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读潘小蒲民间故事集《游仙》感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读潘小蒲民间故事集《游仙》感悟

赵为农

今天,我们在这里借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集《游仙》召开“民间文学与阳城旅游文化”的研究会,我受潘小蒲先生之子潘俊鹏之托,就《游仙》这部民间故事集做一个发言,下面我就自己对《游仙》民间故事粗浅的理解,与在座的各位朋友做出如下分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民间故事也属于文学的范畴,是来自于民间的文学,源于口头的传诵,历史非常久远;也可以说,是在文字还没有创造之前,就已经产生的文化,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载体形式之一。由此可见,民间故事的历史多么的悠久遥远,承载的文明多么厚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民间故事与人类文明一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游仙》中收录的部分故事,既属于阳城,也属于整个中华文明,比如嫘祖的故事,比如大禹的故事,这些人物既属于阳城,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因为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传说了几千年,同样的故事,大家都在说,都说发生在自己的家乡,这只能说明,我们这些伟大的先人,确实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我们的人民,已经把这些先人供养在了自己心底,传承了几千年,已经成为民族信仰的一部分。所以我说,民间故事集《游仙》承载的文化,不仅只是属于阳城的地域文化遗产,更是属于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但是,因为潘小蒲先生是阳城人,她的民间故事集《游仙》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在阳城这片土地上搜集,是由阳城人口口相传而来,她集一生之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牺牲休息和节假日为代价,劳心费神整理几十年而成的文化成果,所有故事无不透着阳城浓浓的乡土气息,有着独特的阳城地理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因此,这一部民间文学集成,更应该属于阳城,是阳城地方文化、风俗传统、精神传承的重要组成,是潘小蒲先生留给阳城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下面,我就《游仙》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与民族文化发祥地相关的重要信息

大家都知道,灿烂的中华文明,无论是五千年、还是八千年的悠久历程,或者是更早的新旧石器文明,在阳城的大地上都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应该说,在阳城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能够找到人类上古文明遗迹的地址很多。事实证明,在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创造文明的历史最少也有近3万年。只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我们的祖先尽管已经可以将石头制作成劳动工具,但他们的语言可能还不够成熟,所以,那个时期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只能是一些石头制作的劳动工具。这些新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就是人类文明初始的见证,是先人留给后人的文明信息。透过这些石器,我们知道,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人类至少已经生活了近3万年的历史。而这一时期,人类早期的文明只能是所有遗址发现的石器为标本的纪录。这一时期应该被称为人类的上古文明。
而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游仙》中搜集的《嫘祖养蚕花石沟》《尧王东坪选舜王》《大禹神斧劈石门》等故事,均是与民族文化发祥地相关的信息。这一时期,人类可能已经有了早期的文字,但文字使用还只是掌握在极其少数人的手里,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广泛传播。而人类的语言已经发展到极其丰富的阶段,所以产生了众多的、关于文明发祥地相关的民间传说。而这一时期在阳城民间传说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愚公移山》就是发生在阳城这一神奇土地上远古文明的信息,潘小蒲先生没有搜集,也许是因为,早在春秋时期已经被我们的祖先搜集到了《列子·汤问》之中,有了文字纪录,祖先已经搜集,《游仙》里便没有再搜集。但还有一些与远古文明相关的民间传说,比如关于盘古的一些传说,女娲的一些传说,都是人类创造文明早期的一些信息,潘小蒲先生的《游仙》都没有搜集。但在今天,我们却已经发现,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早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与我们这块土地息息相关,足以证明,阳城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当然,除了这些远古文明,还在中古时期的一些文明信息,《游仙》也搜集到了不少,这些文明信息便是《汤王祷雨桑林》《穆天子回访故地》《鬼谷子斩鬼》等民间传说。这些传说都有历史记录鉴证,同时还有遗迹证明,说明在我们的这一块神奇的土地上,确实有远古和中古时期中华民族文明缔造者留下的创建文明的重要信息,阳城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且,今天我们正在开发和挖掘的“昆仑丘”文明,也将说明这一点。

