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当谈论词曲传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原创 湖底沙 映像流年文学杂志
引言:

可以这么说,小杭杭是我在研究生阶段最惊喜的收获。

我们在学生组织里相识,不晓得怎么就越走越近,后来,她跟着我做杂志,录电台,一路鞠躬尽瘁,佛挡杀佛。

如果说现在身边的朋友里有谁是不论我做什么都会支持的人,那一定是她了。

她尊重艺术,爱恨分明,有自己的偏执,想法和见解字字珠玑,最珍贵的是,她怀揣南方的故事,来到北方跟我相遇,而我们之间的对谈,除彼此外无人能懂。

多奇妙。

你不知道如今让她好好写点东西有多难,从午后到深夜,她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下面这篇文章。他妈的,太长了,嫌弃。

如果你能读完它,谢谢你,鞠躬。

此刻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皱着眉头睡觉。

我轻手轻脚地泡了一杯茶。

当谈论词曲传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by 湖底沙

别误会,今天谈论的主题不是某一首流行歌曲,而是一部关于原创音乐,治愈创伤,坚守与妥协的爱情电影《Music And Lyrics》。

(《歌曲传情》预告海报,来源于网络)

导演: 马克·劳伦斯
编剧: 马克·劳伦斯
主演: 休·格兰特 / 德鲁·巴里摩尔 / 斯科特·波特 / 布拉德·加内特 / 海莉·贝内特
类型: 喜剧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02-14(美国)
片长: 96 分钟(美国) / 105 分钟(菲律宾) / 104 分钟(香港) / 106 分钟(阿根廷)
又名: 词曲传情 / 共谱恋曲 / 寐歌有情人
(影片信息来自豆瓣网)

阿莱克斯(休•格兰特 饰)是一位逐步被市场淡忘的前偶像天团歌手,终日用自嘲与幽默化解过气的尴尬和事业的困窘。近年怀旧风起,他意外得到当红天后邀歌的橄榄枝。此刻阿莱克斯已多年不再作曲且毫无作词经验,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绝好机会,他必须在几天内写出一首脍炙人口又能引起共鸣的流行歌曲。

正在一筹莫展时,前来应聘照料植物的临时保姆苏菲(德鲁•巴里摩尔 饰)随口唱出的歌词让阿莱克斯眼前一亮,这个美丽的“植物杀手”给他刚创作的一段旋律注入了灵魂。阿莱克斯苦口婆心百般劝说使她同意加入创作,一个是坐在钢琴边作曲的过气歌手,一个是窝在沙发里写词的临时保姆,两个人就在阿莱克斯的客厅里开始了磕磕绊绊啼笑皆非的合作。这对看似不靠谱的组合意外得“上道”,灵光频现。日益熟稔的两人感情逐渐升温,除了“发表过几篇豆腐块”,“阳光甜心”的过往逐渐浮出水面,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给她造成了精神创伤,头顶阴霾的她无法充分施展过人才华,也害怕承诺。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有趣的是,影片男一号的扮演者休•格兰特倒是个不折不扣的牛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的高材生。除其广为称道的牛津腔,“风度翩翩、松散的卷发,略带羞涩”的形象,与唐家屯“大表哥” 丹·史蒂文斯(剑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抖森(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主修古典文学)并称英伦绅士的世界名片(那个大叫大喊“本尼”、“花卷CP”的…憋说话!我们以后单开一篇)。1987年,格兰特凭借《莫里斯的情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1995年因《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获得英国奥斯卡影帝和美国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忧郁的目光(长着一双下垂眼,不无辜忧郁都不行),腼腆害羞、说话时有点结巴并喜欢不断摇摆身体的小动作一度定义了影迷心中的“英伦气质”。1999年与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联袂出演的诺丁山(Notting Hill),也成为一代人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共同回忆。然而,荧屏之外的格兰特并不是一个只会“穿着暗花呢长裤和马甲背心”温顺软糯的“小男人”,与其纯正牛津腔一脉相承的英式冷幽默及嘲讽力过人的体质广为人知,不论是在影评界还是在娱乐版,格兰特向来是个争议纷纷的话题——准备入坑的迷妹可自行挖掘,我要换台了。

电影《诺丁山》壁纸

影片女主角”苏菲“的扮演者德鲁·巴里摩尔貌似不折不扣的美国甜心。6岁即被斯皮尔伯格相中,在《E.T.》(1982年)中饰演小姑娘歌蒂。两年后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9岁时开始酗酒,13岁沾染可卡因,15岁第3次被送进戒毒所,并在戒毒所里写下了一本名为《迷失少女》的自传,用文字与整个家族决裂(德鲁出生的巴里摩尔家族,是《福布斯》杂志名单中出现过的演艺家族),也向那段灰暗的日子告别(可以,这很America)。德鲁的影视作品丰富,曾在《他并没有那么喜欢你》(《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中扮演安娜(斯佳丽·约翰逊 饰)的好友玛丽,沉迷于网恋,对现实生活里的人际接触一头雾水。除此之外,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必备”、“小清新文艺电影必备”的《初恋50次》中饰演女主角,剧情不再赘述。其阳光活力的形象犹如莫名其妙被陈奕迅代言的果粒橙,甜美饱满。

