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尤利西斯》读后感 【清晨,喝着咖啡,吃着点心,听着小说】

原文标题:《中年人的婚姻,无奈占一半》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本书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年轻的知识分子斯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清晨至上午11点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部与“开始”有关。它是六月某一天的开始,第二章所上的课涉及文明史的开始。第三章主要描写了斯蒂芬在精神领域中所进行的思索,与生命起源息息相关。

第一部为第二部史诗的开始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名为《尤利西斯的漂泊》,其中的尤利西斯对应的正是本书的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这一天清晨,他将开始自己在都柏林的游荡之旅。

布卢姆是一个报纸广告推销员,早上八点,他正脚步轻盈地在厨房做早餐,妻子摩莉还在睡觉。

他最喜欢吃的是牲口和家禽的下水,尤其爱吃烤羊腰子,由于今天没有可口的羊腰子,他打算出去买副猪腰子。

布卢姆没有带钥匙,穿上黑色的衣服离开了家。这身打扮似乎正好与海恩斯梦中的黑豹相吻合。

他经过了博兰食品店、奥罗克的酒店、圣约瑟公立小学,来到德鲁加茨的猪肉铺。排在前面的是邻居的女仆,他的视线落在女仆丰满的臀部上,并为大清早就饱了眼福而沾沾自喜。

布卢姆拿着旧报纸包着的猪腰子往回走,这时,一片云彩将太阳遮了起来,灰色的天空让他联想到“死海”的景象,一片荒芜,以及那些流浪到各地的,总是被俘虏的最古老的以色列民族。

他匆匆回到家里,发现门垫上放着两封信和一张明信片。当他发现其中一封是写给妻子摩莉的信时,目光立刻黯淡了下来。

布卢姆开始煎猪腰子,然后把信拿进卧室交给摩莉,并为她端上早餐和沏好的茶。摩莉是一位歌唱演员,信是妻子所在的歌剧团经理博伊兰寄来的,他下午要把节目单带过来。

布卢姆上午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丧礼,摩莉吩咐他在图书馆为自己借一本书回来。

一股糊味传了过来,布卢姆冲下楼去,将锅上煎的腰子铲了起来。他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猪腰子,一边看女儿米莉的信。

女儿昨天满十五岁了,在穆林加尔照相馆工作。

这是她第一次在外面过生日,布卢姆很自然地想起了她的出生,又痛苦地回忆起刚出生几天就夭折了的孩子鲁迪。如果活到现在,鲁迪也十一岁了。

女儿的信中提到男朋友班农和博伊兰的歌曲,看来博伊兰已经悄悄走进了他们的家庭。

乔治教堂的钟声敲响了,提醒了他,还要出门去参加可怜的迪格纳穆的葬礼。布卢姆离开家,开始了一天的游荡。

布卢姆绕道先来到韦斯特兰横街邮政局,在这里,他用亨利·弗罗尔这个假名字,取回了他的一封信。这是玛莎给他的回信。

因为妻子摩莉和博伊兰的暧昧关系,为了求得感情上的安慰,他也只能在暗地里找个女伴。

但他还是心怀内疚,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拆信。正当他在兜里摸索着将信封撕开,用手指拽出信纸时,就遇见了熟人麦科伊。

麦科伊经常以太太要到乡下办事为理由,向别人借旅行箱,而且从不归还。

布卢姆想到自己心爱的旅行箱,生怕他故技重施,就抢着告诉他,妻子摩莉最近受到邀请,将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上演唱。

这句话成功打消了麦科伊的念头。得知布卢姆将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麦科伊请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送葬的名单上。

与麦科伊分手后,布卢姆从出租马车停车场走过。那些可怜的牲口,正在咀嚼着燕麦,它们只要能填饱肚子,有睡觉的地方,对其他什么都漠不关心,也一无所知。

在这里,作者暗喻了被侵略被压迫的爱尔兰人民窒息麻木的日常生活。他羡慕马车夫们流浪的自由生活,愿意与他们偶尔交际一下,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

他拐进欣伯兰街,小心翼翼地将那封信卷在报纸里,偷偷读了起来。

玛莎的信带着责备、关怀和期盼见面的心情。布卢姆心里不禁有些飘飘然,但他并不想太主动,从而搞得家无宁日。

他继续游荡,来到正在进行弥撒的教堂。作为一个犹太人和局外人,布卢姆认为整套的神学都是教会的博士们编出来的,以维护他们手中的大权。

弥撒结束之后,他又来到药房给摩莉配化妆水。这时他才想起忘带处方和大门的钥匙了。此时的布卢姆和斯蒂芬的心情一样,有家也归不得。

他配好了化妆水,并买了一块肥皂。这时又碰上了莱昂斯,莱昂斯向他借报纸看,想从上头得到一点赛马押赌的信息。

布卢姆随口说,正要把它“丢掉”呢。莱昂斯却把此话理解为,可以把赌注压在那匹名叫“丢掉”的马身上。这种误解后来给布卢姆带来了麻烦。

离开莱昂斯,布卢姆径直来到一家澡堂,他预见自己将会享受仿佛母胎内那样温暖的洗澡水的愉快。

十一点钟时,布卢姆乘上马车去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同车的还有斯蒂芬的父亲西蒙。这时,布卢姆看见斯蒂芬从马车旁走过。

