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围城》读后感:生活处处是围城

作者:阿光 来源:阿光的书单

豆瓣:9.3
作者:钱钟书

这是一部和《儒林外史》并驾齐驱的讽刺小说,钱钟书先生的渊博学识,加上恰如其分的幽默调料,即使是描写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也让人忍不住赞叹中文的精妙。单单是赏析修辞文笔,这本书就值得再读一遍。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生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这一张文凭,彷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整本书对抗战初期的芸芸众生,尤其是知识分子圈层,进行了人性的深刻剖析。关于人性,在这就不多谈了,讲一讲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爱情、婚姻。

故事情节围绕了方鸿渐和三位女人之间的情感纠缠。

苏小姐,一位孤傲的女博士。起初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不肯轻易施与他人;而现在的她,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

书中的比喻非常贴切:“她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这样一位孤芳自赏的大小姐,放下了架子,向方鸿渐求爱无果后,赌气嫁给了曹元朗。

这是大家都意外的结果,因为同是苏小姐的追求者,曹元朗是哪哪都比不上青梅竹马赵辛楣。

我也暗叹苏小姐冲动,可她毕竟是有一定的见识和思想的女人,如此选择想必是有自己的考量。

读了一篇书评,我才理解:有时候,优秀并不是首要的择偶标准;而只是因为,你站在他身边,能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苏小姐自视甚高,她心理清楚,以赵辛楣的个性,哪怕再深爱她,也不可能像曹元朗一样无条件和原则地跪舔她。

因此,纵使赵辛楣是她的追求者中最突出的一个,她也不会选择他。只因,苏小姐想要的是一个能满足她颐指气使的小姐脾气的仰慕对象。

“说女人有才学,就彷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蕃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唐晓芙不如苏小姐有才华,但在做女人这块,她比苏小姐要聪明得多。这便是那位让方鸿渐爱而不得、魂牵梦绕的白月光。

在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之后,方鸿渐最终娶了孙柔嘉。

没什么惊心动魄,也不是非她不可。方鸿渐只说了一句:“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婚后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甚至连吵架都找不到合适的场地。

“这吵架没变严重,因为不能到孙家去吵,不能回方家去吵,不宜在路上吵,所以舌剑唇枪无用之地。无家可归有时简直是桩幸事。”

读完之后,惊觉每个人都步入了围城,在推波助澜下,和一个不讨厌的人结了婚。但转念一想,即使方鸿渐娶了唐晓芙,也保不齐唐晓芙最终被现实损耗成了孙柔嘉。

因此,就有了这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当然,这座围城不仅仅局限于婚姻,它也暗喻生活。

有的人盲目地寻求外界认同感,最终把自我禁锢于围城之中;也有人拿“围城”一说来自慰生活中的不如意,宽慰自己即使得到了也不过尔尔。

例如书中的比喻:天下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第一种人挑最好的吃,按理说这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余下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应当悲观。可事实上适得其反,因为第二种人至少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剩下了回忆。

这是人生境遇的围城,一道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之间的死循环。我们总是带着理想主义渴望进入围城,最终幻想破灭又想逃出围城。

小说中心思想很浅显,但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落入围城的圈套。这一墙之隔,是心态的不同。要想避免,唯有好好品尝嘴里的这颗葡萄,既不要过度缅怀上一颗,也无需过度希冀下一颗。

读完后,很容易对爱情婚姻产生失望。但首先,这是一本讽刺小说,里面的人物自然集结了许多人性的小缺陷;其次,书中也有真挚美好的感情,如周经理待他夫人:“他所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很多人喜欢《围城》,喜欢的是钱钟书先生对学识的态度,他不需要像所谓的大知识分子一样热衷于掉书袋来显摆自己,他带有的是干净纯粹的读书人的气质。

这种气质也能感染到读者,因此读完《围城》,很多句子都想摘抄下来,这摘抄也不是为了日后的显摆,而是被其文采所折服后的自然反应。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围城》读后感:生活处处是围城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