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朱元璋猜不到的结局 - 《被统治的艺术》

明太祖朱元璋一定猜不到,辉煌的大明王朝最后以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凄冷收场。明朝历经了276年16位皇帝,在朝臣不断的党争和倾轧中“气数”殆尽,到最后边关沦陷,中原土崩。

德国历史学家耶格尔在《德国历史中的记忆文化》一书说过,历史意识并非只瞄向过去,历史恰恰是为了未来而回顾往事。回看明史,对我们看清近代史以及当代史,都有更多的帮助。

朱元璋的政权及统治哲学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最伟大并且最专制的君主之一,他出身农民,早年做过乞丐和尚,从一个小小的义军首领发家,战胜元末所有的割据政权,最后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

朱元璋还废除了丞相这一在漫长的帝制时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职位。朱元璋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但不只是依靠高压手段维持统治,他所建立的明朝,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政权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虽然被大清王朝取代,但他亲手建立的制度以及推行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彻底湮灭,其中大部分仍然为清朝所沿用。

虽然元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但是面对全国各地,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的义军势力,朱元璋又是如何战胜所有人的呢?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认为,朱元璋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实现了和农民、地主、儒士三个不同阶层的合作成功,以及放弃了救世主的思想,转而强调了民族主义的新主题。

朱元璋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如果要对他的统治时期做出全面的总结,就会发现其明显的矛盾,首先他是一位政治奇才,能从社会最底层发动战争成为皇帝,并且建立了更加稳固和太平的明王朝政权,并且始终在维护民众的利益,但是,他的诸多政策也以一种矫枉过正的存在,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并且以极为血腥的形式,发动大清洗以致数万人丧命。但无论如何,朱元璋的政权是具备合法性的,但是他建立的专制政权却有着权力失控的致命弱点,当然这也是导致政权覆亡的根本原因。无论朱元璋以多么大的力量力求明王朝的千秋万代,明王朝最终仍旧走完了它的历史道路。

明非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
——明史学家沈启堂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的第一要务,就是制定一套安定天下的礼法准则。礼法制定之后,朱元璋便设立了拱卫司和仪鸾司来监督礼法的施行,这两处机构也是锦衣卫的前身。仪鸾司的官员并非文官而是武官,有一些僚属被称为天武将军,由条件优秀的军人出任,后来随着锦衣卫的出现,而改称为锦衣卫将军。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锦衣卫取代了仪鸾司,三年后成为了正三品的机构,同时,锦衣卫的权限也开始了无限扩张,成为了令朝野闻风丧胆的暴力机关。

到朱棣即位之后,发现朝廷多半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臣属,为了维护抢夺而来的皇位,朱棣重启了锦衣卫,命其对朝廷上下进行监视。朱棣仍旧担心锦衣卫的忠诚度,便看重了宦官群体的忠心,随后创立了监视锦衣卫的东厂,由此开启了锦衣卫和东厂对峙夺权,此消彼长的局面。东厂的领导是太监,因此可以行走于内宫,随时能面见皇帝,办事效率高,信息流转快,一度成为了最大的情报机构,为了满足巨量的消息管控,东厂也进一步地扩张,招收了大量的无赖地痞进入,一时间对东厂的恐惧贯穿朝野。

明宪宗时期,设立了最恐怖的特务机构——西厂。一般而言,西厂可以监视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可以监视锦衣卫。但是由于西厂快速扩张,招募的人员都是地痞流氓,办案不择手段,其恶劣程度远超东厂和锦衣卫,因此导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因此在它设立仅五年时就被取消了,明朝又回到了东厂和锦衣卫并立的局面,东厂和锦衣卫也合称厂卫,于是明朝的特务制度也称为厂卫制度。可以说,虽然明朝名义上有刑部、大理寺这些执法机构,但是真正的执法权是牢牢掌握在厂卫手中的。

