选择离开。在皇家公学学习期间,他虔诚地信奉宗教,希望上帝对他的跛足有所帮助,因为跛足是他沉重的思想负担,但后来他发现没有任何作用。在德国海德堡学习期间,菲利普放弃了宗教信仰,觉得那是虚伪的麻醉人的东西,他感觉自己“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成了自己的主宰。”他打开、放下了人生第一道枷锁—宗教信仰,感觉“可以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由地呼吸”。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幻灭。
后来他回到英国,在一个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有人“发现菲利普压根本没有当会计师的禀赋,就专以出他的洋相为乐事。”他后来也自己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在朋友海沃德的鼓励下,忍耐一年后他辞去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不顾大伯的反对,毅然决然去了法国巴黎,开始学习绘画。他意识到“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苟且,这就是爱情和艺术”,他觉得自己有绘画天赋,朋友们和伯母都这么认为。这是他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路上的又一次尝试,也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幻灭”。
在巴黎学画,他开始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认为自己迟早会有所成就。但没有绘画天赋的普莱斯坚守艺术理想之后的自杀,诗人克朗肖的深刻与狼狈,米格尔的作家梦及他的浅薄,克拉顿对艺术的狂热与毫无成就等等,周围同伴们、艺术家们日常生活的落魄不堪,使他深为震惊,他对未来的境况也充满了担忧。随着学画的进一步深入,他也发现自己“毫无匠心,不堪造就”,老师富内瓦对菲利普说“在你给我看的那些东西里,我没有看到横溢的才气,只看到勤奋和智慧。你永远也不会超过二三流的水平”。富内瓦还说:“我打心底里可怜那种完全靠艺术糊口的艺术家,耍笔杆子的也罢,搞画画的也罢”,菲利普终于明白“艺术是件奢侈的身外之物”,“自我保存”之后,人们“才愿意忙里偷闲,借作家、画家和诗人所提供的余兴来消遣一下身心。”菲利普离开了巴黎。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幻灭。
他开始考虑如何安身立命。二十一岁的他,“带着一千六百镑的财产(是父母临终留给他的全部家当),拖着那条瘸腿,第二次前往伦敦。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开端”,他进了父亲的母校圣路加医学院,开始学习医学,将来想成为一个地位不错、收入可观的医生。他不再虚无缥缈地追逐艺术的梦想,他意识到首先让自己有资本立足社会是第一重要的,再说他对学医并不反感。
医学院学习期间,菲利普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低俗寡情的米尔德丽德,为她神魂颠倒,为她散尽钱财,最终落得个:她从来不曾爱过他一分一毫,只是利用和临时的避难而已。他对她一往深情,但米尔德丽德并不爱他,先与埃米尔私奔,遭弃后怀着埃米尔的孩子又回到菲利普身边,他帮她找房子、联系医院生产、安顿孩子。后来米尔德丽德又与菲利普的好友格里菲斯私奔去了。尽管米尔德丽德一次次使菲利普蒙受耻辱,他也一次次诅咒她,但还是放不下对她的“情欲”,惦记着她,为她煎熬着、痛苦着、期盼着,当他发现她带着孩子沦为女佣以维持生计,他还是想帮助她,叫他到自己家里来帮佣。但这次他对她冷淡了很多,不想跟她发生任何其他的关系,只想帮她维持正常的生计。她想再次挑逗“玩弄”他的情感于股掌之间,但她失败了。他不为所动,米尔德丽德恼羞成怒,砸碎了他家里所有可砸的东西,扬长而去。他还是惦记着她。他发现她在做妓女才做的营生,他厌恶至极,但还是几次在她可能出现的街角徘徊,希望能遇到她,可惜两次都是看花了眼、认错了人。他一度觉得自己怎么也放不下自己的“情欲”,他很想挣脱但总是做着自己“情欲”的奴隶。他为帮助米尔德丽德,一次次财务超支,最终眼看维持学业都成问题,他把仅余的300镑投入股市,想有所收获,谁成想一套到底,房租交不起了,吃饭都成问题了。写信求助大伯救济,大伯不为所动,他终于身无分文,放弃学业,流落街头。“他经常哭泣,起初他还不住地生自己的气,觉得怪丢人的,可后来他发现哭了一场,心里反而觉得好受些了,至少使他感到肚子也不怎么饿了。”“他脑海里常常掠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竭尽全力不让自己去想这个问题,生怕自杀的念头一旦占了上风,他就无法控制自己”。后来多亏朋友阿特尔捏帮他找到一个大堂引导员的工作,结束了他流落街头的糟糕境况。这个工作收入微薄、地位低贱,但至少他有床可睡、有饭可吃。他深刻体会到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不易,对他们庸俗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但很厌恶。这一段生活,是菲利普人生的最低谷。