二、不同时代的历史重要人物在阳城留下的重要信息

在《游仙》里,除了那些人类初期文明留下的重要信息传说外,还搜集了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历史重要人物在阳城活动过的重要信息的传说。这些传说分别是《韩王自刎大岭头》《王莽赶刘秀》《皇帝封神》《刘伯温留言戒后人》《闯王李自成三次到阳城》等。这些传说有西汉时期的,有元朝的,也有明朝的,这些在阳城留下传说的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
当然这不是不同时代的各个阶段来到阳城的重要人物的全部搜集。据我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打江山的时候就曾经来到过阳城,在阳城也留下了许多传说。但潘小蒲先生是人不是神,尽管她热爱搜集民间传说,但她的本职工作不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她是一个官员,她的搜集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开展,难以全面也是可以理解。但这不影响《游仙》的价值。她没有做完的事,正好可以让我们后人继续做。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民间文学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来到阳城,在阳城人民心里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文化人去搜集整理的文化资源。
远的不说,就说近代,在我们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朱德来过阳城,邓小平来过阳城,并在阳城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议:枪杆会议、上河会议。这些都有民间传说和实物依据为证。而且,据我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姨姨也曾在阳城工作过,习近平总书记也亲自来到过阳城,并留下了“见新见绿”的重要指示。此外,还有许多军中大将,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都曾经在阳城战斗过,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民间文学财富。潘小蒲先生没能完成搜集和整理,我们仍然可以继续完善这一服务阳城经济文化的重要工作和历史使命。

三、阳城各个时代优秀人物留下的重要信息

在不同的时代,阳城也有众多的对国家,对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在国家的大格局上,都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田从典等等阳城人,也在阳城民间留下浓墨重彩的民间传说。搜集整理这些重要人物的民间传说,是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集《游仙》留给阳城文化的民间传承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如果你查阅官方史志,哪怕是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田从典,能够载入史册的记录都非常少。但民间故事却不同。比如中国唯一被封广禅侯的兽医,阳城民间便有《“兽医侯”和“兽医庙”》的传说,如果你通过官方史志查考,几乎不可能查到相关的记载,但阳城的山头村却有一座水草庙,水草庙就是专门给一个名叫常顺的兽医修建。稍微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封建时代,修庙可不是想修就可以修的,必须通过朝廷批准,才可以修建。而且庙里还有碑为证,常顺就是宋哲宗册封的兽医侯。潘小蒲先生就是发现了这一座庙,然后通过多方搜集,才整理出了《“兽医侯”和“兽医庙”》《扁担说话》《水草圪梁》《辩草认地》《县官拜侯》等多篇与广禅侯相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与萧照相关的民间传说,如果没有民间传说的印证,传说中的萧照是阳城人,就没有任何实物能够佐证了。但民间传说足可以作为历史留在民间的证据,佐证一些遗失证据的历史。
所以我说,民间传说的信息很重要,它是解决一些缺失重要物证的重要依据。就拿王国光来说,写入明史的文字纪录非常之少,但你打开潘小蒲的民间故事集,关于王国光的传说却非常之多,整整15篇。这些东西都在官方的史志里查不到,却被老百姓口口相传了几百年,通过潘小蒲先生搜集,整理到了《游仙》之中。而且,《游仙》之中不仅是搜集了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田从典这些国家级官吏的民间传说,同时还搜集了萧照等一些不同时期阳城文化名人的民间传说。更重要的是,属于阳城自己的民间人物,比如:贼小绪、邢把式、小法囤、范老收等阳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英雄,全部搜集入册了。由此可见,民间故事集《游仙》不只属于上层人物,同时属于普通大众,它代表的是阳城民间的整体传承,具有普遍的大众性和全面的整体性。

