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人生的精彩都是活出来的,人生的蒙昧都是随风就俗】

原文标题:《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

前天,是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

你或许不认识她,但你一定知道她写的小说——《飘》,另一个名字是《乱世佳人》。

这部小说曾被《出版商周刊》宣称:《飘》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这句令无数人心动的话,就出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飘》的女主角郝思嘉是个虚构的角色,她个性坚强,又独具魅力。

而本书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兼具独立卓绝和果敢倔强,就是郝思嘉的化身。

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是个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母亲则小巧精干,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有别于传统的上流社会女孩,米切尔从小在男孩儿堆里长大,她爱骑马,爱戎装,更爱听周围的大人谈论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

小时候的玛格丽特

她在这里听外祖母讲家庭的历史、战争的故事、母亲的童年,她想象着过去这里的豪华舞会和烤肉夜餐。

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她的文学之梦就此发端。

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沉迷写作。

一开始,她只是写写日记,后来尝试写小说,创作的欲望不止,却又常常不满于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才能她半信半疑。

1918年,玛格丽特18岁,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她结识了一名青年军官——克利福特·亨利少尉,很快便坠入了情网。

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诗人般的气质,这便是玛格丽特心中的“卫希礼”。

不幸的是,一战的炮火夺去了这个青年才俊的生命。

情人的逝去让玛格丽特第一次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年纪轻轻的她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悲痛。

这大概也是郝思嘉对卫希礼爱情疯狂的来源,玛格丽特将之融入于作品中,以缅怀她的初恋情人。

噩梦还没有结束,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去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来不及见她母亲最后一面。

失去母亲后,悲伤的玛格丽特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置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于不顾,为所欲为,引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玛格丽特遇到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

失去初恋情人之后,玛格丽特结识了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

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玛格丽特·米切尔毅然嫁给了厄普肖。

一时冲动而促成的婚姻往往以悲剧收场。

刚度完蜜月,两人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

厄普肖做出了一系列令玛格丽特心碎的事情,新婚不久就弃她而去………

在最困难的时候,厄普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

早在玛格丽特出嫁之前,马什就已经爱上了她,并对她的才华赞赏不已。

在此之后,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

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

为了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夜以继日泡了几个星期……

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玛格丽特的写作欲望重新燃起,战争不仅锻造了许多男性英雄,那些在绝望中逐渐坚强和成长起来的女性也值得被赞颂。

一个懦弱又勇敢,自私又爱憎分明的不完美女人,在玛格丽特的脑海里慢慢成形……

玛格丽特·米切尔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和约翰·马什的鼓励密不可分。

1925年,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

当时的美国南方,作风极为保守,但婚后的玛格丽特却我行我素。

他们住在一栋租来的简陋公寓里,她戏称为“垃圾堆(Dump)”。她还在大门上钉了两面牌子,一面写着“约翰·马什”,另一面写着“玛格丽特·米切尔”,以表示坚决不随夫姓。

玛格丽特任性的行为背后,是马什充满爱意的包容。

左二为约翰·马什,左三为玛格丽特·米切尔

由于玛格丽特工作时腿部受了伤,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

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鼓励她动手写小说。

从玛格丽特提笔到《飘》问世的十年里,马什每天几乎都在做着相同的两件事情:白天,他是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的经理;晚上,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书稿编辑。

约翰·马什几乎舍弃了作为一个男人在事业、生活上的追求和享受,他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倾注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当中,并以此为己任、为乐趣。

写作期间,玛格丽特时而提笔又时而放下,断断续续写了9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除了马什以外,她不好意思将书稿拿给别人看。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样在写作的朋友不无炫耀地对她说:“至少我被最著名的出版商拒绝过。”

倔强的玛格丽特听了之后,将自己的书稿整理成册,寄给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独具慧眼的主编被这本书深深震撼了!

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面世了。

玛格丽特没有想到,小说一经出版,赞美之言便铺天盖地般涌来。一时间,她几乎成为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

自1936年首次出版后,《飘》在世界上被翻译成29种文字,总共销售了近3000万册。

当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到之处,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随后,根据《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横空出世,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荣誉和名声,玛格丽特谦虚地表示,《飘》的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她自己也不过是位业余写作爱好者。

玛格丽特选择从辉煌走入平静,婉拒了各种邀请,和丈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然而,老天并未眷顾这个有才又谦逊的女子。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的车祸,让玛格丽特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在抢救了5天之后,玛格丽特永远停在了49岁。

一个传奇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英年早逝,玛格丽特并未留下太多作品,但一部《飘》,足以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飘》,我们不仅看到了战争带来的肉体疼痛,还有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痛苦又坚强的女人们。

玛格丽特赋予了郝思嘉像她一样倔强的性格: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就算在战争后方,却和男人们一样有力。

玛格丽特为《飘》设定了一个开放的结局:白瑞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斯嘉丽,而斯嘉丽挽留失败之余只能安慰自己“明天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

郝思嘉和玛格丽特一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常被旁人误解。

但她们身为女性的坚强和果敢,不屈和乐观,却让无数人获得精神的永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做一个不妥协的战士,不管几岁,人生只是刚开始而已。

作者:Sherrell。愿与你在文字里共舞。


文章存档:《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系列文章: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人生的精彩都是活出来的,人生的蒙昧都是随风就俗】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从她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格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冲淡了许多东西】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奥丽芙和儿子克里斯托弗的关系好像小欢喜里的宋倩和乔英子】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好的婚姻可以治愈童年的伤痕】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适合的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露水的感情,在太阳下禁不起照射】



精彩点评:

1,重温:马格丽特《飘》让我想起80年代中期曾阅过此书的上、中、下集,主人公郝思嘉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坚韧不拔的性格一直是我曾佩服的;无论是说她自私也好,懦弱加勇敢也罢,面对困境,在战争后方忍辱负重地同男人们一样拼搏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做为女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自立、自强不息认准一条路走下去,才可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另外作者玛格丽特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为她付出的丈夫约翰.马什功不可没。感谢麦家阿谷一周读书的陪伴,大家周末愉快!🌹

2,曾经一位大学同学无比迷恋《飘》,后来在其影响下自己也读了这本大部头长篇小说,果然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震撼之余,禁不住为斯嘉丽的倔强勇敢喝彩,为她坚强不屈的大女人气度鼓掌叫号。故事结尾处,相信很多读者会倾向于“在一起”的圆满结局,历经战争与命运的磨难,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充满无限希望。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奥丽芙·基特里奇》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