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生的苦与乐

文|徐发蕴

——
孔老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似乎是他对人生的总概括,至少他自己是如此。他十五岁以前,应是无单独生活能力,绝对谈不上随心所欲地生活。“七十而从心所欲”,好像此时“欲如何便如何”了。可惜,他七十三岁便消失了。仅仅三年的“自由”生活。试想此时的他,年老、多病、还有一段死前的过度。那,也不会好受了。三十、四十都应属创业阶段:奋斗、吃苦、焦心、受辱,周游列国,“陈、蔡”挨饿、受逐,搞得非常紧张。到五十“知天命”了,只能说是稍有“自由”了,也只是在多方扯肘中对合着过得去而已。只能说五十到七十,这二十年算是快乐时光。但是,这其间也一定有许多“扯肘”事:他“食不厌精”,看来还是吃得少,与国王相比不如他吃得好。老婆也没有他多,没他好,生杀欲夺的权力,也没他大,心里也不太平衡。自己的学生也有不听话的。还有杨布者流,不愿看见。季氏八佾舞于庭,也是“孰不可忍”等,心里上也不平静。

所以,如孔子斯人,快乐、自由的生活,也不过十几年。我敢说,就是这十几年中,也仍夹杂着许多叫人闹心的事。

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谈道“人生五计”:“朱新仲舍人常云 :‘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三十至四十,日夜住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胜,其名曰家计;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蚕作茧,其名曰老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而就木,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其名曰死计。”这一段话,是把人生分为五个阶段。细分析起来,这五个阶段,哪个阶段也不太舒服。第一阶段看起来舒服,但不自由。中间三段,太紧迫。最后一段看似松弛,实则难受,身体病痛不堪,内心世界更是痛苦。人老希望的是精神愉快。这里正好相反。
——

以上两段话,应该说是大同小异。这说明孔子和朱新仲舍人的观点大致相同。人对人生的评价也如是。

有人说:人是在夹缝中生存。我同意这种观点。夹缝,是强大的,比如山的缝、房屋的缝、大树的缝,都是不可改变。同时还有许多棱角,也是不可改变的。那只有你来委曲地改变。不变就夹你、卡你、碰破你、中伤你。

我觉得人是在一个,没有漏洞、没有缝隙的圆形大网中生活。网外便是无边无际的黑洞、火海,能吞噬一切的死亡之谷。偏左,右面的网绳就拉你。偏右,左边的网绳就拽你。如果你想挣脱,那等待你的便是毁灭、被吞噬。

但是,奇怪,好多人都有向外挣扎的原望。总觉得挣出去才自由自在。“自由”对人来说是有多大的魅力啊!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得菲诗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命都不要了,还有什么比它更有价值?他们说:在网的边沿才有你想得到的东西。但是,这正如航天人在宇宙行走一样,掉下去便无踪影。这又合乎“风险越大,油水越多”的思潮,就是这种思潮,惹得不少人铤而走险。这种生活不是一般人能过的,弄不好伤老本。那等于愚蠢、无知。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在圈内生活。

那就只得受着方方面面的限制喽。平平淡淡的生活,无声无息地死去——多者七、八十岁,少者五、六十岁。这是人的绝大多数。当然还有例外。这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会平地有雷,突然将你炸死或炸昏。有的属于外界干予,有的属于内部——自己人。人生如此短暂,又如此坎坷,外界不好说,自己人总该方便一下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生的苦与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