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本儋耳人

原创 谢善雄 东坡遗风
(此文章2019年9月27日发表在著名教育教学类月刊杂志《下一代》)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东坡离开儋州时,黎族父老携酒相送,执手泣涕,他遂写《别海南黎民表》劝慰别离之苦。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900多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此地文化遗风颇盛,相传今日,仍如此。故此地出不少“文化奇人”,谢有造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被誉为“儋州活历史”的儋州名人谢有造便是我们村最德高望重的名人。北门江,儋州的母亲河,因流经儋州古城北门而得名。我的家乡泮山村就坐落在北门江的入口处,离千年古镇中和东坡书院隔江相望。
大伯谢有造是临高师范毕业的,后来在我们村的小学任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语文,他那一口乡音特别浓厚的普通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不知为何,他调去政府参加政府工作了。再后来,当上了儋州市人民政府的秘书长,于是举家定居在那大县城,也很少回来村里了。只有村里有老人过世或小孩考上大学了,他就偶尔回来。我们从小就深深地被我他所影响着,他可谓是村里的成功人士。一个寒门弟子,通过发奋读书,改变了命运。他,堪称典范,受人敬仰。
大伯家有自己的书斋,这也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他们家的书斋藏书逾万,历经五辈,名曰“宝树”,“这是取自‘谢家宝树’之意,”他解释书斋得名:“宝树之称始于东晋,当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才辈出,皆名著于史,比如谢安。曾祖父清代后期建起书斋,定下此名,意在鼓励后人成栋梁之才。”
初登宝树书斋,不过一陋室:两间小屋,满满当当的书柜,陈旧的书桌和纸砚,泛黄的照片,加上众多古字画和根雕,顿显沧桑。
然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满满当当的书柜里《康熙字典》、《二十四史》、《王羲之书法字典》、《徐志摩散文集》……经史子集、学术艺术,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在书斋内寻得一二。
“书斋里的一万多本书是五辈人的收藏成果,上至曾祖,下到儿子,藏书收书成了家族的共同爱好。”大伯跟我们说,为保护藏书,文革时他的父亲将书藏在大水缸里,再筑起夹心墙将水缸封在其中,书籍才得以保存。
今年70岁的他,已编著各种作品16本。其中,他的作品囊括“东西南北”:《北部湾涛声》,记录了儋州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概貌、沿革、景观、代表人物;《西海岸浪花》,包括“儋州人物评传”“儋州趣闻掌故”“儋州调声山歌”“儋州经济轨迹”等版块;《南中国歌海》,对儋州调声、山歌和当地历代民歌进行了疏理和理论解析;《东坡补南天》,描写对象为谪居儋州三年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充分挖掘和展示苏东坡的人生遭际、济世情怀、政治理想、人格魅力等。
他说,从清代以来,谢家就保持着有一种别致的家风:每年春节一大早,全家把藏书搬出来吹吹风,如果天气好,还要摆放在院子里晒一晒。尤其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写完“开笔大吉,龙马精神”8个大字,才能吃早餐。
大伯无论是执教,还是从政,每逢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选购心仪的书籍。在他的“宝树书斋”里,现藏书1.3万余册。
06年,我高三毕业,考上大学要办酒。于是,我亲自去那大他们家邀请他和伯母回来喝酒。他非常爽约,携全家老小回来了。记得那天他特别高兴,他们那一桌外出的长辈们喝了好几瓶白酒董公。酒酣之时,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他要开始写对联了。笔墨纸砚侍候,他给我写了一副贺联——
“小门生夙愿初酬深知学海无涯今后闻鸡起舞,
穷子弟雄心尚在向前跃马扬鞭尽管科技竞逐。”
至今一直贴在我家堂屋的墙壁上。
我大学毕业那年,他赠送了我两部他的作品———《西海岸浪花》和《北部湾涛声》。
如今出来工作这么多年了,读书的事儿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每每想起大伯,就会获得些力量,打起点精神。但愿这辈子努力去多读点书,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吧。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本儋耳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