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读后感(一)

原创 高飞 小王读后感
本部分谈论这部皇皇巨著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八册当中的第一册,阿拉伯的黎明时期。
本书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史料,并在书中做了取舍和评判,力求探寻事实,语言流畅易懂,是系统了解阿拉伯文化的很好的工具。
第一篇谈到的是伊斯兰前的阿拉伯半岛,这一时代也被成为蒙昧时代。作者从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谈起,这倒是较为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阿拉伯半岛南北形成明显分野,北部汉志地区土地贫瘠,南部也门地区土壤肥沃,这一分界也使得南北阿拉伯人生产生活及语言文字出现巨大差异,但大多以游牧为生。而在阿拉伯半岛内部更是存在着众多部落,相互攻击谩骂、抢夺掳掠财物,各奉其宗系以相攻歼。但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也不是与外界隔绝的,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交流,分别是商业活动、波斯边境和东罗马边境的阿拉伯城镇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传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阿拉伯文明和语言的演变发展。从其民族性上讲,也是游牧民族的通性,便是尚武好战,崇尚豪侠,喜爱无限的自由,爱好部族内部平等却轻视攻击外族,特别的是口齿伶俐,语言丰富,但是思想较为单一,想象力有限,善于观察并建立简单地联系,进行局部问题的解释,却不能如希腊人一样系统的完整的逻辑的认识世界。
只有明白了伊斯兰以前的阿拉伯,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半岛带来的是什么。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好酒斗饮,崇拜多神教,部落之间诡诈掳掠,喜爱无限自由,这都阻碍了一个民族文明的进步。伊斯兰教恰恰提倡一神安拉,禁止饮酒,提倡和平,破除狭隘的部落观念,提倡善功和斋戒,使崇拜物质的阿拉伯人超越物质,彻底改变了其价值观。因此伊斯兰教在传播之初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和迫害,但是一旦成功却在阿拉伯人当中拥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但是蒙昧时代的思想却时时露出足迹,部落思维和慷慨斗饮的习惯常会在伊斯兰后的历史中出现。随着伊斯兰教远征胜利,由于信奉伊斯兰教可以免缴课税,被征服地区的人纷纷改奉伊斯兰教,但是被征服的罗马和波斯等地文明远远高于原本的阿拉伯文明,于是制度方面纷纷效仿被征服地,在文化艺术上,被征服地的学者改奉伊斯兰教后仍以原本的思维和研究框架对伊斯兰教进行研究。在征服过程中,杂居使得文化和思想的融合成为必然。但是这样的融合不是平静的,到处都充满了斗争,包括语言、思想、宗教、制度等等方面。
第三第四篇作者介绍了波斯和希腊罗马人的文明及其对阿拉伯的影响。波斯的宗教崇拜自然现象,并将其分为善神恶神,是典型的哲学的二元论,人的意义在于帮助善神战胜恶神,而以火为善神的象征。琐罗亚斯德根据古代波斯宗教创造是新的宗教,延续了崇拜现象和二元斗争的思想,统一了善恶神,又多神到一神,形成两种力量,相信人可行善以抑制恶神,禁止斋戒,鼓励劳动,延续子嗣,禁止污染自然纯净之物,以此生之功换来世之福,渡死后平坦之桥。但摩尼教是波斯另一著名宗教,其框架不出前面学说,但却认为善恶混沌,难以分离,所以提倡修行解脱出世,进行斋戒,世界毁灭,因其与黩武学说相悖一度受到残害。马兹德教提倡平等,却也成为流氓利用抢夺的工具。这些宗教以及波斯的帝王神权的思想常在穆斯林中出现,他们相互驳斥促进了伊斯兰哲学的发展。除此之外,基督教思想和哲学的融合发展也影响了伊斯兰教相关宗教问题的讨论,希腊哲学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叙利亚人对于希腊和波斯的著作的翻译工作极大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发展。但是希腊罗马的文学对于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却是微弱的,一方面由于阿拉伯人固守其文学传统,其韵律和题材都是因循古法,另一方面是相对于希腊罗马,波斯的生活方式和制度与阿拉伯人更为接近,因此在文学上其受到波斯的影响更大。
第五篇谈到了伊斯兰初期的学术活动。随着伊斯兰的政府活动的胜利,由于统治和宗教传播方面的原因,读写活动大大兴起,同时伊斯兰教导人观察自然思索上帝,也促进了其思想的进步。这时期著名的学术人物便是圣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其所擅长的方面各不相同,如欧默尔的决断和阿拔斯的博学,释奴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学术精英,这时学术活动也主要在宗教学。到了倭马亚王朝,讲述故事的文学形式较为盛行,但这也造成历史研究中的真假难辨以及假托圣训的显现出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说也通过此种方式进入伊斯兰的学说当中。就著作编辑来讲,伊斯兰期初的传播依赖于口头相传,不注重文字记录和编纂,但是随着征服运动,学术活动和教律解释范围扩大,著述工作便增多了。而这一时期阿拉伯人思想活动的主要地区就是在汉志地区,特别是麦加和麦地那,而由于麦地那是穆罕默德及圣门弟子迁移后的都城,诸多智慧和教律在此产生,故其地位较麦加更高。除学术活动外,汉志的文艺和歌唱也十分发达。而另一个思想活动主要地区就是伊拉克。伊拉克位于两河南部,气候温和,曾孕育数个古代文明,开化较早,同时倭马亚王朝时期战乱较多,思想争辩较多,同时较多的释奴为学习阿拉伯语参照叙利亚文构造阿拉伯语的语法,都促进其文化发展。而叙利亚和埃及都是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思想影响的地区,在被伊斯兰征服后以其原有框架研究伊斯兰文化,学术快速成长,特别是叙利亚的宗教思想和翻译活动十分活跃。
第六篇讲到这一时期的宗教学活动。首先便是对于《古兰经》的认识和注解。最能理解其真意的莫过于圣门弟子,但是圣门弟子之间由于理解方式和程度的差别对《古兰经》的注解也并不相同。注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传闻、意见和基督教犹太教。这三者都是将原《古兰经》以外的观念贯穿到《古兰经》的理解当中,或是故事,或是个人见解,或是其他宗教,致使常出现牵强附会之事。而对于圣训,穆罕默德在世时不许记录,圣门弟子也不愿多传述,恐流于错误,也恐忽视《古兰经》。由于期初未经记录,圣门弟子传述仅凭记忆,故有大量假托圣训之事,主要是因为战争、宗教法学派别之争和强调经训。因此圣训极其丰富也极其混乱。对于法律制定,由原来部落的习惯法逐渐成为伊斯兰法体系。而伊斯兰法律最大两个泉源便是穆罕默德麦地那时期的古兰经和圣训。而征服使得出现新问题,原有的法律已不能适应。解释延伸法律便成为主导,以欧默尔为代表,被称为“意见派”,与其对立的便是“圣训派”,如有经训明文便解释,否则不表示意见。这也间接导致了伪造圣训的出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读后感(一)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