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王粲人物故事 【一个人最好的修行:静下来】

慈怀君说

他年少成名,享有盛誉,14岁时,就得到著名学者蔡邕这样的评价:“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并承诺要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送给他。

青年时他郁郁不得志,中年才受到重用,可惜天妒英才,四十一岁就因病去世。

他因才情被赞誉,又因容貌被嫌弃,他就是”建安七子”中位居榜首的王粲


出身显赫,博识强记

公元177年,王粲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均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小时候的王粲是个天才级的人物,他博闻强记,拥有“超强大脑”。

有一次,王粲跟朋友一起路过一块石碑,石碑上写得密密麻麻,朋友想考考王粲,看他记忆力到底如何,就问王粲能不能背出石碑上的文字。

王粲转过身背对石碑,一口气背出了全部内容,没有任何差错。

还有一次,王粲看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把棋子碰乱了,大家都很懊恼,这时王粲说能把刚才的棋局复原。

大家都不相信,就拿出手帕盖在了棋盘上。换了棋盘,王粲很快就摆出了刚才的棋局,丝毫不差,惊得大家目瞪口呆。

除了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王粲的计算能力也超级厉害。他做数学计算题,速度非常快。

他写文章的速度更惊人,下笔成文,从来不打草稿,别人还在想要怎么写的时候,他就一气呵成,已经出稿了。

很快,“天才”王粲的名号就传遍了大街小巷。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拜访著名的学者蔡邕,蔡邕一听到王粲在门外求见,急忙出门迎接,慌忙中把鞋子都穿倒了,别人都很诧异,这么小个孩子,蔡邕怎会如此重视?

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经过这件事,王粲更是名气大振。

王粲一出场,就带着耀眼的光环,世家子弟,聪明绝顶,声名远扬。

看似一切顺意,很快就能到达人生巅峰,可是造化弄人,他却没能很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貌丑陋,怀才不遇

公元190年,董卓挟持着汉献帝西迁长安,王粲也追随至此,想要一展抱负。

但长安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美好,汉献帝身边的人各怀心事,都想在乱世中谋得自己的一杯羹。

世道变得越来越乱,原本想在长安有一番作为的王粲,眼睁睁看着长安城里的百姓死伤无数,白骨成堆,哀鸿遍野,他心中悲痛不已,不由发出自己的慨叹: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面对动荡的时局,却无能为力,只能用诗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也是在此时,他写出了著名的《七哀诗》,在自己的文学成就上再添了有力的一笔。

在长安期间,王粲看不到任何希望,天下之大,何处是安身之所?思虑再三,16岁的王粲只好挤在避难的人群里,一路辗转流离,去荆州投靠父亲的学生刘表。

刘表久闻王粲大名,非常仰慕,早就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可见到王粲的那一刻,刘表改主意了。

初见王粲,“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座皆惊。”一表人才的刘表被王粲丑到了。他马上改变心意,把女儿许配给了与王粲一起投奔刘表的族兄王凯,并直言不讳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王粲失去了做乘龙快婿的机会,还平白无故受了一番羞辱,心中的不快无以言表。但为图谋发展,他选择留下来,在刘表身边做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幕僚。

他在《赠士孙文始诗》里写道:“龙虽勿用,志亦靡忒。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看似在劝告朋友,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虽然现在不被重用,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能因此而改变志向,应该像一匹白马一样,做个志向远大的人。

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王粲空有一腔抱负,却没遇到识人的伯乐,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在荆州的时间里,王粲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但他时刻关注时局的动向,把自己的见解写在文章中,期望刘表能审时夺势,图谋发展,可刘表根本看不懂他的心意。

公元206年的秋天,王粲登上了荆州麦城城楼,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楼赋》:“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对家乡的思念,让他哀叹不已,最好的年华虚度在异乡,却郁郁不得志,此时天才心中的悲凉又有几人能懂?

遇到伯乐,施展才华

王粲在荆州15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他看清了天下的形势,天下唯曹操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王粲积极规劝刘表之子刘琮归降曹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荆州,心中大喜,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王粲爵关内候。

王粲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等来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人常说“士为知已者死。”他踌躇满志,想用毕生所学,为魏国的发展和建设倾尽心力。

公元213年,魏王国建立以后,许多旧的礼仪制度已经废掉了,需要重新制订一些新的典章,王粲不遗余力完成了这项工作。

汉末,玉佩断绝消失,只有王粲能识得旧佩,他凭借旧时记忆,重新做出了玉佩。西晋时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曹操知人善用,非常看重王粲的才能,王粲的职位不断升迁,甚至有了与曹操出入同车的殊荣。

聪明的人,善于寻找机会,珍惜机会,努力为成功创造条件。

在曹操身边,王粲不仅在事业上到达了顶峰,还结识了一帮知已好友,他与曹植、曹丕关系密切,经常与建安诸子云集邺城,饮酒赋诗,快意恩仇。

可惜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王粲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宏伟志愿,就因患病匆匆离开了人间。

公元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公元217年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王粲虽然盛年去世,但能死在自己的“战场”上,死在明主的身边,也应该没有遗憾了。

善于等待,是一种智慧

人生在世,不会事事顺意,即使天才王粲也不能幸免。

王粲年少成名,顶着少年天才的光环,本想干出一番惊天伟业,可纷乱的战火,动荡的时局,搅乱了一切。

来到荆州,得不到重用,缺乏施展才华的空间,即使满腹学识,也只能消耗在日复一日写无关紧要的文书上。

好在王粲没有放弃,一直在耐心等待——等待时机、等待伯乐、等待适合自己的舞台。

巴尔扎克说:“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善于等待,是一种人生智慧。

最终,王粲等来了机会,也紧紧抓住了机会,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

人生起起落落,浮沉难定,什么时候处于低谷,什么时候立于潮头,谁也说不清。

处于低谷时不自暴自弃,像王粲一样,悄悄积蓄力量,等待逆风翻盘的机会,才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米粒,用心看世界,执笔写温暖。作品散见于慈怀读书会、读者新语文、樊登读书、夜听、不二大叔等平台。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系列文章:
【魏晋时代的名士风流】曹丕的故事
【魏晋时代的名士风流】孔融的故事
【魏晋时代的名士风流】王徽之的故事
【魏晋时代的名士风流】谢道韫的故事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人物故事
王粲人物故事
王羲之人物故事
刘桢的故事
嵇康人物故事
陶渊明人物故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王粲人物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