西蒙以为儿子同穆利根一道,便愤愤地认为,正是穆利根这个坏透了的流氓,把他儿子引入了邪路。

送殡的队伍从繁华地区经过,行人纷纷脱帽致敬。

当他们穿过都柏林时,我们会看到大运河、煤气厂、学校、剧院、教堂、雕像、石匠作坊,还有被赶往码头的牛和一辆载着棺材的灵车。

都柏林的生活画面清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这繁忙的世界进入公墓犹如去访问了阴间,布卢姆又想起了夭折的儿子和自杀身亡的父亲。

人们一路上都在高谈阔论,布卢姆的发言却总是被别人不经意地打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与这些爱尔兰中产阶级之间的差异,和他身为局外人的尴尬地位。

本章对葬礼及坟场的气氛有着精彩的描述。在神父为死者洒圣水,祷告,然后下葬的过程中,布卢姆不停地思索生死的奥秘。

他被安葬死者所付出如此巨大的劳动吸引住了,然后又想到尸体的分解和腐烂,肥胖的尸体对果园来说是无价之宝,因为会使土地变得肥沃。

接着他的思考又转向活着的人,在死亡中,我们与生存为伍。一个人能够孤零零地度过一生,但死后还是得靠别人为他盖土。

人死后,人们谈论你一阵子,然后就把你忘了。每一个活着的人,可曾想到过等待着他的那个墓穴?

阴森森的墓园让布卢姆越发珍惜身边热乎乎的生命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当人们离开公墓时,布卢姆提醒走在前面的律师门顿,他的帽子瘪下去了一点。可门顿十分看不起布卢姆,只是凝视了他半刻,然后冷冷地说了声“谢谢。”

碰了钉子的布卢姆再次感受到了被别人排斥的痛苦。

参加葬礼之后,为了客户凯斯刊登广告的事,布卢姆来到了嘈杂繁忙的《自由人报》的办公室。他希望在广告中加入两把钥匙交叉的图案标记。

布卢姆解释说,这代表了自治这个概念。但工长却要求凯斯每三个月与报社续订一次合同,这给布卢姆出了个难题。

两把钥匙相互交叉表示婚姻的和谐,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将布卢姆遇到的难题,和他的婚姻出现的麻烦联系了起来。

布卢姆又来到《电讯晚报》,打算给凯斯打电话商量合同的事。他发现一伙人正在这里谈笑风生,其中包括一同参加葬礼的那几位。通过电话得知凯斯去了拍卖行,布卢姆再次匆匆离开。

办公室的谈话仍在继续。麦克休教授开始把英国文明比作罗马帝国主义,认为他们都是粗俗和物质的。而爱尔兰文化和希腊文化一样却是一种精神文化。

这时,斯蒂芬也进来了,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来的目的是将迪希先生的信交给主编。主编克劳福德很欣赏他的才华,并向他约稿。

主编漫不经心地答应会刊登这篇关于口啼疫的文章,但奥莫洛伊却悄悄提醒斯蒂芬,希望十分渺茫。

这些都柏林人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爱尔兰过去的荣耀,当布卢姆打来电话时,主编却十分粗鲁的拒绝接听。

斯蒂芬早晨领了薪水,便请大家到穆尼酒吧去喝酒。

这时布卢姆气喘吁吁地跑回报社,告诉主编,凯斯希望在星斯六的《电讯晚报》上登一则花边广告,主编同意了。

接下来,布卢姆就要去国立图书馆去描摹两把钥匙相互交叉的图案,看来,他的努力有望取得成功。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将继续跟着布卢姆的脚步,看看他接下来会去哪里游荡。


文章存档:《尤利西斯》读后感
系列文章:
《尤利西斯》读后感 【 除了书名什么都没看懂】
《尤利西斯》读后感 【母爱,是人生唯一靠得住的东西】
《尤利西斯》读后感 【清晨,喝着咖啡,吃着点心,听着小说】
《尤利西斯》读后感 【文字确实有趣,尤其是那些联想,某些段落我笑出声】
《尤利西斯》读后感 【格蒂的脑子充满着女孩子浅薄幼稚的思想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
《尤利西斯》读后感 【以为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时,乔伊斯却安排了一个温暖的、似乎更加贴近生活的结局】
《尤利西斯》读后感 【不要为取悦他人而活,不能为取悦他人而写作】