大伯的去世,菲利普终于得到了一笔遗产,得以逃脱低贱的工作,恢复“绅士”的生活。他又回到了医学院,想继续他还有一年的学业。后来他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医生,自食其力。他很珍惜他这份职业。菲利普终于明白:“他所遭受的不幸,不过是一种美丽、精巧的装饰品的一部分。他不断提醒自己,什么无聊啊,激动啊,欢乐啊,痛苦啊,他都要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因为它们给他设计的图案增色添彩。”
他还认识到,“在这世上,最为珍贵的是寻常。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心灵。”菲利普在成长的路上,终于也放下了跛足给他带来的沉重的思想负担,把它看成一件很平常的存在。
走出人生最低谷的菲利普,加上听到朋友海沃德的死讯,他“联想到自己的一生,想起了开始步入人生时自己的凌云大志… …。即使如此,他还是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陷入了深深地不幸之中。有些人并不比他菲利普高强多少,却一个个飞黄腾达;有的人要比他菲利普不知高强多少倍,可就是郁郁不得志。一切似乎纯粹是靠碰机会。”克朗肖送给菲利普的一张波斯地毯,所预示的人生奥妙菲利普也恍然大悟:“生活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穿越太空的卫星罢了。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地球开始有了生物,那么,在其他条件的作用下,万物的生命就有个终结。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无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得及做的事,一概都无关宏旨。失败毫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在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奥秘来。”
故事的最后,菲利普与健康、美丽、善良的莎莉相爱了,开始他还有些犹豫,因为莎莉贫贱的出身,但最终他又一次摆脱了人生的枷锁,不再受世俗眼光的束缚,两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使自己幸福,随自己心愿的事情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边角料呢?
《人生的枷锁》确实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它会让你的心灵深处发生“地震”。在菲利普成长的一路上,他摆脱了很多的枷锁,这些其实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正在或曾经背负的枷锁?
枷锁一:宗教。菲利普的大伯是个牧师,他成长在一个宗教氛围很浓的环境之中,他接受了大伯对宗教的解释“心诚则灵”。一心想祈求上帝医好他的跛足,“这一回,他把日期定在复活节。那是上帝的圣子光荣复活的日子,说不定上帝沉浸在幸福之中,会越发慈悲为怀的吧。菲利普但求如愿以偿,又加用了其他一些办法:每当他看到一轮新月或者一匹有斑纹的马,他就马上为自己祈愿;他还留神过天上的流星… …。”但他发现无论他多么虔诚都无济于事,“他对大伯暗暗生出一股怨气,觉得自己上了大伯的当。《圣经》里讲的搬走大山的事,正是属于这种情况:说的是一码事,指的又是另一码事。”。在德国学习期间,他彻底放弃了宗教信仰,放下了人生的第一道枷锁。信仰宗教也许是枷锁也许是安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懂宗教,不敢妄议。
枷锁二:身体的残疾。菲利普是不幸的,他天生跛足。跛足使他承受了很多的屈辱和思想负担,但他最终摆脱了这道枷锁。“他默默地承受着使他人生坎坷的残疾。他知道它扭曲了自己的性格。不过,此时他发现,同样由于它的缘故,他却获得了那种给予他无穷快乐的反省能力。要是没有它,他将永远不可能获得敏锐的鉴赏力,永远不可能热爱文学艺术和对生活中种种奇观发生兴趣。”“人皆有缺陷,不是身体的就是精神的。这当儿,他回忆起所有他熟悉的人们(整个世界像是座病房,里面的一切皆委实莫名其妙),只见眼前排着一列长长的队伍,人们皆肉体有残疾,精神有创伤:其中有的身体有病,不是心脏病,就是肺病之类的;有的精神失常,不是意志消沉,就是嗜酒成性。”随着对人生观察和思考的深入,他逐渐放下了这道枷锁,不再觉得它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枷锁三:贫穷。菲利普开始是理想的,他做着画家的梦,认为自己是聪慧的,无所不能,心想事成。但法国巴黎学画的经历,使他意识到,人生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安身立命,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无论多么绚丽的梦都是“纸上谈兵”落实不了,都是“沙滩盖房”长久不了,都是“海市蜃楼”走近不了。他毅然放弃做画家的梦想,重新思考布局自己的人生,开始学医。他是幸运的,有父母一笔不菲的遗产可以继承,可以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当他因为米尓德丽德过度的“付出”,陷入财务危机,后仅有的300镑又被股市套牢,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学业中断,流落街头的时候,他还有大伯死后有一笔遗产可继承的期冀,他的幸运模仿不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没有他的幸运,他们终其一生努力,也难以摆脱贫穷的枷锁,如苦苦蝼蚁劳作着,没有尽头。其实我认为,只要不流落街头,只要有三餐可吃,也不算走投无路,生活中总有乐趣可找。你不见有的有钱人,开着凯迪拉克也愁眉不展吗?你看见农民工穿着不讲究吃饭不讲究,但他们聚集在树荫下打牌嬉闹、开怀大笑的声音吗?人生,有时候完全看你怎么认为。你觉得是枷锁,就压抑得气都上不来,你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它也不成其为枷锁。
