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菜根谭》读后感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周月友:史解菜根谭(四十一——四十四)

四十一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原文】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注释】1、念头:我们平常所思,所想,所念到的内在想法。即心思;主意;想法。2、嗜好:特别爱好 (多用于贬义)。3、枯寂:寂静;寂寞。

【意解】讲究生活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是如此,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平淡。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体悟】说到心胸豁达,苏轼可算得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历来为人景仰的缘故自然是他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的名文《岳阳楼记》更是千古传诵,备受赞美。文章充分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与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不仅重自身品德修养,常自勉要忧国忧民,还以此教其子。《宋史•范纯仁传》云:“疾革,口占遗表,其略云:盖尝先天下而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正由于范仲淹能够学习并效仿古人,他的人生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无论由朝官到地方官,抑或由地方官到朝官再到地方官,他都力图刷新政治,积极进取,在治军治民上均卓有建树。

真正做到心胸豁达,“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人,祁奚当之亦无愧。祁奚请求退休。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慰,羊舌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称赞祁奚,说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

一个正直无私、胸怀广阔的古代贤者形象跃然纸上。祁奚很有自如之明,年纪大了请求退休,绝无老马恋栈的患得患失心态。晋悼公五次三番征求意见,正是对祁奚人品的高度信任。仇人解狐得到推荐,难道是祁奚刻意讨好献媚吗?让儿子接任,副职之子辅佐,难道不怕授人以结党营私的话柄吗?他公私分明,思虑严密周详,洞察力强,处事很有分寸。

《商书》云:“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

四十二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原文】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注释】1、彼:那些人。2、爵:爵位,此指高官。3、牢笼:关鸟兽的器具,比喻约束、限制人的事物或骗人的圈套。4、人定胜天: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们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5、志一动气:谓意念纯一则能转变质性。志,意念;一,纯;动,转变;气,质性、禀赋。6、陶铸:用黏土烧制器物,此指教育、培养。

【意解】别人富有财物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人决不会为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意念可转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人决不会向命运低头。

【体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英雄气概。

南宋郑思肖在《画菊》写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是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辞科。元兵南下时,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以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写出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傲骨,描绘了菊花斗雪、忠臣凌霜、孤傲绝俗的高风亮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人生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豪壮誓言。

郑思肖,你就是一朵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如果说你是菊中魁首的话,那么关汉卿则是豆中之王。不是吗?请听“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的《不伏老》〔黄钟尾〕曲云:“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宋岳飞有一声响彻天地、贯穿古今的长叹:“只要武将不伯死,文官不贪钱,国家就有希望”。我们读书人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正气;要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思想。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十三、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原文】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注释】1、尘里振衣: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振,作拂拭解。2、羝羊触藩:喻进退两难之意。

【意解】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清洗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人处事若不能留有余地,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能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体悟】“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说白了就是做人要谦让。羊祜就是一位谦虚大师。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属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坚决推辞:“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作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三辞三让的光辉事迹,令人感慨!前些日子翻历书,偶见一则《十留歌》,全文抄录下来,以为自勉: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任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度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后路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厚道与己;

富贵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福泽与己;

凡事不可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余德与己。

四十四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原文】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注释】1、留意:注意。2、实诣:真实的造诣。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称造诣,略称诣。3、风雅:诗经上的国风、大雅、小雅,后人称吟诗作文为风雅。

【意解】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德却又流于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定会显得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体悟】《南村辍耕录》是一部写在树叶上的奇书。这部书“凡六合之内,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而录之”,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料,有掌故、典章、文物,还论到小说、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史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尤其是上海地区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有关黄道婆的生平及她为发展松江棉纺织业所做的贡献,《松江谣》、《不平诗》、《奉使来谣》等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民间歌谣,极为珍贵。

陶宗仪勤于读书,勤于写作。身上总是随身带着笔墨,就是下田劳作也不例外。辍耕时,在树下休息,就将收集到的各类史料、文献、资料,以及社会传闻、读书心得等记下来,将稿子贮存在瓮中。前后写了10年,积了10瓮稿子。后在学生的帮助下,抄录编纂,整理成书,共30卷,名《南村辍耕录》。据传说,辍耕时,陶宗仪“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十卷”。因此有人说,陶宗仪将树叶当作纸,《南村辍耕录》是写在树叶上的书。有人从常规来分析,偶尔缺纸,或许有将树叶作纸的事,但收藏10年树叶书稿的可信度就微乎其微了。我们姑且不去争论此事的真实性,但我们可以这么说,民间传说表达了人们对陶宗仪勤奋的由衷赞誉。

我们再来看一个奇人李贺。他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作文章,韩愈、皇甫湜一开始听说这件事并不相信,等到他家,让李贺做诗,李贺一提笔很快就写完了,并自己命名为《高轩过》。两个人很是惊讶,从此以后长吉开始有名。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每天清晨就出去,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等到晚上回来才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很是心疼的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静心。遗憾的是现在似乎没有经典了,只剩下些看了就扔的迎合世俗的作品。一本好的书,会令人爱之如命,好好的收藏,在茫然失落的时候它会给人安慰,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令人不解的是,现在的媒体十分喜欢给人带高帽子,某位作家写了几本书,于是就冠以国学大师的名号,真是贻笑大方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菜根谭》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