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佛印禅师的故事 【人,越有趣,越有福】

慈怀君说

《核舟记》中有一和尚,居坐于苏轼右边,坦胸露乳,一副放浪形骸、超脱尘世的模样。

这位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佛印禅师,他自小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

虽然没有好看的皮囊,他却有着一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心中有佛即见佛,心中有粪即见粪”,这个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就发生在佛印和他的好友,苏轼身上。

苏轼和佛印,两个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在佛学、文学上互相切磋。爱开玩笑和互怼的两人,放在现在来看,那就是当之无愧的“损友”。

品一品幽默,瞧一瞧智慧,人生多么悠哉!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幽默互怼,古人也爱“谐音梗”

苏东坡在杭州期间,特别喜欢和西湖寺僧交朋友,并且和佛印和尚关系最为要好,两人常常一同饮酒吟诗,谈天说地。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禅师又想打趣苏轼。他心生一计,拿出一把写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一愣,但很快领悟了佛印的意思。于是,他也不甘示弱,笑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还有一次,闲来无事的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想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佛印学问大,道行深。这位小沙弥一直跟随着佛印大师,耳濡目染,也变得风趣幽默,才智超群。

见大师不在,苏轼故意调侃到:“秃驴何在?”这里的秃驴说的正是佛印和尚。

听罢,小沙弥顿悟其中的内涵,便淡定地指向远方,开口说道:“东坡吃草!”

“秃驴在哪?东坡吃草呢!”这样一来,苏轼倒成了自己口中的秃驴,小沙弥一语双关,苏轼也只好哑巴吃黄连,苦笑几下罢了。

然而,佛印虽然是个深谙禅道的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也有被东坡抓个正着,拿来取乐的时候。

这日,好吃的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到了磬中,但是鱼香早已暴露了佛印的小心思。

进门不见鱼,苏轼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

佛印很是诧异,苏轼为何要念这句人所共知的诗呢?他顺嘴道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这下可正中苏轼圈套,“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快点拿出来共享吧。”

想不到,苏轼和佛印也玩起了“谐音梗”,还如此得心应手,古人真是有“大智慧”啊!

看佛伦佛,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一次,佛印和苏轼相对坐禅,苏轼一时间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说:“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势像什么啊?”

佛印禅师回答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轼听后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吗?就活像一摊牛粪。”

佛印禅师只是微微一笑,双手合十说了声:“阿弥陀佛!”

这下苏轼更为开心了,自认为佛印禅师和他先前一样,吃了哑巴亏。“占了便宜”的苏轼一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起这件事情来。

听完哥哥的陈述,苏小妹冷笑了一下,不以为然地对他说:“禅师心净,大哥心秽也。哥哥,你今天可输惨了啊!”

原来,参禅的人最讲究的就是见心见性,即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只要心中有爱,我们眼中的万物万事自然就会是美好的,但若是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斥着贪婪、怨恨、嫉妒、厌恶负面情绪,那么眼里看到的任何事任何人也必然是消极阴暗的。

佛印禅师就是前者,他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众生皆是佛。但是苏轼心中尽是污秽不净,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牛粪,仔细一想,真是可笑可悲啊!

苏轼看似是占了上风,得到了胜利,其实输的一塌糊涂。听完小妹的分析,苏轼觉得甚有道理。

诚然,如果我们总是以傲慢的态度待人,说话时不加思考,并且嘴上不饶人,那就肯定要和苏轼一样,闹出这般笑话来!

此外,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阴暗面,只有保持内心的一块净地,我们才能不被消极负面的情绪所吞噬,才能拥有更为幸福的人生。

斗智斗勇好兄弟,你来我往好朋友

作为修行之人,佛印对事对理,领悟都要比苏轼更深一层。几番较量下来,佛印禅师很明显更胜一筹,东坡元气大伤。

但是朋友间互怼互斗的乐趣是不会停止的,纵然苏轼占了下风,内心无奈郁闷,但是背地里还在暗暗地寻找其他方法,并不服输。

两个人又在散步,溜达着溜达着,转眼快要回到佛印居所,佛印便要进门休息。

眼看又要失去一个“捉弄”好友的机会,苏轼灵机一动,拦住佛印便说:“禅师啊,你看古代有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什么将‘鸟’与‘僧’相对呢?”

佛印内心明了:这小子又在搞鬼啦!看穿一切的佛印淡然回应道:“可是今天是你东坡居士与我这个和尚相对啊!”

这下,苏轼不就成了鸟吗?佛印的急中生智,真是让人佩服。

有趣的苏轼虽是文坛奇葩,但无奈在政治上却不尽如人意。这下,他又被贬黄州了。

在黄州期间,佛印家和东坡家离得十分近,只隔了一条河。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赞佛,“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苏轼不仅仅赞美了佛,同时还暗喻了自己。

他想要在佛印面前显摆一番,于是就让门童将诗送到河对面。谁知,佛印非但没有夸奖苏轼,还回复了两个字“放屁”,让门童带回来。

本来信心满满的苏轼看到这两个字,淡定不了了,气得火冒三丈,二话不说便亲自到河对岸找佛印理论去。

不料,佛印的大门上赫然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下,佛印可真是彻彻底底赢了苏轼啊!

官场失意得挚友,谈笑风生知彼此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佛印和苏轼的的确确是至交好友,佛印对好朋友苏轼也是十分了解,两人的友情令人羡慕。但是,说到他们的相识,也是令人意外。

当时,苏东坡因为反对全废新法,和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而佛印和尚正好住在瓜州的金山寺中,且名气很大。

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

第一次见到佛印和尚的时候,苏轼只瞧见一个憨态可掬,其貌不扬的胖和尚形象,一点也没有得道高僧的超脱气质。

因此,苏轼对佛印“修行很高,备受景仰”的传闻半信半疑,肚里很是鄙视佛印,认为他自持清高。

但后来,就有了上文所说的“心中有佛即见佛”的故事,恍然大悟的苏轼对佛印刮目相看,自知修养品性和佛印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佛印的不少轶事被记载在宋代的笔记小说中,他与苏东坡、黄庭坚的友谊,更是脍炙人口。

佛印大师具有含容三教的气质,与纯粹的佛教僧人风格不同,他的行动与思考都具有强烈的世俗意识。

就像苏轼一样,在佛印结交的朋友之中,相较于僧人,士大夫官僚之辈倒是占了多数。

佛印不仅仅是一个和尚,更是一个文学家,从他和苏轼的较量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修行之高。

当然,这种“争斗”反倒让两个人更加惺惺相惜,成就了一对“损友”的诞生。

当高僧遇上才子,究竟谁能更胜一筹?

佛印和苏轼看似搞笑的日常逗趣背后,却处处透露着引人深思的大智慧。

当小聪明遇上大智慧,佛印用他的行为举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大德高僧的人物形象。

玩幽默,拼智慧,人生得佛印一好友,岂不乐哉!

*作者:自深深处。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系列文章:
玄奘的故事
弘一法师的故事
慧能的故事
仓央嘉措的故事
神秀的故事
济公的故事
佛印禅师的故事
姚广孝的故事
鸠摩罗什的故事
禅宗大师 马祖道一的故事
虚云禅师的故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佛印禅师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