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浩然正气的孟子

王兆民(山东青岛)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生于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离孔子的家乡不远。是孔子孙子子思门人的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学术源渊与孔子一脉相承,且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全面巨大。有着“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其生平事迹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早年丧父,得益于母亲的含辛茹苦教育培养。“孟母三迁”、“杀豚不欺子”、“断织劝学”等故事至今被人们传颂,成为后世教育子女的典范。
孟子所处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天下大乱,各诸侯杀伐兼并战争不断。但那时也是学术界百家争鸣,古代优秀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孟子“以浩然之气,发仁义之言,开辟抑扬,高谈雄论,曲尽其妙”的散文风格独具魅力,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唐宋八大家的的苏轼韩愈王安石等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孟子的风格。

孟子和孔子一样,曾经周游列国推行王道仁政思想,保民而王,反对霸道。主要游说过齐宣王和梁惠王。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但战国时期的统治者对仁政不感兴趣,孟子的仁政主张只在一两个小国实施过,所以孟子一直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后来开始收授弟子,办教育。有说曾两次赴山东临淄稷下学宫参与论辩。稷下学宫在当时盛名远扬,汇集了天下贤士名流多达千人,兼容各个流派。晚年的孟子与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回到故里,著书立说,共同编纂了《孟子》一书,共七篇。其书是孟子生平重要言论汇编,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孟子》一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遗产,精彩绝伦。读起来气势磅礴,壮怀激荡,感染力极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至今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震耳发聩。蔑视权贵,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超越其他任何诸子之上的,其意义是十分进步和伟大的,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摆在了君主和政权的前面。孟子的这种光辉思想,至今还熠熠生辉。以至于令历代统治者所痛恨。明洪武帝朱元璋读后,曾说过“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也”。并罢了孟子在孔庙的配享,并把《孟子节文》生生删除85条。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孟子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就是在全天下实行仁政,告诫君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反对霸道,他看到了民众的巨大力量,不可忽视。在《尽心下》告戒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把人民当作宝藏,加以敬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简而言之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并大胆地提出君要是不好,百姓可以将其换掉,再立一个。并主张暴君可以诛杀之。多么先进的思想啊,这和孔子对待国君的态度是迥然不同。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主张君主以人为本,与民同乐,让民众有固定产业,减轻农民赋税,描述设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画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推恩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开创了古人善推主张的先河,“推恩足以保四海”。“孟子《梁惠王上》猛烈抨击君主“仓禀实,府库充,庖有肥肉,马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样的生存困境,百姓怎么能维护你呢?写到这里,想起了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句。用典源头是不是出于此?孟子一生都坚决反对当时的不义战争。对当时杀伐不断,涂炭生灵,残害百姓的不义战争给予深刻地鞭挞。《孟子·离娄上》:“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力不如人和。人是重于天时地利的根本原因。

孟子主张性善论,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开创了“四端”之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孟子的四十不动心论,性善养勇,知言内省养气,对后世的道德修养也是有着很好正面导向作用。
孟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和孔子一样,对教育事业非常热心,把培养人才看成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并十分注重道德情操修养,“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善养的浩然之气又与精神上的志、意紧密联系。“志,气之率也;气,体之充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浩然之气是通过义积累而成,它至高至大,充沛全身并充塞于天地之间。长此以往,就修炼成了具有自强自信,无所畏惧大丈夫精神境界。孟子践行恪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追求仁义的纯粹,当生命和仁义发生冲突,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时,提倡舍身取义,把道德仁义置于生命之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来的仁人志士都秉承了这种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如西汉武帝时的苏武。奉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匈奴多次威胁诱惑,欲使其投降未果。遂将他流放到遥远的贝加尔湖去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精神不倒,留放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被蒙元拘禁三年而宁死不屈,赴刑时作诗一首以明志“天地有正义,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溟”……都与孟子的思想哺育影响有关。两千多年后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表达为理想而献身的豪言壮语也是和孟子息息相通的。为理想信念把生死置于度外,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共同特征。

孟子深知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在《孟子.尽心上》强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十分重视人格培养。孟子提出开阔胸襟、增广见闻。他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譬喻,登高望远,向更高的标准、境界攀登。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博大胸怀更是磅礴恢宏。我特别喜欢孟子在阅读书和诗集的看法,提倡会读书,不死读书,不刻意追求字词表面所表达的意思,正确把握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孔子一样“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交结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读古代先哲的书,孟子还说过:“《诗》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诗,研读其书,要知其人,就要论其世”。通俗一点就是全面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及社会层面,才能真正准确读懂书。这些对于当下我们仍然有着重要意义。明白了“知人论世”的道理,也就掌握了活读古书的方法,古老深刻的传统文化元典的精华就不难掌握了。
孟子有着与其他诸子不同的人格魅力和气质,所在是特别藐视权贵。鄙薄利禄,在统治者面前呈现出高贵不屈的人格。铿锵有力地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当今之者,舍我其谁也”这掷地有声,千古生辉的名句流传至今。文如其人,这也是孟子自我人格的真实写照。如果人们都能在金钱诱惑、贫困潦倒、强权压迫的困境中,仍不改初心,不放弃理想,那就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胸有大志的强者,孟子强调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降大任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从中也就知道了忧虑和患难使人生存,安逸和享乐使人灭亡的道理,家国、个人、古今当是如此。

孟子散文特点,有着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他满怀着捍卫真理的正义感,为人豪爽耿直,行文气势磅礴,雄健有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论辩艺术高超,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大胆辛辣,理直气壮。既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由小见大,由远及近,先纵后擒,引人入胜。如开篇的《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本意是想说服齐宣王以“仁”执政,放弃“霸道”,但又担心出言太直,齐宣王难以接受。于是,请君入瓮的方法,一步一步推向深入。开始用前面的两个事例,用牛羊互换作为祭祀用的牲畜,赞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善于观察捕捉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层层推进之后,然后直击命门。齐宣王方知上当。最后,齐宣王在孟子势不可挡犀利的对话中,无言以对,只好回避论辩的主旨,“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段至今读来,还觉得十分过瘾,画面感超强,齐宣王的窘态跃然纸上。孟子层出不穷的比喻,信手拈来,大量的排笔、反问、重叠、层层递进。始终掌握论辩的主动权,收放自如,无往不胜。在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雄辩家中独领风骚。孟子的论辩智慧令今人拍案叫绝。另外孟子在论辩中非常善于运用寓言故事为已所用,使文章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如“齐人一妻一妾”。“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这些寓言里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人物栩栩如生,有人统计在《孟子》一书中寓言故事就多达近一百六十余则。语言质朴自然,意象表达精确,技巧丰富,修辞手法多样,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运思用笔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孟子庄子的文章使后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
孟子的作品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有着很多真知灼见,至今是学习国学必读的经典。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浩然正气的孟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