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当你被人删除了好友,才知道朋友是谁!(一个经历过天津塘沽大爆炸,差点逝去生命的人的故事)

作者:朱伟芳,微信:skyrain26。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一枚新闻系,出版编辑方向。喜欢看书、尤其是杂文,喜欢摄影,喜欢翻译。一枚苦逼的考研党,写作用来缓解身心压力。

Q的苦水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个朋友Q转了一篇文章,题为《当你被人删除了好友》。因为对标题产生了好奇,所以点了进去。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一个经历过天津塘沽大爆炸,差点逝去生命的人,居然没有任何人来问候他,甚至知心朋友。他绝望之余删除了所有微信好友,试探是否有人会发现这一举动并主动去找他问清原因,关心他。结果过了好久,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发现自己被这朋友删了。有些小生气才打电话给他,得知了这一切。电话这头的他听自己朋友讲述心中的孤独,默默流泪,于是有感而发写了那篇短短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内疚以及对社交网络的反思。
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没多想,只是觉得写得颇有道理,就顺手关注一下。
不一会儿,便收到了Q的一条微信信息,一个“哭”的表情。
我回复了一句,“怎么了?”但那头许久都没有回复,于是我就放下手机去干其他事情了。等到我忘记此事再拿起手机看的时候,才看到了回复,“那篇文章写的就是我。”
我对Q突如其来的文字严肃感扑哧一声地笑了出来,因为在我印象里,他在群体中通常扮演着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善于指导他人,经常讲些笑话调节气氛,幽默众人。见得此状,我有些不习惯,以为他又在一本正经讲冷笑话呢,于是条件反射地回了一句,“你没文章里那人悲剧。”我一向心直口快,而且对这种平日里性格开朗的朋友更是口无遮拦,但发完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微信那头突然莫名沉默起来,这种无故的沉默让我心生烦绪和内疚。
在这段较久的沉默中,我已经体会出Q的意思了,但我并不想让我们之间的谈话陷入严肃的主题中去,毕竟那个时候还是美好的清晨,虽然外面飘荡着凉飕飕的丝丝小雨,但我却是满怀着一颗愉悦的心,想以最悠闲的状态,享受一个不被打扰的休息日,我完全不想被奇怪的负能量干扰到这一切。况且,他向来是那种“吃”的起玩笑的人呀。
他是吃错药了?还是因为今天是下雨天,多愁善感以致悲伤泛滥,逆流成河”?
我开始妄加猜测,大概是那篇文章引起了他心底里的共鸣吧,他感到自己和文章里写的那个人一样,在生死关头都不会有朋友来问候和关心,就算把他们的微信都删光了,都不会有人发现的,他也许觉得自己如出一辙,存在感很低,尽管他并没有悲催到要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时候才被人发现,但是他自己却越想越觉得自己悲催。
原本我想以卖傻的姿态来缓解这让人头皮发麻的谈话氛围,但不行,因为他渴望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理解——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不能再以嬉笑的态度去敷衍微信那头我无法看见此时此刻表情的他。
我沉默了片刻,回复了一句,“我能懂你。”
似乎这句简单的话把他心里的苦水闸门打开了。
“我并不是一定要过群居生活的人,我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呆着,但总要和人一起说说话,关键是连知心的话都找不到人说,因为没人真的关心你。”
其实,他这句话也正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特别想向人倾吐的,但后来时间在我的心里磨出了一层茧子,我已变的不再有所谓,虽然有时候看着不属于自己的喧闹人群,心里那股黑涩的味道会冲破厚茧再次冒出,但不久又会愈合干掉,就像柏油一般,被无情曝晒时依然会融化发稠,散发难闻的气味,但干了又会重新变得坚强起来。
至于为什么是高中才有这种感觉的?也许在初中的时候,那时成绩还算优异的我,常常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算上人缘不赖,身边的朋友时常三五成群的结伴陪我,去上个厕所,或是去趟老师办公室罚个站都会有小伙伴一起,又或许是那个时候岁数还小,觉得有人能在身边陪伴就已经幸福感满满,不会再有其他复杂思绪,而且也没有碰到多么要命的困难,鲜有要向谁吐苦水的心理诉求。而到了高中,周围的人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在为自己的学业、未来奔波忙碌,谁又会真正在意你的一举一动呢?况且我也不再是众人之中成绩最优异的人,文武双全的优秀学生铺天盖地,再没有人会围着自己转,那种光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褪去,尽管自己依然保持着还算不错的人缘,身边也常有三五朋友陪伴,但因为思想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不再满足于简单意义上的躯壳陪伴,而是苛求能得到心灵上能够相濡以沫的真正陪伴,而那却少之又少,求之不得。因而,巨大的落差感一下子从心里令人猝不及防地溜了出来。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把这种落差感看的很严重,我想,既然我无法企图所有人能理解我,所以就去尝试着去理解他人吧,去看看书,去理解作者笔下的他们自己或是他们通过笔,映射在小说中的人物,希望能从虽然是虚构的但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人身上找到可以寄托的情感。比如写《人间失格》的太宰治,写《荒原狼》的赫尔曼·黑塞,还有许许多多其他作家和诗人,读多了便会发现,其实,并不是仅仅我自己,或是异于常人的某个人会感到孤独感常常肆虐全身,而是整个人类。
人,作为个体,存在于世,必然是孤独的,谁都无法避免。
正如谁所说?“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只是每个人对于孤独可以承受的程度不同罢了,或者说,对“孤独”一词的定义不同,能够承受并能泰然处之的人常常不屑这种孤独,反而非常享受一种“被孤独”的过程,孤独自带的安宁感,而不能承受这份孤独的人,也并非硬说其是庸俗之凡人,而是他还没有尝到孤独究竟可以为自己带来怎样的快乐。
我想,Q其实并没有被人遗忘在角落,而是当他看着微信朋友圈里的“繁华景象”,感到他人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时候,想到自己却在这毕业季的洪流中挣扎,过着苦逼的实习生活,发不出什么新鲜状态来夺人耳目的时候感到有些小小的失落,进而发展处一种“没人关心”的错觉。
也许,那些高调发着各种吃喝玩乐状态的人,心里才更孤独呢,因为孤独感无处宣泄,所以要用一种外在方式来宣泄出来,由此可见,做社交网络的人,是如何谙熟普通用户的心理需求。
既然是社交网络嘛,一种虚拟的东西,很容易被现实打破,又何必在意,经常发现一个社交网络贫瘠到寸草不生的人,他的真实生活岂是我们这种俗人能比的?他的心灵富裕,流淌着热爱生活的甘泉,他善于独处,享受孤独,他从来不会为这些琐事而烦恼,他的眼睛里满是灵动的火焰,熠熠生辉。
最后,我告诉他,如果他愿意,我很乐意成为一个垃圾桶,把每个朋友扔进来的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写下来。
写出来,我这个垃圾桶也不至于发臭。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当你被人删除了好友,才知道朋友是谁!(一个经历过天津塘沽大爆炸,差点逝去生命的人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