导演马克·劳伦斯同时也是本片编剧、制片人,三位一体,把控心中故事的最终呈现应是轻车熟路。劳伦斯本人酷爱音乐并有一支乐队(资料来源:IMDb劳伦斯主页http://www.imdb.com/name/nm0492909/),对歌曲创作过程相当了解,“早就琢磨着想要通过一部影片去探索一下音乐人的内心世界”。《Music And Lyrics》是与格兰特的第四次合作,两人在浪漫喜剧方面的认知和风格契合程度也可见一斑。

该片在拍摄过程中几次更换片名,最终才变成了《Music And Lyrics》(百度百科《K歌情人/幕后花絮》), 英文原名《Music And Lyrics》,台湾及香港翻译版本有《词曲传情》/ 《共谱恋曲》 / 《寐歌有情人》,无论从直译层面(乐曲与歌词)还是电影主题、情节的概括、表达层面,大陆译名《K歌情人》(以及香港译名《寐歌情人》.. 因为相当部分的创作剧情发生在夜间所以就是“寐歌”咯?)都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该片在国内主流网站的分类为“喜剧/爱情/音乐”,而主题曲《Way Back into Love》中的42个短句里,30.9%的物质过程(共13句,eg:” I’ve been living with a shadow overhead ”)与42.9%的心理过程(共18句,eg:” Trapped in the past I just can’t seem to move on ”)所勾画的男女主人公事业低谷和情感暗淡的困境、仍对爱情与人生保持希望并始终努力、最终扭转局面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用“励志救赎”来概括的主题却被人忽视。

96分钟版电影里(本片在不同地区的版本时长不同),女主对将要与男主合作完成的命名歌曲《Way Back into Love》的定位为:“Two people searching for love, for salvation. Love lost, love found. Love lost again. ”这句话不仅是对歌曲的定位,也定位了全片剧情回合与节奏。由此可见,“love”与“salvation”是导演对全片主题的两个核心定位,不分主次。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也贯穿了全部剧情:男主在追寻事业第二春的路上经过迷失与挣扎最终选择了坚守音乐理念,在分歧中情急中伤女主(此处略有展现格兰特本人的“口才”实力..你敢说不是本色出演?)之后深刻反思,最终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坚守音乐立场的抉择和爱意(还是跪谢女主跟我不是同种星座体质吧..);女主治愈了情感创伤勇敢追回自己的创作梦,直面“承诺恐惧”最终与男主厮守(片尾彩蛋“目前已同居”)。

爱情主题背景下题材的新颖程度是影评界对本片颇有微词的原因之一(豆瓣评分也仅为7.6),但本文认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无关战争种族伦理问题,旧料新煲也能出佳作。即使从学术角度,用新的方法新角度来处理解读旧问题也算一种创新,旧题材也能做出好电影,比如《如果爱》(就是好!就是好!不服来战啊!)。但是,从影片定名《Music And Lyrics》以及导演声称对“呈现歌曲创作过程”来说,本片的表现力度和解析过程有些差强人意。就流行歌曲的创作流程来说,一般有“从原创旋律到歌词再到整合”、“从歌词到旋律再到整合”以及“先有core idea,外包歌词和旋律”。本片的剧情属于第三种,涉及到三方磨合的复杂合作,中间一定会涉及core idea的解读与不同表现方式(音符和文字)之间的结合。由于旋律和歌词同时要服从于core idea,区别于前两种情况下的前后关系,就势必牵扯到谁表达谁,谁是本体客观,谁是主观呈现。这一问题几乎是艺术领域无解的争议性难题。不少音乐家认为,音乐的主观性非常强,这一点它胜过其它的艺术,绘画、雕塑要过多地依赖、注重外形;文字的艺术也必须通过符号、描绘、讲述去表现内心;而一段音乐往往直接就是情绪的宣泄、心灵的表达和内涵的流露。这种表现力的优势反而使音乐从被创造出的时候就获得了一种“客观实在”的地位,它不再是解释的方式和结果,它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在。莫扎特相信好的音乐可以使人们忘掉最坏的歌词,而相反的情况不会出现。诗应该是顺从音乐的女儿。所以他的音乐在歌剧中独立发展,保持旋律的优美与连贯。更有甚者,在巴赫看来,按照马丁—路德教的传统,音乐和演奏“不是一种旨在表现人的感受的艺术活动,而是出于客观的必要 ,通过耶稣基督的口以《圣经》的方式表现上帝的圣言。”(《巴赫与宗教》)音乐本身的表达功能被极度压缩,变成一种“直抒胸臆”的客观实在。文字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表达传达,解释与被解读”的使命,从解释到被解读,使得文字很难确立起其“客观实在”的地位,而往往承担着“表达和转达”的工具性角色而处于被支配地位。而另一派代表柏辽兹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文学名著,莎士比亚歌德的剧作是其灵感缪斯。他把交响乐变成会讲故事的交响乐,甚至在演奏前散发了两千份乐曲解说。他指责莫扎特为唐纳安娜写了一段很差的音乐——明明是一首悲痛欲绝的歌曲,莫扎特却用可笑的、不合适的乐句来结束。

