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回 归 ----重读《道德经》

回 归
—-重读《道德经》

作者 秦 星

朋友,你收到过多少返回母校参加校庆的通知或者邀请?如果是邀请,也许当仁不让地接受并报名参加;如果是通知,甚至还是微信群发并由学友转发的通知,你能依然决定参与吗?一个人只要读了书,总会有母校的,就从初中算起吧,我就有过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5个母校。我真正体会到俗语对母校定义的精准:母校是“自己可以骂千遍、数落她一箩筐烂事,但绝不允许别人说她一句不是的、曾经读过书的学校”。母校难以忘怀,应该感恩和回报。如果所有母校的活动都参加,那真可以被称为“社会活动家”了。我的母校的校庆日几乎不记得了,偶尔被人提起,比如在微信群里一则微信提到9月12日是我硕士研究生母校的校庆日,我才想起母校许多往事来,也激发了我写这篇随笔的冲动。忘了母校校庆日,固然有在岗时工作繁忙的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在需求弱化甚至接近于零。要不,为啥退休了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支配,但回母校参加校庆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呢?

九月是我母校的校庆季。继6月3日我博士研究生母校校庆以后,9月12日是我读硕士研究生母校的校庆;28日是我读本科母校的校庆日。九月也是我内心的苦闷季。

“呀哈,母校生日,喜上眉梢,作为校友,与母校同庆,高兴都来不及呢,还苦闷啥?太自恋了或许太自虐吧?”也许你或母校的学友们会如是说。是呀,校庆日与母校同乐是高兴事,但我不敢回忆,回忆起母校培养自己带来的好,对照自己感恩母校做得不足,就深感汗颜!回想41年前的本科入校整训时文科处主任丁伯麟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因你而骄傲”!当时我受这句激昂之语鼓动得激荡不已。几十年过去了,我和99%的校友一样,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即使小有一点成绩,绝不至于能让母校“因你而骄傲”,因为我仅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我普通,也像大多数校友,普通得就像社会机器上一颗颗螺丝钉,失去了棱角,甚至锈迹斑斑。就是回到母校去能找到班级同学花名册,能在考勤点卯花名册中找到自己当年的名字,也许就会高兴得跳起来,两天三夜睡不着觉呢。除了同班级、联系紧密的留校工作同学可能还记得或知道你是某某专业某某级校友外,其他谁认得你是校友?特别是经受过上世纪90年代教育产业化、教育机构大合并浪潮冲击之后,当年读书的系、专业都不知被“嫁”了几场几轮了,假如校庆回去,你去哪儿找对口接待的报名点?即使碰过N次壁,打了无数个电话,终于找到应该也答应接待的报名点,经过几番折腾,还有那份回母校的感觉吗?也许这时我们会深切体味一个嫁娘爹死娘改嫁后回娘家期间的感觉:久了想回娘家,但真正回去,物是人非,冷锅废灶,满满的落寞和惆怅!作为没权势、没名气、没金钱的校友,深爱母校,可母校能让校友感受得到爱吗?尽管如此,人有落叶归根的归属感,明知道会失望,还是希望回去。对娘家,对母校,对故乡可能还有对故国,因了离开,就必然有回归!回归,是我们打不破的轮回。推而广之,一切物事,包括万物之长的人,都会回归的,哪里来去哪里;生于无形,殁于无形;只是不同人的生命曲线的斜率、截距大小各异罢了。斜率小、截距大的往往是教主如释迦牟尼、基督耶稣和真正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老子。

在众多的母校中,我对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母校感受最真实,因为她与我就业地在同一座城市并坐落在城的西边,离校至今,时间最短;我与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母校的导师最融洽,亦师亦友,甚至还是忘年交,但母校在遥远的大西北,许多时候只能是遥寄相思;对接受本科教育的母校记忆最深刻,因为她与我就业地在同一座城市并坐落在城的东边,甚至就相隔一条街道,记忆不时被唤起,更深层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我来说她具有开辟鸿蒙的意义。

