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与当代分支的研究

摘要

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儿童文学虽然已经存在,但还很难说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比较完整地形成一个文学门类,那还是“五四”之后的事。我们统称1919—1949年建国以前三十年的儿童文学,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国至今的儿童文学为当代儿童文学,当代儿童文学中自粉碎“四人帮”怪后那部分’又称新时期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概述》樊发稼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并没有儿童文学这个名称:但很早就存在了实际上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为先民口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踏歌舞蹈相伴在民间流传着。有了文字以后,从先秦(即从远古至秦统一中国)开始,我国就有了想像丰富、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可供儿童传诵的谣曲、史诗、神话、传说和寓言、谜语等El头文学作品的记载。”“我们不妨认为这些记载下来的作品就是我国儿童文学源远流长的先河。只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封建礼教束缚了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研究和对儿童文学的倡导。因而使儿童文学长时期处于一种蒙昧的、极不‘自觉’的状态。

——《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部分》张香

梁启超被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最早的倡导者,他既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又大力创作,写了不少儿童诗歌。1902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他创办了刊物《新小说》,除主要发表成人文学作品外,还把这个刊物作为培植儿童文学的园地,他在该刊第一期发表文章,重申文学与童孺(儿童妇女)的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的观点。他创作的儿童诗歌,如《爱国歌》,《黄帝歌》、《终业歌》等,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 另一位很有名气的晚清诗人黄遵宪,和梁启超一样,也是一位儿童诗歌的热情积极的倡导者,曾写了不少很不错的儿童诗歌,如《幼稚园上学歌》:“春风来,花满枝,儿手牵娘衣,儿今断乳儿不啼。娘去买枣梨,待儿读书归。上学去,莫迟迟!/摇钱树,乞儿婆,打鼗鼓,货郎哥。人不学,不如他。上学去,莫蹉跎。/儿上学,娘莫愁;春风吹花开,娘好花下游。白花好(??面页)面,红花开插头,嘱娘摘花为儿留。上学去,娘莫愁。” 整个晚清时期,对儿童文学的初步提倡,除了一些有识之士在埋论上的倡导外,还出现了一些儿童报刊,如《小孩月报》(1875)、《蒙学报》(1897)、《寓言报》(1901)、《蒙学画报》(1908)、《蒙养学报》(1908)、《童子世界》(1903,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等。这些儿童报刊有相当部分内容是移植外国的东西(翻译、改写),当然也有我国作者(包括儿童)自己写的作品。当时一些成人刊物,也译载了不少适合儿童看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小说为主,如《海底漫游记》、《爱弥儿》、《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作品的翻译引进,促使我国儿童文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也使我国儿童文学在保持民族化的同时,接受外来影响,在客观上为今后儿童文学的发展做了最初的准备。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必须提到本世纪初创办的上海两家出版机构的贡献,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02年,它出版的《童话》丛书达77册之多,影响很大;1911年起,它还出版了一份综合性少儿月刊《少年杂志》(至1931年停刊),上面刊登了小说、童话、寓言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华书局也很重视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出了《中华童话》等数十种儿童读物以及《中华学生界》、《中华童子界》、《儿童画报》月刊等儿童刊物。作品发表园地的增多,无疑对当时的创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这个时期,还应特别提到文学巨匠茅盾对于儿童文学所作的卓著劳绩。他在此时期所从事的儿童文学工作,主要是:搜集古代寓言,编写传记故事,翻译介绍科学幻想作品,参加《童话》丛书的编写。1918年到1920年,他参加了孙毓修主编的《童话》第一集部分作品的译述和编写,用“沈德鸿”署名出版的就有《大槐国》、《千匹绢》等17种。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此外,他还自己创作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儿童故事《寻快乐》、《书呆子》等。

 

以上是从晚清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儿童文学简况。这是中国儿童文学酝酿、草创的时期。

——《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概述》樊发稼

从建国初期至60年代中期,尽管中间小有起伏,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是不断前进的,取得了很大成就。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还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都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小读者喜爱的佳作。丰富多彩的作品主题和内容,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磁石般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概述》樊发稼

 

 

 

 

 

引言

展望当今中国文学界,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在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大分支就是儿童文学。笔者曾经阅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虽然不能说是浩如烟海,却也可见一斑,而所订阅的儿童文学杂志也数不胜数,因此也培养起了对儿童文学持续长久性的兴趣。写作此文,既是对几年来阅读儿童文学的收获,更是对儿文的热爱而产生的结晶。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过数载风雨,而发展到今天也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支。本次笔者将分为两个部分来说明。

 

