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樊 星·活着:可以常写常新的文学主题

余华的小说《活着》无疑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从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到普通读者,都爱读此书,可见其影响之广。此书在海外读书界也行销得不错。这部小说写出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力的皮实,也就写出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生命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
活着不易。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人们成天想的是:如何活得好一些?可到了战乱年代,到了大灾之年,在目睹了许多生命突然消失的悲剧时,大家才不能不感慨:活着不易,多多保重。这时,回想往事,更觉得曾经以为平淡无奇的一切,蓦然回首居然十分可贵。
记得,早在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出版了苏联作家拉斯普京的长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亦译作:《活着,并且记住》)。那部小说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红军逃兵的悲剧命运。后来我读到中国当代作家乔良的中篇小说《灵旗》,就依稀看到了《活下去,并且要记住》的影子。在历史的暴风骤雨中,个人实在太渺小了。偶然的一个念头,足以改变一生。正如佛家所言:佛魔一念间。
渐渐地,又读了李凖的《黄河东流去》,还有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盛可以的《活下去》(即《北妹》)、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贾平凹的《高兴》……尽管故事各不相同,风格也五光十色,但是都聚焦于人们“活着”的心态探询,使“活着”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主题:三教九流的人都活着,活在这苍茫人世间。有的坚韧不拔,有的开开心心,有的无奈迷惘,有的很累很累,也有的很野很泼辣。我给我的学生们讲课的时候,常常会提到这一股思潮:活着,而不是“为什么活”,已经成为一个常写常新的文学主题。在社会飞速发展、生活瞬息万变的当今,其实忙碌的间隙,你还得常常想想那个永恒的话题,那个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生命的惯性时时相伴、也与突发的天灾人祸猝然相遇的问题——怎么活下去?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渴望改变命运的压力无处不在,怎么顽强地活下去?即使运气常常不够好,能不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每天都会被电视里播报的那些因疫情而离世的人数而感慨。每一个数字的后面都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家庭、亲情、遭遇和绝望!这场疫情不仅突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猛烈冲击了从前的“岁月静好”“狂欢”氛围。已经有专家预测与疫情的抗战将会持久下去。在与疫情的周旋中,人类如何活下去?文学如何谱写出“活着”主题的新篇章?值得期待。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樊 星·活着:可以常写常新的文学主题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