枷锁四:“情欲”。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感情,是身不由己、不能自拔的,表面看来,它与一个人陷入爱情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我认为有很大区别。爱情状态里,互相都会觉得对方完美无缺、无可挑剔,而菲利普觉得米尔德丽德:“她一无情趣,二不聪明,思想又相当平庸;她身上那股狡黠的市井之气,更叫菲利普反感;她没有教养,也缺乏女性特有的温柔。”“她那扁平的胸部和狭窄的臀部,颇令菲利普扫兴;她那俗气的发式,也叫菲利普厌恶”,况且米尔德丽德并不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菲利普却深陷感情的旋涡,无力抽身,他自己都快要看不起自己了,“他生性酷爱自由,所以十分痛恨那条束缚他心灵的锁链”,“他还清晰地记得先前那种左右着他一切言行的情感的威力,以及他对此束手无策,犹如他周身被绳索死死捆在地上一般。”他也很想挣脱这道枷锁。终于在财务破产,后来总算起死回生之后,他算是放下了。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迷恋,是情欲的枷锁在作怪。故事最后,他与莉莎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莉莎在他眼里是那么完美,除了出身。
枷锁五:“人生的意义”。在菲利普成长的路上,“一个劲儿地问着自己: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世间万物,一切皆空。拿克朗肖来说,情况何尝不是如此。他活着,不过是个碌碌之辈,无声无息;他一死,就被人忘得一干二净。他余下的那几本诗集只是摆在旧书摊上出售。他的一生似乎只是提供个机会给人写篇评论文章,除此之外,就别无意义。”“原来克朗肖就是为了向他说明这一点才送给他波斯地毯的呀。地毯工把地毯的格局编得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但他认为“生活还有别的样式的格局,这些格局虽然杂乱无章,却是妙不可言”,“眼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过是使生活的格局更趋复杂罢了,而且当最后的日子到来之际,他会为这格局的完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它将是一件艺术珍品,将丝毫不减它那动人的光彩”。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它的过程趣味洋溢,我们要享受的是它的过程,在它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这就够了。鹰有搏击长空的快乐,鱼有嬉戏水中的快乐,蝉有鸣叫的快乐,蚁有负行的快乐,一切的奥秘皆在自己的内心。
枷锁六:世俗观念。故事结局,菲利普与莉莎相爱了,我想这是所有读者包括我,最想要的也是最欣慰的结局,开始菲利普也有一些犹豫:“他似乎觉得,自己对一名年方十九岁的缝纫女工情谊缱绻是荒唐可笑的。”… …,他仿佛觉得“他一辈子都是遵循着别人通过嘴说手写向他灌输的理想行事,而从来不是依从自己的心愿行事的。他的一生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他做了个不耐烦的手势,不再考虑那些事情。”“菲利普笑吟吟地拿起莉莎的手,把它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此时,太阳当空,光芒四射。”他终于战胜了世俗观念的束缚,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去了。
毛姆是伟大的,他的《人生的枷锁》,其实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人生的枷锁何其多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反复“破茧成蝶”的过程,摆脱一连串的枷锁,也许我们又被套进新的枷锁,但每次我们走进的都是新的天地,眼光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可能你还会喜欢上这“破茧”的过程。它艰难,但也充满着挑战和趣味,这不正是毛姆经过艰苦的探索,告诉我们的“人生的意义”吗?
人生“好比朝露,瞬息即逝”,本身没有意义,我们要把它经营得有意义,至少,在我们活着的有限的时间里,自己觉得是有趣味的。相当多的“枷锁”,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去的,我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作茧自缚”。剥开它,抛弃它,砸碎它,放下它,你一定也能看到“光芒四射”的美丽天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