四、历史悠久的阳城独特地域文化信息

了解阳城的民风民俗,地域特色,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民间传说入手,你很快就会直接地了解阳城的地域文化。在这一方面,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集《游仙》搜集整理的尤为突出。通过对民间故事集《游仙》的阅读,你很快就会知道阳城有怎样的一种地域文化特色。
1、阳城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地方,阳城有着敢于向黑恶势力斗争的民风民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就会产生贼小绪偷富济贫的人物,也可以产生小法囤闹盐粮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的民间传说。
2、阳城有好学成风,勇于争先的传统,阳城人民有不甘落后,追求上进,追求完美的民风。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就会产生《“九凤朝阳”和“十凤齐鸣”》民间传说,同样能够产生《田庠生府考夺魁》的民间传说。
3、阳城是一个民风纯朴,文化厚重,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老君爷年享三祭》《土王爷惜土如金》《通义村的忌讳节令》《添仓节献“旮旯”的由来》等等厚重的民间文化传统传说。
4、阳城是一个有着浪漫风情的地方,阳城人民崇尚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向往最美好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产生了《娃娃鱼儿忠良后》《小麦哥哥和荞麦弟弟》《千巴巴止血救命》《错错鸟的传说》《人猴姻缘》等等充满神奇色彩的人与自然的美好传说。当然还有一些地名来历的美好传说,如《牛头山》《南底村的来历》《蛤蟆岭》《人参塄》《走马岭》《仙翁山》《游仙》更是超自然的传奇,充满了奇幻的神秘色彩。
这一本书之所以被作者命名《游仙》,正是有着众多神奇的传说,让我们这块土地充满了神化的色彩,说明了阳城这片土地,是多么美好而神奇,这一块土地,不仅是所有阳城人热爱的故土,更是神仙都向往的人间天堂。如此的传说,也是《游仙》最具分量的地方。我以为,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集《游仙》之所以能够被世界文卫组织重视,并授予其金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传说的力量震惊了世界。
当然,《游仙》还搜集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说,比如《大磨盘下的瘪骷髅》《浪儿孝母》等等,还有众多的关于鬼的故事,由于时间限制,这里就不详尽解读。我只能无限感慨地说,《游仙》是阳城民间文学最具代表意义的集成,只要你能够详细读一遍,就可能基本明白阳城几千年的民间文化脉络,犹如阳城民间文化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五、行文特色与民间故事不相称缺憾

最后,我就自己对潘小蒲先生的民间故事集《游仙》,以及我对民间文学的理解,提出一些属于我本人的看法。
我认为这一本民间故事唯一的缺憾就是,它是通过潘小蒲先生搜集后,摒弃整理,破坏了原生态的纯民间风格,自行创作,有着潘小蒲行文特色形成的民间故事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的行文违背了原生态的原则。按照搜集民间故事的要求,所有民间故事,都必须保持搜集来源口述本色,不可以描写。一般来说,搜集整理者,形成文本时,都必须注明:口述作者,整理作者。但民间故事集《游仙》完全没有口述作者。显然这是不正确的。没有口述人,一是对口述人有不尊重之嫌,另外,也让人产生编造之嫌,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缺憾。
再就是民间故事行文词语华丽,在这里我可以特别举例,第158页《马蜂精张光斗》中有这样一处的用词:张光斗率兵接应,彼此声援,联而攻坚,分而据守,纵横驰骋,南征北战,东扫西杀。同段另一处:尤其是张光斗一路,马壮卒健,兵勇将骁,谋高计巧,神出鬼没。如此的描写几乎遍布《游仙》的每一个故事。如此行文,完全是潘小蒲先生独特的风格,也许众多的老百姓看了会说,作者文釆飞扬,学富五车。但是我看了之后,心里总有一些不是滋味,总觉得民间故事,不应该这样来讲,更应该使用民间的语言,而不是华丽的词藻。
以上就是我对潘小蒲先生民间故事集《游仙》的一些粗浅的感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先生家人及在坐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谢谢。
作者简介:赵为农,男,汉族,1962年1月8日出生,横河镇索泉岭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