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琵琶语

琵琶语

作者|李美英

《琵琶语》响起来,舒缓的旋律流淌着,诉说着,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但那篇文章也有着淡淡的喜悦。在月下,作者走在小路上,站在荷塘边,看着袅娜的荷花,田田的荷叶,闻着淡淡的荷香,看着四周的杨柳的倒影,如水墨画一般,白天的烦恼暂且抛在了一边,心情平静下来,有着暂时的喜悦。

据说,这有着淡淡的忧伤的《琵琶语》,是林海用了五分钟创作出来的,真可谓是即兴之作。这首曲子,被徐静蕾用在了她所导演并主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该片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这确实是个忧伤的故事,《琵琶语》的旋律贯穿其中,也确实是很吻合的。

其实,在1948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就出品了同名电影,内容大体一样,只不过演员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中国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男女主要演员是徐静蕾和姜文,姜文扮演作家。外国版的主要演员是琼·芳登和路易斯·乔丹,男主角则是一位钢琴师。

大概徐静蕾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把电影进行了改编。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换成了中国演员。正如中国版的《情书》——《你好,之华》。

日本作家岩井俊二199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情书》,并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又改编为《你好,之华》, 由周迅、秦昊领衔主演,于2018年11月9日在中国上映。但《你好,之华》和《情书》内容迥异。《情书》里是讲的同名同姓的两个男女初中生之间的朦胧感情。《你好,之华》则是讲的是袁之男葬礼后,袁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并偶遇年少时仰慕的男生尹川,二人信件往来间以各自视角引出三代人的故事纠葛。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何人弹奏水平这么高,如同仙乐?这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琵琶女,心情抑郁,结合自身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著名的《琵琶行》。

这首诗很长,且是高考背诵篇目,一直令学生们头疼。最近在央视经典咏流传上被任嘉伦吟诵,在网上流传开来。但最受学生喜爱的是沈谧仁 和奇然演唱的版本。

因为有了这首歌曲,《琵琶行》的背诵就简单了很多,伴随着歌曲的旋律,仿佛轻而易举就能够背下来。每次要学到这篇课文时,都有学生说会唱这首诗,并且能在课堂上流畅地唱出来。

丁立梅在她的文章《琵琶语》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女子抱着琵琶,是不是半遮着面?她坐在月下弹奏,一声 一声,弹不尽心中事。多少良辰美景虚度,此念不能有,一有,就是满袖的泪。满袖的唏嘘!她只是弹啊、弹啊,一任乐曲,似檐下的雨,一滴一滴的滴落。又似山泉静静的,从石缝间流过,丁丁冬冬,在心上。”这是她诠释的《琵琶语》,唯美,伤感。

想当年,一听到这首《琵琶语》,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有空就打开手机,一任它流淌,任忧伤敲打我的心,尤其是下雨天,傍晚,雨声滴答,滴答,没有停歇的样子,恰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不能详尽地描绘出这首乐曲的美妙,但对它的爱,却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简介:李美英,笔名牧紫,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多见于网络及报刊。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琵琶语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