我本科母校建校史可以追溯到1896成立的四川中西学堂,是国内资历较老的高等教育学府。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招生制度实行高考,我有幸来到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今天母校的哲学系虽建于1959年,但她的历史可溯源至1902年四川大学堂开设的经学门。1918年第一次改称哲学科,1931年合并建校后开设了哲学多学科课程。上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1959年国家在七所大学正式重建哲学系,其中就有我的母校。那时的哲学系设有哲学原理、中外哲学史、心理学逻辑学三个教研室,后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开出了当时高教部规定的哲学专业全部主要课程,还担任着全校哲学公共课的讲授任务。1964年获准招收研究生。1976年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专业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9月我入校时,当时母校理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无线电5个系,文科有中文、历史、哲学、经济和外语5个系。1998年哲学系归入“哲学与艺术学院”,2001年归入“公共管理学院”。从此在国内外响当当的哲学学科彻底失去其独立性,成为了其他实用学科的陪衬,哲学的式微正如母校哲学系宣传资料宣示的那样“哲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理论思想水平的反映”!呵呵。

谈到哲学,记忆回归到四十多年前我们读高中时的政治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里面说: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希腊文或英文由“爱”和“智慧”两个词根组成,基本含义就是爱智慧的学问,简称智慧之学。哲学作为智慧的学问,是关于探讨智慧的本质及表征,智慧的作用,智慧的传承方式方法,智慧的获取途径和手段等等的学问。思辨性是哲学的基本特征。我们不能不向历史上哲学先圣们致敬!人类历史上西方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等等,中国著名哲学有《易经》、《道德经》等鸿篇巨著和老子、孔子王阳明、王夫之、李宗吾等人给人类带来理智的灵光和思想的养料。他们在本体论、主体论、认识论、运动和规律论等哲学不同领域中都有不同的建树和思想的闪光。他们是在人生和思想独立性达到一定完满度才获得的成果。因为保持哲人思想和人生的独立性是哲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朋友可能会问李宗吾是谁?有何来头?答曰:我东边母校培养出来的真正哲学家!在东边母校这所庙堂里走出来数以十万计校友,我认为最值得母校骄傲的校友应该是发明和制造出体察人性“思想核磁共振机”的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学长。当然你有权不认同就像我有权认同一样,这毕竟是一个认识及学术问题。

如果说完形的中国哲学有个起点的话,那一定可以归于3000年前春秋时期的易学即传说中西伯侯姬昌被商殷纣王囚禁在羑里时演化的“周易”,春秋后期被固定下来作为经典的《易经》。如果说周易还带有算卦占卜特点的话,真正算得上第一本哲学著作的应该就是《道德经》了。大学本科时,我学习中国哲学史,是读过《道德经》的,但那时理解浅显,阅读粗糙,不求甚解之处较多。几十年流离哲学之后,现在有时间转身反观哲学,可以回归到中国哲学的本初,重读《道德经》则是绕不开的道,尽管这条道既弯又陡,荆棘丛生。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战国初期诸子分家前的著作,是当时诸子共同的理论源头,据传是老子李耳(约公元前600-前470年)所撰,后来成为道家哲学思想的发轫。据专家考证,老子与孔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创始人,他们同处春秋晚期而老子长于孔子,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第一次是在鲁昭公七年(前 535 年),当时孔子17岁时问礼老子于鲁国的巷党;第二次是在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后来孔子谈到此次会见感受时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第三次是孔子53岁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时,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记载说“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音dan)”;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所以《道德经》比孔子的语录集《论语》不仅早,而且思想内容更广远,更系统,更具有哲学思辨性。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常被归属为道教学说但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也不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道”是世界的本体,无形,自然规律是道,但道不完全是自然规律;“德”,指社会理想状态下的德政,核心是“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变化而不妄为。我赞赏“百度.道德经网”上归纳出来《道德经》反映老子的思想: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归纳的《老子名言100句》也是初学者把握《道德经》捷径,请有兴趣的朋友上网查阅;从中提炼的“老子《道德经》的智慧”也非常精彩:1、无为而治;2、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3、不进寸而退尺;4、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5、治大国如烹小鲜;6、常善救人,故无弃人;7、治人事天,莫若啬;8、道可道,非常道;9、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2、为之于未有;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强行者有志;15、处其厚,不居其薄;16、曲则全,枉则直;17、大智若愚,大巧若拙;18、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9、得之若惊,失之若惊;2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21、无之以为用;2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3、慈、俭、不敢为天下先;2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25、祸兮福之所倚;26、不居功,功自言;27、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8、功遂身退,天之道也;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0、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3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3、持而盈之,不如其己;34、损有余而补不足。

一部《道德经》,博大精深。即使我皓首穷经,也许只能起与补锅匠工作相似的作用。即便如此,《道德经》仍然值得我们一遍遍去重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回 归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