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一)1919前

如同上述摘要中所说,1919年五四运动前,虽然已经有了可以称之为儿童文学的文学,但并未形成一种专业的文学体系。不过,在此之前的这类文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古代史,并且十分繁荣。

首先是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最原始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神话传说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等。这些作品充分的展示出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也符合儿童的口味,也很具有教育儿童的意义,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由大人们口头创作丰富了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如《干将莫邪》《画中人》《柳毅》等。

再次是寓言,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我国的先秦寓言,盛行于战国时代,著名的有《愚公移山》《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最后是歌谣,歌谣便于记忆传颂,尤其是儿歌、童谣、谜语,《诗经》中还保留了部分童谣。有时,歌谣甚至成为了儿童的精神食粮。

各种民间口头传述的作品都为儿童文学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性息来源,为现在的儿童文学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改写和再创作的材料;民间口头创作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传统,对儿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儿童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要表现真善美,民间口头创作在这些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民间口头创作还丰富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

古代文学的诗歌和小说也丰富了儿童文学。如骆冰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充满了儿童童趣,是个桥面的勾勒出鹅的形貌体态,透露出对鹅的喜爱。又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用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儿童对春节的看法,语言通俗易懂,广为流传。再如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西游记》,不少章节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花果山、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同样,还有《聊斋志异》《三国演义》等。

同样,《三字经》则以每句三个字的形式告诉儿童做人以及各方面的道理,三个字的形式使《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其中,很有名的诸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孔敬悬梁、苏秦刺股、孙康映雪、苏洵发奋等故事,都是鼓励儿童怎样上进,怎样发奋读书,很有教育的意义。

不过,受到封建主义的政治性影响,上述绝大部分文学都充斥着或多或少的封建糟粕思想,对儿童可谓是有着较大的负面作用。

这种状况,到了晚清时期,才有了明显变化。其背景是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战争失败,中国遭受到列强瓜分,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外国势力的侵入和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比较开明的人士,主张学习外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在领导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同时,兴起了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而对于儿童文学的提倡,也正是改良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梁启超被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最早的倡导者,他既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又大力创作,写了不少儿童诗歌。1902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他创办了刊物《新小说》,除主要发表成人文学作品外,还把这个刊物作为培植儿童文学的园地,他在该刊第一期发表文章,重申文学与童孺(儿童妇女)的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的观点。他创作的儿童诗歌,如《爱国歌》,《黄帝歌》、《终业歌》等,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 另一位很有名气的晚清诗人黄遵宪,和梁启超一样,也是一位儿童诗歌的热情积极的倡导者,曾写了不少很不错的儿童诗歌。

在这个时期,还应特别提到茅盾对于儿童文学所作的卓著劳绩。他在此时期所从事的儿童文学工作,主要是:搜集古代寓言,编写传记故事,翻译介绍科学幻想作品,参加《童话》丛书的编写。1918年到1920年,他参加了孙毓修主编的《童话》的译述和编写,用“沈德鸿”署名出版的就有《大槐国》、《千匹绢》等17种。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

以上就是由晚清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儿童文学发展。此阶段为现代儿童文学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1919-1949

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它的发轫和发展,是和中国现代文坛一些杰出文学家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被誉为新文化伟大旗手的鲁迅,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里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这是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反动统治阶级残害儿童、摧残儿童心灵的强烈谴责,也是向整个社会呼吁重视儿童和儿童文学。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鲁迅翻译了《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以及《小约翰》、《小彼得》、《表》等许多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鲁迅的译作以及其他一些热心于儿童文学事业的作家、翻译家将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普希金等外国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相继译介到中国来,一方面为当时十分匮乏的儿童读物提供新的内容和品种,一面对许多中国作家自己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格林兄弟》电影剧照

叶圣陶是较早为孩子们创作的一位著名作家。《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写于1921年;到:1936年为止,他共创作了四十多篇童话。《稻草人》创作、发表于1922年,是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作品叙述了一个令人心酸和愤慨的故事,展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凄凉命运,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鲁迅曾经指出,叶圣陶的《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稻草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现代童话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一个崭新起点。

在《稻草人》发表的第二年,另一位著名作家冰心的文艺通吼《寄小读者》开始发表,从1923年7月25日至1926年8月31日,冰心共写了29篇通讯。这些优美的书信体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女作家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在这些作品里深情抒写了她离开故土、在域外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既有对一幅幅风光旖旎的大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有对祖国、对母亲和亲友的深挚眷恋。整个作品,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与美的诗篇。它不仅为小朋友们所喜爱,也在成人读者中广为流传。