精彩点评:

1,解读:乔伊斯《尤利西斯》第三章,描述了爱吃牲口下水的报纸广告推销员布鲁姆,在都柏林的游荡之旅;一清早看到送来妻子摩莉的信,是与妻子有爱眛关系同事歌剧团经理博伊兰寄来的;对此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布鲁姆暗中也找了女伴并同时收到女伴玛莎带有责备的信,但他为了家庭的安宁并不想太主动。

他要去参加一朋友的葬礼,在旅途中他碰到了斯蒂芬的父亲西蒙和斯蒂芬等人经过……参加葬礼归来,让布鲁姆感受到了被人排挤的压力与痛苦,为一个犹太人,此时的他同斯蒂芬的心情是一样的,有家也难归;面对妻子的不忠,和被人排挤他却选择了隐忍和周旋,可能也是一种无奈的处境吧,期待下章分享。

2,布鲁姆从不甚和谐的家里走出来,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四处游走,办理日常琐事。在此过程中,他始终作为一个局外人,与周围世界不甚融洽,隔膜遍地,处境尴尬,所见所闻似乎对自己而言都无关紧要无足轻重。在不同地点和场合,他产生许多一闪即逝的想法,随后进入另一种现实情境,像一个个电影片段,不坐长久停留,千变万化的思想意识像海上的,泛起又消失,随生随灭。我们有时也会有此种体会,看到眼前景物,联想到许多其它情景或事物,这样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如果可以一一捕捉,对自己而言,应该也是及其丰富而珍贵的吧。

3,在这一节里,广告推销员布卢姆开始了在都柏林一天的游荡,写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一早他出门买了猪腰子,在回家时发现门垫上有写给妻子摩莉的信,他发现了妻子和博伊兰的暧昧关系,他也想在暗地里找一个女伴,吃完饭他还要参加朋友的葬礼,走在路上遇到了熟人麦科伊,看到了马车停车场的牲口,在这里,作者暗喻了被侵略的爱尔兰人民麻木的日常生活,他在教堂做完弥撒又去给妻子买了她要的东西。11点布卢姆赶往迪格纳穆的葬礼现场,都柏林的生活清晰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人们高谈阔论,布卢姆发言时被别人打断,他好像个局外人一样显得非常尴尬,葬礼让他的思考又转向活着的人,在死亡中,我们与生存为伍。一个人能够孤零零地度过一生,但死后还是得靠别人为他盖土。
参加完葬礼布卢姆来到了嘈杂繁忙的《自由人报》办公室,从工长不听布卢姆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布卢姆的不被重用,这些个种种夹杂着他的婚姻出现的裂痕,让我们感受到他这个小人物生活得很卑微很无奈。明天,我们将继续跟着布卢姆的脚步,看看他接下来会去哪里游荡。

4,尤利西斯的漂泊——故事从上午8点开始,主人公就是犹太人布卢姆,职业是报纸广告推销员,以兜广告为业,妻子玛莉恩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

他喜食动物内脏,出去买了一副腰子当早餐。回家后布卢姆把刚收到的一封信和一张明信片交给妻子,玛莉恩近日将到外地做一次演出,那封信好像是她的情人博伊兰写来的。布卢姆整天为此事烦恼,但他在进项比他多的漂亮老婆面前抬不起头来。明信片则是在穆林加尔市的照相馆工作的女儿米莉在收到十五岁生日的礼物后,寄来的感谢信。

早餐后10点钟,布卢姆离开家开始了他一天的游荡。他也化名弗罗尔与一名叫玛莎的女打字员互通情书,他到邮局取了玛莎的回信读毕不禁飘飘然。路上他遇到爱借旅行箱又从不归还的熟人麦科伊,并成功打消了对方借箱子的念头。

上午11点,布卢姆乘马车去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同车的有斯蒂芬之父西蒙。西蒙愤愤地说穆利根把他的儿子引入了邪路。灵柩及送葬车驶抵坟地下葬后,布卢姆在坟丛间意识流涌动,想到夭折的独子鲁迪及父亲的自杀,对生死的意义进行反思。

中午时分,布卢姆到《自由人报》报社去向主编说明自己揽来的广告图案,接着又到《电讯晚报》报社去。这时斯蒂芬也来了,向该报推荐迪希校长的稿子,主编却对该稿嗤之以鼻。斯蒂芬当天领了薪水请大家到酒吧去。

本章作者通过主人公卢布姆,从早上8点到中午时分的各活动时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卢布姆内心宏大而又不拘泥形式的意识流轨迹。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尤利西斯》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