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鹿鸣杯精选(一)

– 壹 –

从“悔”的精辟之言,到“于列者”笑的“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既倒”长短句结合,整齐对仗,又将虚无飘渺的自然之物融入悲愤之思,此为生之言,实为韩愈于皇帝于统治者之反诘。是悲壮也是开阔,是曲折前行也是伪笑自前。“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与子云、相如共比,与太史公共等,是韩愈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哲人、读书人恃诗书而活的骨与傲。

阮林漪《有为而为,于平和中聚波涛——浅评韩愈<进学解>的求学思想及艺术特色》

————

– 贰 –

岁月忽已晚,一个“忽”字,道尽多少辛酸,也道尽许多苍凉。试想,人类在脱离幼稚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忽而仰望星空,看见星辰永恒稳定地运转着,再俯瞰身边,一草一木虽有枯萎却可再度萌发,而自己的生命多么容易消逝,而且是消逝了就再也不回!这是整个人类族群自有意识以来最大的悲哀,永恒的悲哀。

欧阳东东《人生何处不怀悲——浅析<行行重行行>的生命意识》

– 叁 –

但陶潜不同,他没有阮籍的牵挂,他在隐居田园时真正在田园中发现了乐趣与“自我救赎”,他更彻底地躲避了政治的漩涡。魏晋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好在佛教的出现,以及当时文人爱好喝酒,让许多文人在动乱中也“暂时保全了自我”。

杨明松《从魏晋风骨看自我的救赎》

– 肆 –

纵观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不难发现,隐士所作的归隐诗、田园诗极少有其本人从生命伊始就衷于归隐的,大多是官场失意或怀才不遇之人。一是看淡,故而归隐;二是看破,无奈归隐;三是抱有幻想,借归隐谋求一定的名声,进而再次出山。

郅舒涵《隐士滤镜下的意象分析——浅谈陶渊明<饮酒>中意象隐喻色彩》

————

– 伍 –

思念的人从别离之日到现在已许久不再见。季节变化了,气候变化了,人好似抵不过变化,也抵不过思念,所以人瘦了,衣宽了。可见思念甚深。

罗晓林《相思皆寄时光里——评<行行重行行>》

– 陆 –

陶渊明对菊情有独钟,实则对菊的喜爱也表达了他的一种生命诉求:以高洁的姿态回归自然与自我本心。而在本心的引领下,他抬头望见了“南山”,“南山”是他所热爱与找寻的,是他生命的一种归宿。

舒勇《用生命之悠然抗争人境之喧嚣》

– 柒 –

那些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早已化作南山下悠悠的倩影,随着陶潜走向平静,走向安然,那些年少时期的抱负、志向在多次的打压下已化为胸前那一捧淡黄的野菊。魏晋文人的反抗是如此的无力、弱小,有人驾车长哭,有人长醉不醒,有人解衣纵舞,爱恨皆随岁月长河洗刷,空留后人评说。

贾亚兰《于闹市之中开出心灵之花——浅析陶渊明<饮酒(其五)>》

– 捌 –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片净土,这里宁静,这里美好,这里没有斗争,没有名利,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守护这一片净土,但总会有人让它溃烂,让它裂解。什么时候能在金钱、名利面前收住那颗躁动的心,毫无波澜地面对,我想就会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适和惬意了吧。

蒋幸均《心远地自偏》

– 玖 –

全诗反复诉说相思,却无一言能明显透露出主人公的身份信息,具有一定的含混性。但正因如此也使得诗歌的多意性凸显。我们不妨从两个视角对全诗进行解读领会。既可看作思妇对游子的殷切盼望,亦可看作远行游子对家的无限牵念感情的抒发。

刘婵《试揭古典抒情诗的面纱——以<行行重行行>》

– End –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鹿鸣杯精选(一)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