张天翼是继叶圣陶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童话作家。他自30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年)和《秃秃大王》(1933年)都是他的代表作。《大林和小林》用极度夸张的幻想手法,通过叙述一对孪生兄弟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他们迥异的遭遇,揭示出一心贪图享受、梦想发财者必无好结果,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正直地生活、敢于同邪恶做斗争,才能有美好的前途。作品同时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统治集团盼残酷、穷奢极欲和旧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种种情景。这豁童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性,彪炳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册。

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前后,儿童文学发展较快,原因之一是发表作品的园地增多,不少有影响的少年儿童刊物相继创办问世,如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儿童画报》,中华书局的《小朋友》、《小朋友画报》,开明书店的《开明少年》、《中学生》,《申报》的《儿童之友》,大东书局的《儿童良友》等等。另外,由女作家黄庆云于1941年在香港创办的《新儿童》杂志也很有影响。除儿童刊物外,当时不少成人报刊也积极倡导儿童文学,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例如享有盛名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等,都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的《寄小读者》就是在《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里连载的。中国现代很有影响的成人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几乎每期都发表儿童文学作品,还于1925年出过两期“安徒生专号”。张天翼的著名童话《大林和小林》,最早是在成人文学刊物《北斗》上连载的。

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秋,人民饱受兵燹之苦。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多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为内容,以唤起和弘扬广大少年儿童的反抗、斗争意识,作品因之大都带有浓重的时代色泽。除张天翼的童话外,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儿童小说《大鼻子的故事》(茅盾,1935年)、《野小鬼》(贺宜,1939年),童话《阿丽思小姐》(陈伯吹,1933年)、《长毕塔》(巴金,1937年)、《小癞痢》(钟望阳,1938年)、科学小品《菌儿自传》(高士其,1936年)等。在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以华山的《鸡毛信》和管桦的《雨来没有死》(均为儿童小说)最有影响。《鸡毛信》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儿童团长海娃的形象,热情讴歌了根据地少年儿童机智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雨来没有死》里的小主人公雨来,也是一位小英雄,他牢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凶恶阴险的汉奸和日本侵略者面前始终坚贞不屈。海娃和雨来的光辉艺术形象,曾经鼓舞了抗战中的千千万万少年儿童。解放后,这两篇小说先后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新中国少年儿童了解过去革命斗争历史和学习先辈光荣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并把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看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早在1950年4月为《儿童时代》杂志题写的创刊词中所指出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1954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对广大儿童文学作者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55年9月16日党的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重要社论,指出了当时少年儿童读物匮乏的严重性,要求所有的作家和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者更多地重视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同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发出《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的指示》,号召作家和社会有关部门重视儿童文学创作,尽快改变儿童读物奇缺的状况。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50年代中期,许多早在解放前就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继续热情地为孩子们创作;一批新的儿童文学作者脱颖而出。

(三)1949-

在此期间,儿童文学是不断前进的,取得了很大成就。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还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都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小读者喜爱的佳作。丰富多彩的作品主题和内容,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磁石般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一时期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有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冰心的《小橘灯》和《陶奇的暑期日记》,刘真的《我和小荣》,胡奇的《五彩路》,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张有德的《妹妹入学》,任大星的《吕小钢和他的妹妹》,任大霖的《蟋蟀》,萧平的《海滨的孩子》,杲向真的《小胖和小松》,邱勋的《微山湖上》等;童话有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小兵”的故事》等;儿童剧有任德耀的《马兰花》,刘厚明的《小雁齐飞》等。

1963年,中过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共同出版了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文学》,这一类文学形式通过此途径被更加广泛地传播到了全国的青少年儿童手中。此杂志自从创刊以来,坚持收录名家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与新锐作家儿童文学作品,一直秉承最纯真的儿文体验,同时用精美的插图排版更好地丰富并体现了儿童文学的内涵。笔者接触到儿童文学也是通过这本杂志。如今它所收录并刊登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化、潮流化,成为了儿童文学面向大众乃至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至此,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较为简略地介绍完了。纵观整个历史,其中有辛酸低谷也有辉煌,而为此类文学所贡献出毕生精力的作家也是数不胜数。也许当今儿童文学的界限与评判标准难以解释清楚,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正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才造就了中国儿童文学这一类独特的文学,从而在世界儿童文学中脱颖而出。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中国儿文作家悉心耕耘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会有更加美好的前程。

二、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分支种类的讨论

其实,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种类与分支的确没有确切的界限,而在文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论。笔者无论是查阅书籍资料还是网络搜索,所见文章都各抒己见,可谓是百家争鸣。而笔者写此段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摘录各类观点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激励大家的思考并作参考。

此处所收录观点不一定局限于儿童文学,毕竟儿文的定义也比较模糊。

(一)文学就是文学,不管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只存在形式上的分别:如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不能在内容上加以纯文学、通俗文学的观点。文学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因为某些人不喜欢某种方式而加以贬低。比如认为合仄押韵,言语文雅的唐诗是文学,那元曲里许多作品就是普通老百姓,这并不合适。

