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杜甫传》读后感 【跟随杜甫回到了大唐最辉煌的岁月】

原文标题:《年龄大了有个好处,因为经历多凡事容易想开》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跟随杜甫回到了大唐最辉煌的岁月,见证了他二十岁到三十岁走过的路程,也见证了他与李白之间伟大的相遇。

与李白的历尽千帆不同,杜甫长期作为一名无业游民,满腔抱负尚未施展,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

他怀着美好憧憬来到长安,准备闯出一番名堂。迎接他的,会是什么景象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

长安是唐朝的京城,规模宏大,治理有序。这里既有统治者的宫殿府邸,也有各种庙宇、客栈和店铺,还有许多公开的和私人的园林。

唐朝的诗人几乎都去过长安,他们用诗句描述出这座城池的雄浑大气,也展现出贵族阶级的奢华生活和日夜上演的兴衰交替的剧情。

杜甫三十五岁那年来到长安,他的目光没有在耀眼的事物上过多停留,而是想尽快谋到一个官职。

因为他已成家,无论是延续家族传统或是个人生活所需,都促使他必须找到一份工作。

然而,此时的大唐已显露出腐化的迹象。

唐玄宗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眼看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再也没什么事值得忧虑,因此放松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开始贪图享乐。

这个年过六十的皇帝,十几年来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同时把自己关闭在宫中,终日沉溺声色,过着骄奢无度的生活。

他把一切政权都交给宰相李林甫,此人口蜜腹剑、媚上欺下,一边讨好唐玄宗,一边打压比自己有能力的人。

开元年间但凡比较正直、有才能的人,没有一个不遭受到李林甫的暗算与陷害。

杜甫推崇的张九龄、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离开长安后不久便先后辞世;李白的伯乐贺知章也上奏请求归还乡里,后来与杜甫关系密切的房琯也被一贬再贬。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官府里的人不是贪污之徒,便是怯懦之辈。

杜甫初到长安,漫游时期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他一边怀念过去“诗与远方”的自由生活,一边慢慢接受“应该”过的现实生活。

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并把这次考试当成了唯一的出路。

可惜造化弄人,李林甫最痛恨文人,担心他们任意批评朝政,对自己不利,于是设计让此次参加考试的文人全部落榜,并且欺骗唐玄宗,说民间再也没有遗留的人才。

这是杜甫在李林甫的政治阴谋中遭遇的第一个打击,他在诗里多次提到这件伤心事,直到李林甫死后,才放胆说出心中的悲愤: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求官不顺,雪上加霜的是杜甫的父亲在奉天当县令期间不幸去世,没有了家里的接济,他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杜甫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最后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低声下气,到几个贵族府邸充当宾客,获得一些小恩小惠。

除此之外,他还找到一个副业,在山野里采摘或者自己种植草药,送给富人们换取钱财。

和现在很多人一样,一代诗圣也曾深陷生活的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他一边奉承那些达官贵人,感谢他们帮助自己,一边写信告诉朋友自己的真实情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长安的真面目让杜甫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很想回到往日浪漫自由的生活,可是又不甘心就这样离开。

公元751年,唐玄宗在正月初八到初十这三天举行了几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

杜甫正感到走投无路,趁此机会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朝廷。想不到这三篇文章产生了效果,玄宗读后十分赞赏,诏他入朝,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

杜甫在这一天声名大噪,享受到了众星拱月般的待遇。原本以为命运之神终于眷顾到他,不曾想李林甫再次从中作祟,考试后他等了许久也没等到下文。

第二年春天,绝望的杜甫又给朝廷献上两篇文章,表达出自己渴望入仕的心情,并将穷苦的生活写得十分凄凉。

同时他也不加选择,投诗给那些并非志同道合的权贵,颂扬他们的功业,陈述自己的窘况,请求援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费尽心思。

或许是那些诗产生了作用,四十四岁那年,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县令。

但是,唐朝的县令是一个需要逢迎长官、鞭打人民的角色,杜甫虽然非常渴望做官,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官职,而是改做一个看守兵器、管理钥匙的八品参军。

不知不觉,杜甫到了不惑之年。参军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连照顾妻儿都很难。他不但穷,身体也渐渐衰弱。

公元751年秋天,长安阴雨弥漫,杜甫在肺炎和疟疾的双重折磨下病倒在客栈,当他看到门外的积水生了小鱼,床前的地上长满青苔时,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痛苦,开始提笔揭露朝政的腐败。

君王迷失,奸臣弄权,乱世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开元末年,边将们好大喜功,不断挑起战争,为了补充兵力,百姓担负着极大的服役的痛苦。

杜甫亲眼看到士兵们在暴力打压下被迫出发的情景,他们的父母妻儿拦在路中间,哭声震天。

而另一边却是唐玄宗带着贵妃和杨氏姐妹到处游玩,贵妃奢靡的日常生活和隆重的出游仪仗,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她们一天的宴会费用就等于十个中等人家的家产。

杨氏姐妹荒淫无耻的生活中,隐藏着无数百姓的血和泪。杜甫在求官过程中认识到这个朝廷的腐败,从自身的饥寒中感受到人民的痛苦。

他终于忍无可忍,毫无顾忌地写下《丽人行》,描画出权贵们的丑恶行为,也写下《兵车行》,对被剥削、被奴役的人们表达出深切的同情。

他的步履从贵族花园、豪华阁楼转到了贫乏街巷、山野乡邻,他的悲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漫过长安,漫过洛阳,弥漫天下。

