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文公岭的传说

文/王新茂

“文公岭”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曹坪镇九间房村与蓝田县葛牌镇东沟村交界的界岭,这里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界岭,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动植物的王国,更是天然的氧吧,为什么这么好的地方叫“文公岭”呢?究竟有什么含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究,才得出结论,说起“文公岭”,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名人,他就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这个历史伟人,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韩愈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韩愈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

韩会早逝后,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十九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做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试时,他将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对其大加的赞赏,韩愈因而闻名一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唐代的潮州是一处相对较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场所。五十一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说,五十一岁已经是离死不远了,再加上一路山水跋涉,这时的韩愈已然心力交瘁,差不多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于是在赴任途中对前来送行的侄儿在途径柞水县九间房歇息时留下了遗书般的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政治前途眼看已成泡影,挫折带来的家庭不幸,也一齐降临到这个已知天命的封建官员身上。在这样一种凄凉的心境下,和这样一个远京师的荒蛮之地,我们还能指望韩愈在漩涡中造福一方吗?而韩愈还能期望让封建君主看到自己斐然的政绩吗?还是置身事外,度过一个平安、坦然的晚年!文起八代之衰文章已经足够让你名垂千古。中国文化会记得你,历史会记得你。但是韩愈不是的。儒家文化中那些关于为人、处事、治国的思想早已刻在韩愈心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支配着他的为官、立身,大胆进谏是这样,因为进谏而被贬潮州后仍是这样。儒家学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从西汉初年,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直到隋唐,成了传统知识分子进仕的指定教材,其价值观在整个社会的影响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作为知识分子的韩愈,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包括忧患精神、笃行精神,在其身上体现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和忧国忧民、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骨子里头的这个东西,促使他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在追求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价值实现。所以,他到任后即以振兴文教为首务,化腐朽为神奇,在潮七、八个月间,开启了边远州郡的一代文风,开创了潮州文明不老的传说。

以“昌黎”为郡望的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谥号“文”,人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在历史上,国内建有祭祀和纪念韩愈庙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为韩愈的家乡河南孟州,一为韩愈曾任刺史的广东潮州,再有就是与韩愈的郡望“名同而地异”的河北昌黎。其中昌黎在明朝时先后建有两座韩文公祠,一座在昌黎县城,一座在昌黎城北的五峰山上。
柞水人民为了纪念韩愈这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在途经柞水县九间房歇息时留下了遗书般的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感念韩愈对社会的历史性贡献与丰功伟绩,把秦岭南面的一个山岭以其名命名,这里山上林木葱葱,山下流水潺潺,背靠巍巍秦岭,四周烟雾缭绕,便在山上还修建一座庙宇名为“文公庙”作为永久纪念,并将这里的一座山岭以韩愈韩文公命名,这便是地理标志般的“文公岭”由来。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文公岭的传说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