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回到艺术,这最恰当的归宿 ——读高更《生命的热情何在》

回到艺术,这最恰当的归宿

——读高更《生命的热情何在》

有时候,即使身为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无法全然地表达他自己,还需要借助语言、文字等其他的方式来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家形象。高更如此,陈丹青亦如此。

在没有对这个人作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单看高更的画,坦白说并未引起太多的好感,虽然画布上大块色彩的铺设的确抢眼,虽然在众多的画中他的画的确能于第一时间跳出来,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显然我还不曾与之有过深入的心灵沟通(当代画家陈丹青也是如此,除了他的成名作《西藏组画》,在他归国十年的作品展上,我看到是他每一幅作品下的文字说明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像梵·高,在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心血澎湃,激动不已。

但这本书——高更的这本塔西提手记,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艺术家的心灵是自由的,或者说艺术家天生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这自由的天性会导引他冲破并超越世俗,走向他自己的天空和大地——对于高更来说,那就是塔西提,这个大西洋中的原始岛屿。在那里,他抛开文明社会的纷纷扰扰,融入大自然美丽的色彩和舒缓有序的节奏之中,碧海蓝天之下,自由地呼吸和伸展,与当地土著欢乐和谐地共处,如此地度过他天堂般的12年。

天堂的生活是人人渴望的,但高更不顾一切地做到了,践行了。这一切如同翻版,也烙在了他的绘画中。不了解塔西提,就不了解高更的绘画。读过他的塔西提手记,再回望他的那些大色块堆叠的作品,感觉就会截然不同。貌似的粗糙,或许更接近生活的原貌,更接近艺术家的心灵——艺术不全是架空于生活之上的,艺术,也不全是经过雕琢的精致品,太过精巧的艺术,从来就缺乏一种真诚的态度。
他笔下健硕的女人、裸体的男人,花草、树木、森林、小鸟和河流,都是大自然本色的呈现,就像那里的人们自给自足,自生自灭,有欢乐也有忧伤,应有尽有,但单纯自然,热烈明快,这一切于冥冥中感应着画家,使拥有相同品性的画家乐不思蜀。反映在他的绘画中,便成了大胆的色块、粗犷的笔触和棱角分明的线条。那不加掩饰的绚烂色彩是塔西提岛独有的,也是高更心中独有的美好世界,因缘的契合,使得世界上只有高更画出那样的色彩和心情,无论挂在哪一个博物馆里,无论和谁的画挂在一起,一眼便能认出“高更”的符号,奔放不羁,为所欲为。“我得尽快把欢乐尽情地洒满我的画布。”在塔西提,画家情不自禁。

作为观者的我们,无论理解,还是不理解,高更只能如此表达。

没有人为我们规定生命的形式,人生,原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这样,还是那样,有时但看我们自己如何选择。高更选择了他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他的作品并非为所有人欣赏、理解和称道,抛妻弃子走向蛮荒的选择也曾引起世人的非议和嫌恶,但我认为书的最后《附录》中的一段文字是中肯宽厚的——“他是一个个性的画家,一个绘画的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见解,后人也许不应该用自己的任何观点来形容他。色彩,构成,语言,寓意,他有他的认识表达。作为一个忠实的艺术工作者,他为艺术殿堂增持了光芒,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理念。”正如画家自己所说:“我已失去时间与终点、善与恶的观念,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善的。我只想画画,做一个自由人,一位艺术家而已。”

回到艺术,或许是他最恰当的归宿。
书中配有许多高更的彩色油画插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到哪里去?》《玛利亚》《沐浴女子》《你嫉妒吗?》《魔咒》《市集》《神的日子》《甜美的梦》《神秘之水》《芳香的土地》,等等等等,寄托着高更的信仰和理想,也给书增色。(《生命的热情何在》,高更著,吴婷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

作者简介:
陈艳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回到艺术,这最恰当的归宿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