流寇指的是农民起义,表面上明朝是灭亡于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但是实际上明朝已经经受了厂卫200多年的荼毒。明朝的厂卫权力却远胜于各个朝代,成为了监控全国,凌驾于所有政府机构之上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的设立是朱元璋进行独裁统治的手段之一,并且被明朝历代沿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出东厂、西厂等机构,用来维护明朝统治的厂卫,也成为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厂卫的出现是封建社会下皇权加强的必然产物,也造就了极为畸形的政治局面,让明王朝迎来了末日。

张居正扭转明朝颓势,却无力回天

公元1572年,大明王朝迎来了第十三位皇帝,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即位。面对风雨飘摇的江山、前所未有的危局,摆在了这位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面前,但一个人的出现,让大明王朝最终得以转危为安,这个人就是当朝首辅张居正。

以考成法整肃吏治,以一条鞭法富国强民,张居正的改革,让明朝中后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得以缓和,社会经济得以不断发展,让明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得到了缓解,仅仅在万历五年,中央政府的赋税就达到了435.94万两,比万历初年增长了一倍以上。日益好转的财政为明王朝解决边境难题奠定了物质基础,自万历五年以后,明朝通过对蒙古各部进行打击和笼络,维护了边境稳定,国家政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一举扭转了明朝的颓势,开创了“万历中兴”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盛衰有时,在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之后,改革遭遇了彻底的失败,改革措施绝大部分被废止,就连张居正本人,也被剥夺了封号,被皇帝抄家。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固然有张居正居功自傲,行为不端,在改革过程中急功近利,方法不当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张居正改革的措施触动了明王朝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行改革,将朝廷的实际掌控权握在了自己手中,而伴随着万历皇帝的成长,皇帝对权力的需求和张居正对权力的把握,让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避免,这才酿成了张居正日后的惨剧。

全球化贸易浪潮中的晚明

著名历史学家、明史研究专家樊树志认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就开始于晚明。在经济上,明朝初期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人民私自出海与外国贸易。与海禁政策相配合的就是朝贡体系。断绝正常的官方贸易,恰恰为民间走私贸易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时机,成为嘉靖倭患的一个诱因。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终于开放海禁,准许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对晚明社会影响极大,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局,显示了晚明对外开放的胸襟,中国也由此就进入全球化的轨道。

除了经济上的变化,本书作者认为晚明大变局还表现在文化和思想解放上。随着欧洲商人的步伐,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掀开了西学东渐的新篇章。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向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而且培养了第一批 “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明代以后,程朱理学逐渐走向僵化和保守。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打破了思想界沉闷而僵化的局面,大大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王阳明认为,无论是求学还是求道,都应出于自己的心得,独立思考,而不要拜倒在圣贤和经典的脚下。在这种思想解放的宽松氛围下,更多的士子、文人有了自主意识,文人结社蔚然成风,而文社的发展反过来又宣扬、推动了阳明心学的发展,给晚明社会及文坛风尚的走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百姓的生存之道

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可以窥见明代政府的高压政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介于接受与反抗之间的某种隐秘的手段,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明朝初期,为了加大统治力量,维持社会安定,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元朝旧户籍的基础上以家族为单位,规定了这些家族要承担的社会义务。其中之一就是军户,这些家族世世代代需要承担军役义务,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服兵役。

因此很多人想出了规避的策略:集中策略,即家族的共同义务集中由一个人履行承担整个家族的义务,也可以延伸到宗族之外支付酬劳让外人代服役。轮替策略,即家族内部的不同群体轮着来。补偿策略,则是金钱或礼仪上的补偿。当然这三种策略也不是分开的,往往是多种共同实施。

明朝末期,问题层出不穷,伤痕累累。如果你想探究明王朝崩溃的真实原因,欢迎收听“中国历史系列书单|大明那些事儿”,让我们一同看看明朝历史大变局,以不同视角重新回望明史。

作者:郑筱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朱元璋猜不到的结局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