如果一定要有个高低,那相比所谓的纯文学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普通人的通俗文学对于天下的多数人来讲,其实可以比纯文学要更加高。

有人说可以分为纯儿童文学和非纯儿童文学(指校园小说,代表人物,杨红樱、伍剑、赵静之流)。

杨红樱、伍剑、赵静之流写的是流行文学。还有一个分观点:孩子为什么喜欢看他们的东西,就是快餐。

我不明白这种观点的来源。但我知道:99%的所谓儿童作家没有当老师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基本上是写自己的童年和所谓对童年的思考。似乎很有文学性?

我不知道文学的本质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怀旧?还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在的孩子睁着眼睛就在学校,闭上眼睛才在家中,他们需要作家去反映他们的生活,而一些无病呻呤“儿童文学”不管他们有多大的艺术性,孩子不看,只不过是张废纸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校园小说只注重故事,不注重文学性。显得简单。我记得对儿童文学的定义是: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百度问答网友77521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360百科词条 儿童文学

三、笔者的个人观点

其实这么多文章看下来,我个人认为,大多数群众似乎在基本没有了解儿童文学的情况下而发表观点,他们所表述基本只凭借他们的主观臆断。因为也许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儿童文学听名字就觉得是给幼儿所阅读的所谓的“幼稚”作品,而他们除了能够想到类似于《白雪公主》这样的童话就没有其他见解了,对与这些没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笔者在下面的论述中一概不提。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儿童文学从大致的分类上有以下几种。

1、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此类儿文形式在文学界基本没有争论。

我国民间耳熟能详的童话基本由西方传入,如《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现代中国童话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受阅面也不仅仅是儿童,而是面向更加高龄对青少年甚至成人。

电影《灰姑娘 Cinderella》壁纸

2、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儿童小说指的是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散文体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因此,它要求有以儿童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或以儿童视角所表现的成人形象、以儿童行为为中心而串连的故事情节、以儿童生活的背景和场所为主的环境描写。但一般意义的儿童小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常指从儿童观点出发,充满儿童情趣,能充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行为特征,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幻想性、故事性很强的散行的叙事文学样式。

笔者认为,这是儿童文学中表现力最强也是最多的一种方式,所传达的情感也更加真实。

3、儿童诗歌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以上三种,是笔者认为最明晰的三类儿童文学,但是在这三类文学作品中又可以按照年龄来进行细分,如儿童小说这一类就可以分为儿童类与青少年类。儿童类如《小布头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梦游仙境》,而青少年类就包括了高尔基的《童年》以及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

电影《木偶奇遇记》壁纸

但是,这两类的界限也同样没有那样明确。举个例子来说,著名童话《小王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看来就是不同的。笔者在大约八岁就读过此书,当时觉得它只是一个梦幻的童话;而当大约几个月以前笔者再读此书时,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如果从深层次来说,《小王子》这本书远远不止一部童话那样简单,它内部所包含的主题甚至可以来细细研究。在此文中我们就不再多说,但这也有力证明了一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没有明确的界限,也不需要明确的界限。

是的,这就是笔者的最终观点。在阅读了多年的儿童文学杂志后,笔者在杂志上不但看到了上述三类儿文形式,还看到了悬疑小说、名家散文甚至是具有政治色彩的文章。阅读后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有利于成长的,不论风格,不论文体,其实统统可以称之为儿童文学,只不过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理解罢了。

如果我们稍稍偏远一点,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学界,每一类文学之间都没有明确的界限,文学就是文学,不论南北,无问西东。而笔者也相信,这就是儿童文学发展到未来的必然趋势和最终意义。

后 记

此篇文章是笔者阅读儿童文学多年以来对其了解的零碎的整理与合成集。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许多网上与书籍资料,在文中也摘抄了许多原文,才终成此文。其中必有疏漏之处,敬请指出。

从幼时阅读的童话小人书到今天研究儿文历史,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坚守,而在写作中也着实体会到中国儿童文学一路走来的艰辛坎坷,增长了许多见识。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学,那么它终将被更多热爱儿文的中国作家书写下去,在这里,笔者也衷心祝愿,中国儿童文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词条;儿童文学 儿童小说 童话 儿童诗歌

百度问答网友77521回答

张香《中国儿童文学史》

樊发稼《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概述》

蒋凤《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百度文库文章《论中国儿童文学近代发展》

《儿童文学发展史》

《中国儿童文学分支期》

知乎论坛《如何评价<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杂志 2018.2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与当代分支的研究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