随着水旱持续成灾、大军溃败,百姓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渐尖锐。杜甫的仕途也不顺利,他在精神上十分苦闷,一年后决定弃官。

没多久,安禄山率领叛军打到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前往秦州寻找新生活,一个月后,长安便沦陷了。

长安十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他从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人变成了失意潦倒的中年人,这期间有过憧憬,有过迷茫,有过不甘,也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

同时,这十年间,杜甫历练出了伟大的人格,无论是思想的进步或艺术的纯熟都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他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催颜。

长安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破灭的地方。去到苦寒的秦州,杜甫会将自己的身心妥帖安放吗?


文章存档:《杜甫传》读后感
系列文章:
《杜甫传》读后感 【平淡的人生总是相似,伟大的灵魂却各自不同】
《杜甫传》读后感 【童年的经历对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杜甫传》读后感 【知己可遇不可求!杜甫遇李白绝了】
《杜甫传》读后感 【跟随杜甫回到了大唐最辉煌的岁月】
《杜甫传》读后感 【杜甫一生真的当官满打满算也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杜甫传》读后感 【也许年轻时向往李白的潇洒,年长时更懂杜甫的悲辛】
《杜甫传》读后感 – 年少读不懂杜甫,读懂巳是不惑年。永远的经典。
《杜甫传》读后感 – 年少读不懂杜甫,读懂已是不惑年



精彩点评:

1,在长安这十年,杜甫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逐渐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满怀抱负不得施展的他开始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这个时期的他创作出了《兵车行》《丽人行》,对被剥削、被奴役的人们表达出深切的同情。诗句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那种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反映了人民对不义战争的憎恶和诅咒。一方面是以朝廷为首的官僚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以杜甫为首的广大的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其中的对比生活让杜甫悲从心来,他深刻无情地揭露控诉当朝的腐化堕落,和剥削阶级的罪行。

在长安这十年,历练出了杜甫伟大的人格,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创作上,他都进步飞快,也正是在长安的十年让我们看到成长起来的杜甫在思想和觉悟上的极大提高,我们也正是从这里才真正认识了一个以现实主义为自己灵魂创作者的伟大的诗人杜甫。

2,解读:冯志《杜甫传》第四章,长安古国是所有诗人曾到过的地方,他们曾用诗句描绘这座城池的雄浑大气;然而好景不长,此时的大唐,已显露出腐败的迹象,唐玄宗放松了早年励精图志的精神,贪念享乐迷信道教骄奢无度……把一切权力交给口蜜腹剑、媚上欺下的宰相李林甫,而李林甫小人当道,打压比自己有能力的所有文人;杜甫也属被李林甫排挤之列,但他仍不放弃科考;但卑鄙的李林甫设计让所有参考文人全部落榜……。

让杜甫在仕途生涯中第一次遭遇打击并悲愤写出“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之后,杜甫深陷水深火热中,走投无路之即又写了三篇《大礼赋》让唐玄宗十分赞赏,诏他入朝,一时间杜甫名声大噪!不曾想再次遭李林甫陷害……长安十年让杜甫从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变成了失意潦倒的中年人,他创作了“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云风云出塞,不夜日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传世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立催颜”的传世佳作,长安梦是杜甫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梦想破灭的地方……他将身归何处期待明天分享。

3,今天的听读,使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清风正气与政治稳定,对作为个体人的影响是无可质疑的。年轻时的杜甫意气风发。“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二十多岁的杜甫,对未来有无限的期望,潇潇洒洒。可是,他人生的秋天,让人感到凄凉,但秋天也结出了果实。与李白分别后,杜甫来到了长安,安心准备考试,但这时长安政治生态已经很恶劣了,李林甫把持朝政,制造冤狱,诬陷大员,他还操纵了一场考试,结果没有人中举,他还恭喜皇帝说:这说明所有贤良都已经在朝廷做官了,都是因为您治理得好啊。杜甫准备多年,参加了这场注定没人中举的考试。不久后,他在朝当官的父亲杜闲也去世了,杜家的经济情况每况愈下。为了养活自己,杜甫不得不投靠贵族,过起了半幕僚、半门客的生活,他的形象从此开始向我们印象里那个贫穷的脸谱靠近,这时杜甫已经快四十岁了。那首《春望》,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写出来的。“国破山河在”,开篇五个字很沉重,但沉重之中,你依然能感觉到杜甫的信心。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只要山河在,国就总会再有。国破是一个事件,而山河,就是在历史变化中的不变。有学者说,是杜甫,让诗中的山水变成了山河。他让眼前的风景走进了时间,给了它们民族的、文化的意义,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这个转折,就是从安史之乱,从《春望》开始的

4,世道险恶,朝政腐败,奸人当道,乱世激荡,杜甫求官无门,贫病交加,梦想生于长安又灭于长安,他在夹缝中求生存,看尽世态炎凉,尝尽底层社会的悲苦辛酸。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拉越大,杜甫的落魄与心碎,造就了他的才华,升华了他深沉济世高贵伟岸的人格。我们爱杜甫,就爱他这一点……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杜甫传》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