作为狭义音乐与文字概念,本片聚焦“歌曲和歌词谁服务于谁”,从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和解释力的矛盾转化为通俗意义的“表象与内在”的矛盾。尽管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除了旋律和歌词以外,编曲、伴奏、混音甚至母带处理都会直接影响歌曲的最终呈现和情感表达,比如《温柔(2013年混音版)》和《温柔(2000年)》、《勉强幸福demo》和《勉强幸福(大小说家正式版)》所表达的情感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传情”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细微到歌手的气流、轻重音、断句都会直接影响歌曲所传达的内容。制作人与流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把控都要达到一种高度的同理与共鸣,他要手把手跟歌手一起哼鸣“这个字要轻读,肌肉放松一点,要平要稳住”,也要跟伴奏讨价还价“扫音要延长一点,要梦幻一点不要太绷”。优秀的歌曲制作人往往要担任音乐导演的角色,他不仅要充分理解“前情”(先于歌词出现的旋律demo,或是先于旋律出现的词作,或者core idea——几个片段性的概念,甚至只有几个单词),还要将其再次转译,表达给流程“下游”,使其充分理解,并帮助下游程序正确传达情感,最大程度地确保情感在流程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如传话游戏。有乐队和音乐制作经验的人此处也许会心一笑,或怅然或麻木或沉默(笔者此处有泪意)。表达自我尚且是一件困难重重又危险多多的事,何况要以心渡人,灵魂置换,词曲传情。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不只有灵感碰撞和技术攻关,往往牵扯价值观和个人感知力的强烈火花——或照亮前路,或烧毁九层宝塔,一言不合就樯橹灰飞烟灭。导演似乎一直想要对旋律和歌词的地位问题做一番深刻探讨,或上升到外在与内在“外在与内涵”、“灵与肉”的哲学和价值观层面。如此宏伟的志向和深刻的内在哲理却着实缺乏稳扎稳打的情节过渡,最该充分体现的矛盾爆发后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和挣扎过程却没有细节和剧情,在全剧重大冲突、分歧高潮的处理上避重就轻,没有情节铺垫和心理刻画,男主莫名就“浪子回头”、”迷途重返”;敞开心扉却被狠戳旧伤,准备搬到其他州彻底离开伤心地的女主人公只听了半首歌就释怀了,着实不符合其深受情伤恐惧承诺的人物设定(要有这么好哄又这么坚强心大,也用不了那么多年才走出来吧)——或许这正是导演的狡黠之处,对于这个历史性的难题他举重若轻,告诉你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台词细节:

00:28:41,两人正在找寻创作灵感,男主与女主的一段对话。全剧第一次”价值观“分歧,为后文的冲突高潮做铺垫。

Alex: They’re just lyrics. 阿莱克斯:就只是歌词而已。

Sophie: Just lyrics? 苏菲:只是歌词而已?

Alex: Lyrics are important. They’re not as important as melody. 阿莱克斯:歌词是重要,但没旋律那么重要。

Sophie: I really don’t think you get it. A melody is like see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hysical attraction, sex. But then, as you get to know the person, that’s the lyrics, their story. Who they’re underneath. I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at makes it magic. 我觉得是你不懂。旋律像第一次遇到一个人,你只是被她的外表她的肉体所吸引,那种好感止步于滚床单。但歌词像是你开始去了解她、了解她的故事她的过去,那是她所区别于其他人的,内在的真我。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使音乐有了魔力。

01:34:34

全片结局高潮,男主向女主表述自己的音乐立场抉择。

Sophie: What happened to steamy and sticky? 怎么不用性感火辣版的编曲了?

Alex: I explained to Cora that it violated the very core of the lyric…and corrupted the purity of the song. When that didn’t work, I told her it would help me win you back. And that did it. Turns out that although she thought the Dalai Lama was, incredibly, a LIama. She is, in fact, quite the romantic.我跟寇拉解释那样会破坏歌词的核心意境,也就破坏了整首歌的纯洁性。她不鸟我,我就告诉她如果用抒情版的,我就可能追回你。结果她同意了。其实她连达赖喇嘛和骆马都分不清,但不管怎么说,她那人还算相信爱情。

作为一部情人节档电影,《Music And Lyrics》主打浪漫轻喜剧的定位无可厚非,其完整的情节线索和有始有终的细节都也体现了制作团队的良好素质。本片12首电影插曲,均由美国摇滚音乐和民谣音乐奇才亚当施莱辛格量为剧情量身定做,将近2分钟的演员及制作团队字幕穿插彩蛋,对得起美国商业电影制作标准和本片的“音乐”主题。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当谈论词曲传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